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唐不良人 > 第六十七章 平倭策

第六十七章 平倭策

    “哦,苏总管要回大唐了吗?此事我已知之。”

    苏大为转过身。

    刘仁轨的表情立时变得古怪。

    那是一种难以置信,混着震惊,迷惑之色。

    下一刻,他失声道:“你……你不是!”

    “刘将军小声点,这是都督的安排。”

    “苏大为”向刘仁轨摆了摆手,食指又在唇边竖起,冲刘仁轨挤眉弄眼。

    眼前的根本不是什么苏大为,而是穿着和苏大为类似衣甲的阿史那道真。

    “你……你怎么会穿着苏都督的衣甲!”

    刘仁轨的脸都涨红了,怒道:“军中岂可儿戏?苏都督人呢?”

    “咳咳,刘将军,我可没有儿戏,此事是阿弥的安排。”

    阿史那道真有些尴尬的摸摸鼻子。

    经由他一番解说,刘仁轨才知道此事来龙去脉。

    听完后他立时跳了起来:“什么?你说苏都督他,他去九州了?”

    这他娘的,跟谁说理去?

    大唐熊津都督,没留在百济,却悄然去了倭国的九州。

    而且还命阿史那道真假扮。

    现在想来,这半个月都没看苏大为公开露面,原本就透着一些诡异。

    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苏大为会玩这么一出金蝉脱壳。

    “不对,苏都督去九州做甚?”

    “你忘了,阿弥不是说过,倭国和百济王族有血缘姻亲,留着始终是个威胁,既然已经抓到了中大兄,阿弥说,羞刀难入鞘,索性连倭国一并推平了。”

    咳咳!

    刘仁轨剧烈咳嗽起来。

    整张脸都涨成了紫色。

    什么鬼?什么叫羞刀难入鞘,听着和他去倭国九州都不挨着。

    对了,上次与倭国水师在白江口战后,苏都督的确提过一嘴,说要把倭国给收拾了。

    不过那时刘仁轨只当他是玩笑。

    这个时代的唐人,对倭国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纸面上。

    除了偶尔有僧众渡海传法,大唐的官员,都没见过倭岛长什么样,对倭王的认知,还停留在史书的记录上:魏帝封倭岛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所以也无法理解苏大为为何对倭人如此忌惮,心心念念的要平掉倭岛。

    “他上次是提过一句,我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

    “你不了解阿弥,他从不随便说说,一向是言出必行。”

    “苏都督走了有多久了?”

    “快半个月了。”

    “这半个月,一直是你假扮他?”

    “也不是,我和狮子轮流的,今天恰好是我当值,不然还可以休息一天。”

    刘仁轨仰头无语。

    还当值?

    你们假扮苏大为还装出职业感来了。

    等等,走了快半个月了,那么说,现在的苏都督,早已登陆倭岛九州了吧。

    “苏都督带了多少人?可有说要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他没说。”

    阿史那道真摇摇头道:“他只说会尽快的,这次阿弥带的人不多,只有三个折冲府两千四百人,另外……哎,刘将军,刘将军你怎么了?”

    阿史那道真的话没说完,就见刘仁轨一脸震惊的瞪着自己。

    那副表情,脸孔都涨成了猪肝色,好像随时会吐血死掉。

    “刘将军,干嘛这样瞪着我,这可全是阿弥的意思,对了,阿弥还说了平倭之策,他说他有把握。”

    “平倭之策……倭岛再小,也不会比百济更小,凭两千余人,怎么平倭?”

    刘仁轨眼睛都红了,一副想要吃人的模样:“苏总管要回大唐,说明高句丽那边不乐观。

    接下来在援兵到来前,我们都会很危险。

    兵力不足以守住百济全境。

    若是高句丽人侵入百济,我们怎么挡?

    这种关键时刻,苏都督非但不在,还跑去九州。”

    刘仁轨声音颤抖,几乎可以看到,在唐军刘仁愿和苏定方退兵后,如潮水般涌来的高句丽兵卒。

    还有百济叛军再一次死灰复燃。

    这种局面,是必然会出现的。

    刘仁轨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浑身颤抖也不知是气的还是恐惧。

    “苏都督才带了两千多人,他……他如何能回得来?”

    “哦,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

    阿史那道真对苏大为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阿弥最擅于转化。”

    “转化?”

    “当年我跟他打西突厥,在翻跃金山后,阿弥一路攻略小部落,吸收那些胡兵进来,最后集了几万人,还和西突厥小王咄哔打了一仗。

    还歼灭了木昆部。

    所以他的本事,我是很清楚的。

    只要站稳脚跟,他有本事可以越打越多。”

    噗!

    刘仁轨真的没忍住,身体一晃,一口血咳出来。

    还越打越多?

    你特么吹牛逼呢。

    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就带两千多人,凭什么越打越多?

    你拿头去顶吗?

    ……

    九州,筑紫。

    筑紫在倭国九州的北方,在唐初时,为倭国政治中心。

    筑紫这个地方,大致在后世日本福冈县一块。

    木制的皇宫禁苑。

    数月前,随着出征的倭军败退回来,倭国上下仿佛经历了一场大地震。

    倭国列岛皆陷入极大的惶恐中。

    集齐倭人水师精锐,一战尽没。

    六万多近七万的大军,一千七百余艘战船,最后回来的只有两万余人,战船也只剩四百余艘。

    这何止是伤筋动骨,简直就是挖断了倭国的根子。

    没有休养生息二十年,倭国都难再组织起这样一批强大的水师。

    至于海权什么的,全数沦丧。

    最可怕的是,倭国此次参与作战的一百三十七位贵族大姓。

    最后回来的,只剩五十余人。

    几乎一半的人,没于战中,或者被唐军俘虏。

    而一力主战的中大兄,也失陷入唐军之手。

    这种政治大地震,比当年中大兄除去苏我氏,要更加严重十倍。

    倭国朝堂上的权力格局,经过白江口一战,几乎天翻地覆。

    好不容易逃回一命的倭国大小贵族,现在面临的最大一件事是,接下来日子还过不过了?

    不幸之大幸是,高市倭王,幸运的逃出了唐军的追捕。

    似乎是把几辈子的运气都用完了。

    成功的抱着几片破木板,跟随大臣和武将们,从对马岛飘回到九州。

    不幸的是,他刚回来,就要面临最残酷的政治斗争。

    追责!

    这么大的损失,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不然无法跟臣民交待。

    最重要的是跟各家族大名交代。

    事前承诺的好处一分没捞到,各家还损失惨重,过半的贵族因为失去家主和私兵,从而跌落尘埃。

    从贵族中除名。

    有的家族甚至彻底消失。

    震动,丑闻,这是倭国列代倭王至此,从未有过的大辱。

    数代之前,倭王犹自能骄傲的写信给隋炀帝,说是日出处天子,寄信给日落处天子。

    嚣张到不一世。

    而如今的倭王,他仅剩的用途,或许就是当替罪羊,替大家背锅了。

    这件事失败了,会被记录入历史。

    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