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316章 喜讯 搬迁

第316章 喜讯 搬迁

    4333年(公元1636年),七月二日。

    一艘在河面上疾驰的快船,接近汉中码头。

    这艘快船桅杆上,竖立着两杆旗帜。

    秦军的长城军旗和绿色的邮字旗。

    在船头,还插着一面红色的小旗。

    汉中码头的官吏,看到插着这两面旗帜的船只。

    他们立刻放过,没有登船检查。

    码头附近的官吏,看到这艘船,他们在闲聊。

    “这是参谋部邮政司运输军情的船舶,看船首那面红旗,这是最高等级的紧急军情。

    船只停靠码头后,士兵直接骑马冲进城。

    运送紧急军情,一刻都不能耽搁。”

    “看士兵从容不迫的模样,这应该又是捷报。

    每次听到捷报,我都很开心。

    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军用物资,从汉中码头起航,运往前线各地。

    北城那里的水泥路,都被马车的车轮压坏。

    我军有这么庞大的物资支持,前线能打胜仗,我一点都不意外。”

    “希望战争尽快结束,秦王的势力扩大,咱们也能升得更快一些。”

    参谋部邮政司的传令兵,拎着锁死的木箱,骑快马冲进了汉中城。

    他口中含着一个哨子,急促的哨声不断响起。

    听到这种特别的尖锐哨声,汉中城负责交通的巡捕,立刻清空道路。

    传令兵从京城出发,他这一路换马不换人,来到大江大河的渡口,立刻换乘船只出发。

    一路艰辛,终于把秦王苏河送过来的东西,带到参谋部。

    参谋部总参谋长李凤鸣,很快看到从前线送过来的紧急军情。

    李凤鸣看完副总参谋长王世元书写的秦军军情。

    他又拿起秦王苏河写给他的私人信件。

    他阅读完信件,激动的从座位上站起身。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

    王上取得大胜,已经打下京城。

    南方战场也占领南直隶近半区域。

    统一天下的战争,很快就能结束。

    华夏大地就能安稳的种田,发展工业。

    等到实力充足,新朝将会继续向外扩张。

    王上信中说,他之后将会收复,所有华夏自古以来的地方。

    只是统一之战结束,战争还远没有结束的时候。

    现在是大争之世,国家统一之后,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李凤鸣走出参谋部,他手里还捏着两份没有开封的信件。

    这两份信件,一份是写给首相王仲策,一份是写给秦王后王文君。

    还有一摞秦王对于各衙门公文的回复。

    李凤鸣来到内阁。

    王仲策和李志升,正在讨论湖广、河南等新收复地区,官员任命的问题。

    当地的巡抚,都是由秦王苏河亲自任命。

    各府知府和各县知县,极其重要衙门的官员,他们的人数太多,都需要由内阁推荐。

    王仲策苦笑着说道:“本以为经过多轮科举,再加上培养的官员。

    我们的官员人数足够,现在前线的秦军进展太快。

    只有河南因为提前准备充足,情况还算不错,福建因为离广东近,王上也做出了提前安排。

    湖广因为地域太大,到现在都没有安排明白。

    现在官员的缺口非常大,只能矮子里拔高个,留任一些大明的降官。”

    李志升点点头说道:“现在的官员人手紧张,但一些基本的工作还是能展开。

    我们已经完成官吏一体化,最基层的吏员还是不缺。

    新占领的各省,分地等基础工作,还是能顺畅完成。”

    他们两人正在商量时,接到通报,总参谋长李凤鸣有事要面见他们。

    王仲策和李志升对视一眼,李凤鸣没事不会来内阁这里。

    他每次来内阁,那都是出现了重大事情。

    王仲策亲自走出内阁,迎接总参谋长李凤鸣。

    “李参谋长,真是稀客,又有什么事情来内阁。”

    李凤鸣把秦王苏河写给王仲策的信件递给他。

    他让自己的警卫,把一大摞公文交给内阁人员。

    “王首相,这是王上给你写的亲笔信,借用军方的渠道送来。

    还有这些王上回复的公文,都需要你们内阁送给各个衙门。

    我还要继续送信,就不打扰王首相了。”

