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重生之工艺强国 > 第19章 奇迹并未出现

第19章 奇迹并未出现

    得到主治医生的允许,当天下午,方翰民就跟随吕辉和于冬梅等人返回学校,他的生活起居和上下课途中,均受到吕辉和其他同学的悉心照料。

    第三天下午,趁自习课的机会,吕辉借了一辆自行车,驮着方翰民回医院检查换药。

    当主治医生揭开包扎的纱布,看见缝合的伤口处有些红肿,便问道:“你有什么异常感觉吗?”

    “我觉得伤口处有点肿胀。”

    “量量体温吧。”医生让方翰民把体温计夹在腋下。

    几分钟后,方翰民取出体温计,医生一看,略感惊讶,“三十八度,你发烧了!”

    “医生,出现了什么情况?”方翰民焦急地问。

    “从伤口红肿和体温升高的症状分析,说明发生了伤口感染。”

    方翰民有点慌了,因为医生一再叮嘱他防止感染,说明感染的后果很严重,“医生,这、这该怎么办呢?”

    根据最初的诊断,方翰民原本没把这点伤病当回事,他认为凭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用不了多久就能康复出院,所以,他都没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家人。但是听医生这么一说,他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

    对于感染发炎,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先消炎,并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再视具体情况对伤口重新处置。

    这一过程比之当初的手术更复杂,也更费时间。发生了这种事,在近一段时间内,方翰民是不可能伤愈出院了,不仅如此,在完全康复之前,估计医生也不会让他回学校了。

    不出所料,主治医生当时就把方翰民留在了医院,并给他下了医嘱,让护士给他输液,先把体温降下来再说。

    毕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虽然过程比较繁琐,免不了费时费事,但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操作,只不过再次处置伤口,相当于二次手术,让方翰民吃了不少苦头。

    有了上次教训,在一系列处置完成之后,医生让方翰民在病床静养康复,再也不让他擅自离开医院了。

    隔三差五,班级里关心方翰民的同学都会到医院探望他,吕辉已经无心学习,来的次数最多,于冬梅也常来,为了避嫌,每次都要找个借口让其他同学陪着她。

    在医护人员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护理下,四月底,方翰民受伤的左脚大脚趾不仅完全康复,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他终于可以出院,放心回校学习了!

    尽管耽误了近两个月时间,错过了高考总复习阶段的很多辅导课,凭借此前扎实的基础,方翰民的数理化摸底考试成绩仍然排在全年级十名之前。

    但高考是一种综合考察,不仅要考数理化,语文政治也是主考科目,这两门课程需要时间的积累,特别是政治科目,需要花大量时间背读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解释,方翰民耽误了两个月的集中复习时间,对这两门课程的影响可想而知。

    一天晚上,晚自习下课铃声响起后,高二三班的同学们收拾书本,三三两两陆续走出教室,因为耽误了两个月,方翰民现在争分夺秒,他格外珍惜时间,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回宿舍。

    看完语文老师留的两篇古文,又背读了一会儿政治复习资料,听见教学楼的熄灯铃声响起,教室里只剩下方翰民自己,他起身离坐,关灯离开教室。

    回宿舍一般出门往右拐,借着二楼走廊明亮的灯光,方翰民看见前面不远处站着一位中等个头的女生,他当然熟悉,那不是本班的文娱委员于冬梅嘛,她在等谁呢?

    方翰民不想打扰对方,他转身往回走,打算从左边楼梯下去。

    刚走出两步,身后传来于冬梅柔和清脆的声音,“方翰民,你站住,我有话要问你。”

    站在原地,方翰民转过身来,对方也来到跟前,他有些不解地问:“于冬梅,请问你有什么事?”

    “你耽误了很长时间,虽然数理化摸底考试还是很厉害,语文政治怎么样?特别是政治,你有把握吗?”于冬梅关切地问。

    “这......”方翰民没想到于冬梅会如此关心他。

    七十年代末,整个社会还很保守,校园也不例外,不像方翰民在前世经历的学校那样,有班花校花之说,但高二三班的男生们,甚至高二年级的许多男生,曾在私下对全年级女生的外貌气质有过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三班文娱委员于冬梅排第一,即使放在全校范围,于冬梅的身材长相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别看方翰民品学兼优,又是高二三班班长,而且长得身材匀称,面目清秀,因为家里穷困,他内心非常自卑,在漂亮女生面前自惭形秽,加上他性格有些内向,除非班级要搞文艺活动,需要班长和文娱委员配合工作,否则他平时很少跟于冬梅说话。

