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笑傲江湖之纵横天下 > 第一章 少年出世(1)

第一章 少年出世(1)

时逢北宋,元奉八年间。金陵城郊的钟山之上,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正望着这南朝古都连连兴叹。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一身布衣,右手拄着一根树枝,左手中拿着一张羊皮古卷。

    叹息之人正是变法失败之后辞官归隐的当朝大宰相王安石。只听他曼声吟道:“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一首诗吟罢,就见同行的随从急急忙忙自山下赶上来,见了王安石纳头便拜。王安石连忙问道:“可是有了消息?”那随从长跪不起,哭道:“启禀老爷,圣上征讨西夏大败而归,急火攻心已经驾崩了。”王安石倒退两步,满目凄凉,眼望北方喃喃说道:“变法已然失败,圣上都已西去,我却还不能解开这图中玄机。就算将来下去了,又叫我如何面对圣上?”那随从道:“老爷不必自责。老爷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变法失败只是恰逢天灾,又遭小人弹劾,圣上泉下有知也会想的明白。”王安石凄然一笑道:“忧国是真,忧民便谈不上。我这一生总念着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现在想来确实给天下的黎民百姓添了不少苦难。本想能解开这南唐藏宝图,可以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偏偏天不随人愿。可叹啊可叹!”随从道:“老爷不必着急,慢慢琢磨便是。”王安石把眼一瞪斥道:“辽国铁骑、西夏异族,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我大宋的锦绣江山,你叫我如何不急?难道等他们打到汴梁城下,咱们能用这宝藏求和么?”说着一把丢掉手中的羊皮卷道:“我还留它何用!”随从心道:老爷还是这般的急性子。慌忙拾起藏宝图交到王安石手中。王安石茫然接过,却只是望着金陵城出神。

    神宗驾崩之后,由年幼的赵煦接掌帝位史称“哲宗”。赵煦九岁登基,其实大权都在太皇太后高氏手中,同年王安石也病死故乡江宁。

    金陵城的正南方接近山东地界处有一座山名曰——云台。云台山东南横着一条河,当地人称之为灌河,灌河生生不息向东蜿蜒入海。在这条水路经过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子,村中杨姓居多,故此村名曰“杨家集”。村中有一富户姓杨名天佑,杨家家境殷实,只是香火不旺。杨老爷整日里求神拜佛为杨家续添香火,终于一日东方紫光大盛,杨夫人怀胎十月后产下一子。杨老爷大喜过望,给爱子取了天神的名讳,单名一个戬字,平日里疼爱有加,一家人倒也平安喜乐。

    忽忽数年间,杨戬长到八岁,到了读私塾的年纪,可这小小村子之中哪有私塾可念。说来也巧,杨老爷正自愁眉不展之际,村中忽然来了一个邋遢秀才,据说是江北逃难而来流落此地。杨老爷见他一介书生,颇有些文采,于是收留他在此教杨戬读些诗书。

    杨戬天资聪颖,数年间已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到得十五岁上,以秀才的本事便已经无书可教,当即要向杨老爷请辞。杨老爷闻听大喜道:“先生过谦了,小儿虽有些聪明,这几年也是多亏了先生的谆谆教诲。先生本无家业,还是留在寒舍方便些。”那秀才哈哈一笑说道:“杨老爷是要辛某留下做食客?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小可倒另有一请求?”杨老爷道:“先生但说无妨。”两人正说话间,杨戬自外面回来,还没进门就高声叫道:“辛老师,你看我今天捕的大鱼。”

    话音落地,一个高大英俊的少年,左手拿着鱼叉,右手提着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鱼进了院子。辛秀才连忙和杨老爷出了花厅。杨老爷见到爱子英气勃勃,心底暗暗欢喜,面上却把脸一沉道:“混账,书都念好了么?怎么又去河里厮耍?”杨戬正色道:“父亲,辛老师连日来未留功课,二郎才去河里捕些鱼来,本是要请老师下酒的。”辛秀才大笑说道:“好,好,少爷好水性。在下正要向老爷求一条渔船好出海。”杨戬奇道:“怎么,辛老师不教书要做渔民不成?”辛秀才点头道:“正是。辛某学着打鱼自食其力。”杨戬听了只当他说笑,于是道:“也好,我再请父亲帮你置一处宅子住下,也好有个照应。”辛秀才一躬到地说道:“如此多谢了。”