    李凤鸣把信件交给王仲策,他就继续向着秦王宫走去。

    秦王苏河的亲笔信,他必须要亲自尽快送达。

    王仲策看到李凤鸣走后,他打开了秦王苏河写给他的信件。

    李志升在一旁看着王仲策阅读信件,脸上的表情急剧变化。

    开始脸上有些平静,后来浮现出开心的神色,随后露出惊喜,最后哈哈大笑起来。

    王仲策把信件折叠好,放在自己的怀中。

    他高兴地说道:“秦军在前方打了大胜仗,已经拿下京城。

    大明被我们灭亡,崇祯皇帝自缢。”

    李志升听到这个消息,他瞪大眼睛,露出欣喜的神色。

    他当年犹豫不决,最后下决心赌了一把。

    这场豪赌搭上了家族所有人的命运,现在他真的赌赢了。

    他们宝鸡李家,从今往后,那也会成为他之前一直羡慕的世家大族。

    王仲策继续说道:“王上已经决定,定都京城。

    汉中包括内阁在内,相关的衙门和各大工厂,都会搬迁到京城。

    王上特意交代,内阁尽快赶往京城。

    王上要与我们商量新朝建立的各种制度。”

    王仲策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秦王苏河已经成功击败大明,准备建立新的王朝。

    自己也将作为新王朝最重要的一位官员,一起给这个新王朝添砖加瓦,搭建出新朝的框架。

    王仲策阅读完秦王苏河的信件。

    他立刻召集秦王府相关衙门的官员,向他们通报了这个消息。

    让各个衙门尽快安排,三天之后派出第一批人员,跟着他一起启程前往京城。

    秦王府各个衙门,了解这个消息之后,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秦王已经消灭大明,从今天开始,他们所有人的身份都不同了。

    他们将是新朝中枢官员,协助新皇管理新的国家。

    他们带着秦王回复的公文,立刻回到衙门。

    根据秦王苏河的旨意,动员所有官吏,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前往京城。

    所有人都争抢去往京城,最先一批到达京城的人,今后肯定会成为各个衙门的骨干。

    炎黄日报紧急加刊,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个大胜的消息。

    少府令林文静,他是所有官员中最忙碌的人。

    秦王苏河明确交代,汉中这里的官办工厂,每一个工厂只留下一半的人员和机器。

    另一半人员和机器,要北上京城,建立新的工业区。

    少府管理的官办工厂,体系太为复杂。

    林文静叫来少府所有官员,跟随他一起规划,各大工厂前往京城的整体安排。

    礼部左侍郎、科学院院长、华夏大学校长田家鹏。

    他阅读完秦王回复的公文,按照秦王苏河的意思,立刻着手安排。

    科学院所有人员,全部从汉中搬迁到京城,建立新的科学院。

    大学经过一年的发展,他们才发现,办一所大学消耗太大。

    银币非常充足,但合格的老师和学生,太缺乏了。

    现在有的大学,只有十几名老师,一百多名学生。

    秦王苏河听从了田家鹏的建议。

    华夏大学吸纳了工科各个大学,成为一所理工科的综合大学。

    人文大学开设律法、商学、哲学等学科,暂时拟定的名称是京城大学。

    汉中这里的大学城,留下来一部分师资力量,成立汉中大学。

    田家鹏建议,国家全力扶持三五所大学,培养最顶尖的人才。

    等到今后师资力量充足,在扩建新的大学。

    地方各省与国家共同建立地方性大学,吸纳稍次的人才。

    让不是那么拔尖的学生,也有机会深造。

    秦王苏河基本采纳了田家鹏的意见。

    这次大学搬迁到京城,将会趁机对各个大学进行整合。

    科学院的事情好安排,田家鹏下达命令就能执行。

    他亲自去与各大学校长商谈,这些人如果不同意田家鹏的安排。

    那这个大学就留在汉中,成为汉中大学的主要力量。

    ………………………………

    秦王妃王文君,召集秦王府后宫所有妃子。

    王文君手中抱着四个月大的婴儿。

    她身后的女儿苏蓉,拽着想要跑出去玩的苏蜀。

    李慧欣牵着儿子苏雷。

    小家伙嘴里边含着糖果,好奇的看着众人。

    娜仁抱着快满周岁的苏蒙。

    苏勐来到陌生的房间,他正在哇哇大哭。

    苏勐的哭声让曲清漪怀中的女儿苏静,也哭了起来。

    王文君拿出一封信说道:“这是夫君送来的信件。

    夫君领兵取得大胜,已经消灭大明。

    让我们尽快动身,赶往京城。

    我们今后就是皇后和皇贵妃。”

