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寒门崛起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张举人来访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张举人来访

    立碑就要写碑文,因为是激励下河村后辈的,碑文还要特别好才行。村老和村正对刻碑人提供的碑文都不满意,所以一大早过来给朱平安他们家说立碑立旗杆石的事,其实主要意思还是过来请朱平安写下碑文的。

    所以早饭都没能继续吃,朱平安一家便由村老、村正及闻讯赶来的乡邻簇拥着往村正中央立碑的地方而去。

    因为立碑立旗杆石的事,朱父不能去赶牛车了,和往常一样,让大哥朱平川接班去赶牛车去了,现在差不多镇子都习或者是有些依赖朱家的牛车了。

    下河村中央是村里特意留出来的空地,村里有什么大事需要召集大家的,村正都是把大家召集在这里。正中央有一棵参天大树,这树是老祖宗的老祖宗的老祖宗时就已经种下的,差不多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树的枝叉极多,蜿蜒参差,遮天蔽日。每当夏天的时候,村里人都喜欢来这里乘凉,尤其是村里的妇女们更是喜欢带个凳子坐在树下,三五成群的一起缝个鞋底绣个花什么的。

    现在大榕树下有一块丈许高的石碑正立在那,石碑四周还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

    石碑正中刻着一行字,“嘉靖三十年辛亥恩科举人朱平安立”,两侧留白,等着镌刻激励后辈的碑文。

    朱平安等人赶到这个大榕树下的时候,村里的人闻讯赶来了好几十口子,平时村里也没有什么乐子,现在有了这么一件全村的大喜事,自然也都抱着孩子过来看热闹了,将朱平安作为楷模对自家孩子灌注向朱平安学习的思想,一时间场面倒是非常热乎。

    大约在朱平安等人刚到不久,就有一个村人过来说朱平安家又来人了。

    没等村人说清楚,那边就有一个轿子摇摇晃晃的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车上满是东西。

    排场好大,村里人全都往那看,很快那轿子就到了朱平安等人跟前,一位身穿锦缎长袍的中年男子从轿子上下来。

    这是丁忧在家的张举人,是隔壁镇上的,四十多岁,原先是在望江县县衙做县丞了,去年丁忧在家。因为张举人妻子是靠山镇的,所以张举人跟靠山镇也是很熟,这次张举人妻子走娘家,张举人一同来了,听说十三岁的朱举人正好是靠山镇。所以也就过拜访一下。

    “呵呵呵,不请自来,还望没给朱公子还有贵村添麻烦。”张举人是做过县丞的人,说话也是八面玲珑,一下轿子就一脸笑的拱着手主动向朱平安打招呼。

    “张举人能来我们下河村,不胜荣幸之至。”村正也是八面玲珑的人,对张举人也是见过的,也担心朱平安不认识张举人。所以在张举人话音刚落,就主动上前向张举人表示欢迎。

    听了村正的话,朱平安也知道来人是一位姓张的举人。似乎在靠山镇还挺有脸面的,不然村正也不会认识人家。

    “久仰张举人大名,张举人能来我们下河村,这是我们整个下河村的荣幸。”朱平安也拱手向前,落落大方,虽说自己压根就没有听说过张举人这个人。

    张举人来之前,大伯朱守仁在同乡人面前还有朱平安面前。都还有一副傲娇的姿态,这一刻见了张举人。大伯朱守仁立马并着双腿,恭敬端庄的不行。就像小学生见了老师似的。大伯朱守仁有心上前打招呼,可是又怕被冷落,局促不安。

    “来的仓促也没备什么厚礼,还望朱公子莫要嫌弃。”张举人拱手说着,旁边就有仆从将一个信封递到了张举人手中。

    “朱公子尚未弱冠便已是举人身,真是可喜可贺啊。愚兄无以为敬,谨具贺仪50两及一些果蔬礼品,还望朱公子莫要嫌弃。”张举人将信封递给朱平安,嘴里说着恭喜的话。

    五十两银子呢,说给就给了,周围的村人纷纷吸了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张举人手里的信封,尤其是大伯朱守仁更是眼神火热。

    朱平安微笑着推辞道,“无功不受禄。”

    张举人坚持要给,作出一副要生气的样子,“朱公子可是嫌少了?”

    朱平安摇头,推让。

    “你我二人以后还要相互扶持,朱公子再是这般,可就是见外看不起我张某人了。”张举人坚持将信封放到朱平安手中,语气有些激动。

    朱平安推托不得,也就只好收下了。

    张举人这才满意了,然后又和朱平安及村正村老等人寒暄了许久,当听说下河村正要为朱平安立碑及旗杆石的时候,张举人兴致更浓了。因为张举人曾经也经历过族人为其立碑及旗杆石,所以还是有些经验的,张举人将经验之谈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让村老及村正等人受益匪浅。

    石碑及旗杆石的式样简单做了修整之后,就是要写碑文,找石匠来刻碑。

    “朱贤弟年少有为,名满南直隶,碑文举手事尔。劝勉后进,也是一件幸事。”

    听说立碑还差碑文的时候,张举人也是推崇朱平安亲手写碑文,张举人也想趁机见识见识朱平安的文采水平如何,因为听消息朱平安是举人榜的最后一名,可是又听人说赵大人榜下捉婿以及鹿鸣宴的反转,这让人对朱平安的文采水平有些好奇。

    当说到碑文的时候,大伯朱守仁有些蠢蠢欲动,似乎好像在私底下有准备过的吧。

    本来也是让朱平安写碑文的,但是现在张举人也来了,如果冷落了张举人也不太好意思,村正村老合计了一下,然后大伯朱守仁也跟着发表了一下意见。

    “难得我们下河村有两位举人,不如都留下墨宝,鼓励后人。”合计完毕后,村正出来提议道。

    “有朱贤弟在,我就算了。”张举人笑着摇了摇头。

    “石碑需要碑文,两侧还有石柱,也需墨宝,还有祠堂也是需要墨宝,张举人就不要推辞了。”

    村正又是邀请,最后张举人妥协说道,“我观此碑两侧留白,石柱亦然,既是鼓励后人,不如我等皆写一二楹联,到时选上几幅可好?剩下的,以后若是有需要也好做个参考。”

    张举人的提议正中大伯朱守仁的下怀,眼瞅着朱平安金榜题名扬名立碑,大伯朱守仁也眼热的很,如果能把自己写的碑文刻在石碑上,那自己岂不是也跟着流芳百世了……

    张举人提议,村正自然不会反对,朱平安也没有意见,于是村正便安排几个后辈抬了几张桌椅,摆好笔墨纸砚放在榕树下,村老、村正以及大伯朱守仁等识字的也都跟着朱平安及张举人来到桌前,准备挥毫泼墨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