    此后一年间,辛秀才果真不再教杨戬读书,开始跟当地的渔民学习出海。只是他行为着实怪异,别人都是到礁少鱼多地方去捕鱼。辛秀才偏偏往海礁复杂的水域捕鱼,有时甚至往很远的海岛上一去数月,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

    此时的杨家集忽然热闹起来,来了一对卖唱的父女整日在村头的庙前说书,众乡民闲时便聚众围坐听上半晌,有钱便给,无钱时那父女也不索要。

    另有一白白净净的书生天天去听,此人二十上下、面白无须、唇角眉梢略微上扬,穿一件月白长衫,看上去倒也和善;只是腰间插一只长笛甚是惹眼。这只笛子比寻常的要粗长一倍,外面烙着花纹,一眼望去分量极重,似是精钢所铸。他听书十分入迷,出手也相当豪阔,有时听到兴致处还拿出笛子吹奏一曲。

    杨戬闲来无事也去听了几回。那说书老者有五十岁上下年纪,面色焦黄,颌下几缕稀疏长髯,穿一件洗的发白的破烂长衫。旁边打大鼓的少女约么十八九岁年纪,鹅蛋脸红扑扑地,鼻尖生着几粒小麻子,再配上一双杏核眼,粉嫩里透着一股英气。杨戬暗想:这二人父女不像父女,祖孙不像祖孙,倒是什么来头?转念不禁暗笑,管人这等闲事,还是安心听书吧。

    那老者书说得确是精彩,说的是隋唐时期英雄“俏罗成”的故事。他说一段停下,旁边的少女便就着大鼓唱上一段,众乡民禁不住连声喝彩。如此老人说一段儿,姑娘唱一段儿,这一段书说了直有三个时辰,把杨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那书生叹道:“好书啊,想我大宋就是缺少罗成这样的少年英雄,不然岂能被辽国和西夏欺辱。高太后凤驾刚崩,圣上新近掌权,又推行新政,且要重新征讨西夏,唉!”说着从腰间取出长笛吹奏起来,笛声悠扬却满是萧索之意。

    盏茶功夫,笛声散去,杨戬上前抱拳道:“兄台贵姓?”那书生见杨戬虽然年幼却是相貌堂堂,当下也抱拳道:“小哥有礼,在下韩笑。”杨戬道:“小弟杨戬,刚刚听韩兄所言,圣上推行变法新政,百姓理应受益。征讨西夏更是扬我大宋国威的好事,怎地韩兄却又长叹?”韩笑苦笑一声道:“话虽如此,这新法利弊参半暂且不论。那西夏国兵强马壮岂是易于征讨的,何况战火一起,国库必然空虚,天下百姓的赋税又要加重。”杨戬默然半晌道:“韩兄所言甚是。”韩笑道:“杨老弟,我向你打听一个人。此人是个邋遢秀才,几年前来到此地?”杨戬道:“你问得是辛秀才?”韩笑道:“正是。却不知他现在何处?”那卖唱的老者和少女微微欠身,似乎也在侧耳倾听。

    杨戬眼睛一转,心知这三人原来是为了辛秀才而来,当即笑道:“杨家集谁不知道辛秀才。只是他整日里出海打渔,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韩笑一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冲杨戬道:“杨老弟,你我甚是投缘,为兄倒要请你帮个忙。那辛秀才一旦回来麻烦通知一声,在下就歇在村头的庙里。”杨戬点头假装同意说道:“那是自然。”日子过了半月,辛秀才却并没有从海上回来。那老者还是天天在村头说书,杨戬有时去了,韩笑也不再问他。

    这一日深夜杨戬睡得正酣,窗下有人低声叫道:“少爷,快开门。”杨戬自睡梦中惊醒问道:“是辛老师吗?”窗外人说道:“是我,少爷快开门。”杨戬急忙将卧房门打开,辛秀才踉踉跄跄的扑进房来道:“快,快关门。”只见他面色惨白,腰上似乎受了伤,左手上也有一道很深的伤口。

    杨戬一惊问道:“辛老师,你怎么弄成这般模样?”辛秀才咬牙说道:“先别问,去帮我弄碗水来。”杨戬依言去厨房里取来水。辛秀才自怀中摸出一个小瓶,瓶中是些淡黄色的粉末,哆哆嗦嗦将粉末倒入碗中化开,一半敷在伤口之上,一半喝下。半个时辰之后,方才舒了口气,面色也现红润,瞅着杨戬惨然一笑说道:“少爷,这些年来你只是知辛某是个落难之人,在下到底是什么来路这点你并不清楚。”杨戬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