    于冬梅虽然也来自农村,但家住县城郊区,家境还算不错,她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于冬梅排行最小,不能说娇生惯养,起码从小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疼爱,加之长相漂亮,性格高冷,眼光一向较高,对于一般的男生,她不愿正眼相看。

    不过,在于冬梅眼里,方翰民是个例外,她觉得方翰民虽然衣着朴素,甚至还有些寒酸,但他不仅学习成绩好,综合表现优异,而且为人正直,有担当,浑身透着一股正气。

    于冬梅被这种男子汉气质所吸引,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她就在暗地里格外关注方翰民的一举一动,这是不是叫暗恋?外人无从知晓。

    新学期开学时,听说方翰民受伤住院了,于冬梅特别担心,因为伤口感染再次回到医院,她更为方翰民捏着一把汗,虽然现在伤愈出院终于回到学校,但毕竟耽误了两个月,即使方翰民的数理化基础好,她害怕语文政治成为他升学路上的两大障碍。

    于冬梅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处于中等,虽然她觉得自己也帮不上方翰民,但自从他回到学校,于冬梅就想知道他在语文政治方面的复习准备情况,但又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他。今天晚自习下课后,于冬梅借故留下来,倒数第二个离开教室,在走廊里等着,就是为了单独向方翰民问个究竟。

    尽管班主任林老师和其他关系较好的同学也问过类似问题,但于冬梅突然问起这件事,还是出乎方翰民的预料,他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怎么不说话呀?难道你一点把握也没有吗?”于冬梅好像有点着急了。

    “不能说没有一点把握,但你也知道,我耽误了两个月,这段时间是考前复习的关键时期,老师一定讲了很多考试要点,我都没听到,所以,对这两门课程信心不是太足。”

    “那你想怎么办呢?”

    “尽力而为吧,也许有奇迹出现呢。”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方翰民,只要你努力,奇迹一定会出现。”说完,于冬梅嫣然一笑,转身走了。

    方翰民呆在原地足有一两分钟,看着于冬梅婀娜的背影,他心中暗想:于冬梅,你干嘛对我这么有信心?凭什么这样关心我?

    走出教学楼,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方翰民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脚步变得十分轻快。

    不过,望着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星星,在短暂的高兴之后,方翰民马上冷静下来,他自嘲地摇了摇头,嗨!真是自作多情,也许于冬梅就是随便问问,我这是想到哪儿去了?人家是一只白天鹅,就我这幅穷酸相,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我可没那奢望!

    转眼到了七月七号,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方翰民怀着平静的心情走进考场。

    历时两天半,包括数理化和语文政治在内的五门课程终于考完了,方翰民感觉数理化试卷难度不是太大,语文政治试卷虽然也顺利答完了,但总觉得不像解答数理化试卷那么容易。

    七月底,考生们陆续从学校知道了自己的高考分数,方翰民的数理化三科成绩跟预想的情况差不多,但语文政治考的不理想,尤其是一百分的政治试卷,他只考了62分,奇迹并未出现。

    消息传开后,不仅熟悉方翰民的老师和同学为他感到惋惜,而且双河村的村民们也在背后说长道短:

    “早就听说这娃学习成绩很好,怎么没考上呢?”

    “这下得回家安心当农民了!不过这娃有力气,又聪明,寒暑假跟大家一起下地干活,还真像那么回事,是块当农民的料。”

    “还是寒假去水库工地干活耽误复习了,哪有临近高考不在家复习功课的?听说年后又去水库工地做临时工,还受了伤,五月份才返校,耽误那么长时间,对高考成绩没有影响才怪。唉!他那个家庭把这娃害了。”

    “是啊,人家耽误了两三个月的考前复习时间,还敢参加高考,这本身就说明这娃确实厉害,换作其他人,恐怕就放弃高考了!”......

    回到家里,一家人也是极度失望,母亲徐利华有些自责地说:“翰民,都怪我们当时信了你的话,又同意你年后再去做临时工,结果把你耽误了,要是当初不让你去水库工地就好了!”

    “翰民,你在水库工地那段时间,应该没有精力复习,包括后来受伤,对你影响太大了!”姐姐方文英也听见外面的人在议论这件事。

    方燮成坐在一旁抽闷烟,他很为大儿子感到惋惜,“翰民,要是你不在水库工地受伤,高考前不耽误两个月,我觉得你再多考十来分应该没啥问题。”

    面对外界的议论和父母家人的失望,方翰民不以为然,对于自己高考落榜的事,他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再后悔也于事无补,但他理解亲人和外界的心情,毕竟自己给他们的印象,跟现实反差太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