    曲清漪和王文君关系最好,她有些担忧的询问道:“王姐姐,小铭儿刚满四个月。

    他才这么小,没有办法承受舟车劳顿的辛苦。

    王姐姐留下来照顾小铭儿,还是把小铭儿单独留下来。”

    曲清漪有些担心王文君。

    之前苏河在王府之中,为了演给夫君看,她们姐妹们都表现出来一副和谐的场景。

    谁都不想在夫君面前失宠。

    孩子已经渐渐长大,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孩子,王府中也开始有了明争暗斗。

    王文君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也会有一些流言蜚语。

    曲清漪现在只有一个女儿,她和王文君才能保持亲密无间。

    等到她也生下来儿子,那时候关系怎样,谁也说不清。

    王文君听到曲清漪的问话,她面露笑容,一点都没有纠结。

    “夫君已经做好安排,小铭儿留在汉中的秦王府中。

    太后早年太过劳累,积累了一身暗病。

    哪怕是这段时间经过精心的治疗,但先天有损,药食不可医。

    太后的身体,经不起舟车劳顿。

    小铭儿交给太后抚养,等到小铭儿长大,太后身体也修养好。

    他们在一同赶往京城。”

    李慧欣听到王文君说完,她连忙问道:“王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王文君回答道:“刚才内阁送来消息,内阁的官员七月五日动身前往京城。

    我们如果没有其他安排,那也在七月五日,和他们一起行动。”

    所有人都没有提出异议,一致同意七月五日动身。

    ………………………………

    炎黄日报紧急加刊。

    汉中城百姓,得知秦王获胜的消息。

    他们都拿出自己珍藏的鞭炮,庆祝这个大胜的消息。

    “卖报、卖报。秦王取得大胜,已经灭亡大明朝。”

    丁万年等汉中商会的大商人,李宫等蜀商商会的大商人、乔振等晋商商会的大商人。

    他们一起来到悦来酒楼,最豪华的大包间之中。

    丁万年举杯喝了一口酒,说道:“咱们今天聚在一起,那是研究成立工商总会。

    让各个商会有一个协调机制,防范恶性竞争。

    随着市场的扩大,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

    现在秦王已经统一天下,我们将会面对强大的竞争。

    固步自封,那只能自取灭亡。

    比如我们汉中商会和蜀商商会,做生丝和丝绸生意的人。

    能排斥东南的商人吗?

    那里的丝绸产业极为发达,一旦他们也掌握了工业技术,很快就能超过我们。

    想要继续保持优势,那只能把这些人,变成我们力量的一部分。

    只靠地方性商会,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经商环境。”

    丁万年的发言,在场的所有大商人都认同。

    他们生意做得越大,就发现之前的商会,已经没有办法为他们提供帮助。

    商会反倒成为拖慢他们发展的绊脚石。

    众多商人一致同意,成立工商总会,在工商总会旗下,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的规则。

    丁万年院会长,李宫和乔振任副会长。

    所有人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乔振高兴的说道:“我刚从前线回来,那时秦军已经包围京城,即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我自己知道却不能说。

    现在秦王已经夺得天下,炎黄日报都把这则消息报道出来。

    我觉得工商总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个议题。

    那就是我们这些商人,是否要把重心放在京城那里。”

    李宫出言道:“我所做的糖厂生意,地域特征非常明显。

    我会在两广和湖广地区办糖厂,但糖厂的总部,肯定会放在京城。

    京城那里能及时得到各种政策的消息。

    少府也会拍卖各种先进技术,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得到的东西。”

    杨文才看到这些商人有些犹豫,他笑着说道:“大家舍不得原先的厂子,又想在京城那里建厂。

    对于我们这种身家的人,完全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继续维持旧厂子运转,拿出一笔钱建立新厂。

    这样既不会影响我们的收益,又不担心错过大好的机会。”

    这些商人一致决定,派出精干力量,搬迁到京城,不能错失这个机会。

    七月五日。

    浩浩荡荡的车队,从汉中城出发,前往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