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恭敬地呈上:“陛下,此乃臣与标儿微服私访期间,所绘制的几处关键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臣建议,可先从这些工程入手,逐步推广至全国。”
朱元璋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图详尽周密,看来你们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减轻赋税之事,朕自会斟酌处理。”
朱元璋将图纸轻轻放下,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沉声道:“瀚弟,你所绘制的这些水利工程图,确实详尽且实用。不过,实施起来还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朕需仔细筹谋。”
朱瀚躬身行礼,语气坚定:“陛下所言极是,臣深知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臣以为,水利乃农业之根本,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察。臣愿亲自督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朱标:“标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标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瀚王叔所言极是。水利建设不仅能解百姓燃眉之急,更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儿臣愿全力支持瀚王叔,共同推进此事。”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你二人既有此决心,朕自当全力支持。瀚弟,你便着手准备,挑选得力人手,着手兴修水利。标儿,你则负责监督朝中官员,确保赈灾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并严惩贪腐之徒。”
朱瀚与朱标齐声应诺,心中满是激动与决心。
朱元璋沉吟片刻,又道:“至于教育一事,瀚弟可有良策?”
朱瀚沉思片刻,缓缓道:“陛下,教育乃国家之根本,不可等闲视之。臣以为,可先在各地兴办官学,选拔良师,教授孩童读书识字。同时,鼓励民间办学,给与一定资助,以广开才路。”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深邃:“此计甚好。教育之事,关乎国家未来,必须重视。瀚弟,你便着手筹备此事,务必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有志于学的孩童都能得到机会。”
朱瀚躬身领命,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具体实施这一计划。
朱元璋转而看向朱标,语重心长地道:“标儿,你身为太子,责任重大。不仅要关注眼前之事,更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瀚弟辅佐于你,乃是你的福气,你要虚心学习,不可懈怠。”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当与瀚王叔齐心协力,共谋大明江山之未来。”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二人退下。朱瀚与朱标躬身告退,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退出大殿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而行,朱瀚轻声对朱标道:“殿下,水利与教育之事,乃国家之根本,需你我二人共同努力。殿下可有信心?”
朱标微微一笑,语气坚定:“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以赴。有瀚王叔在旁辅佐,标儿信心倍增。”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殿下能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福。你我二人,需同心协力,为大明江山稳固与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朱标闻言,赞同道:“瀚王叔所言有理,标儿愿随王叔一同前往各地巡视,亲眼见证水利之兴,也好从中学习,为将来治国理政积累经验。”
朱瀚微微一笑,心中对朱标的成长感到欣慰:“殿下有此心意,甚好。不过,巡视之事,辛苦异常,殿下需有心理准备。”
朱标挺直了胸膛,眼中闪烁着决心:“瀚王叔放心,标儿虽年轻,却也知责任重大。为了大明江山,标儿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已至宫门。朱瀚停下脚步,转身对朱标说:“殿下,今日之谈,望殿下能深思熟虑,将所学所得,用于治国安邦之中。”
朱标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瀚王叔教诲,标儿定当铭记。标儿告退,瀚王叔也请早些歇息。”
朱瀚目送朱标离去,心中暗自思量接下来的计划,须知水利与教育之事,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起身,准备前往户部,挑选得力人手,着手准备水利工程的各项事宜。
来到户部,朱瀚直奔主题,向户部尚书说明来意。户部尚书闻言,立刻召集户部官员,协助朱瀚挑选人手,准备物资。
户部尚书恭敬地对朱瀚说:“瀚王殿下心系百姓,实乃我大明之福。户部定当全力支持殿下,确保水利工程顺利进行。”
朱瀚点了点头,表示感谢:“有劳尚书大人了。本王此行,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之困,更是为了大明江山的长远之计。望尚书大人能理解本王苦心。”
户部尚书连忙躬身行礼:“瀚王殿下高瞻远瞩,下官佩服之至。户部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殿下厚望。”
朱瀚与户部尚书一番交谈后,心中更加坚定了推进水利工程的决心,但想要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朝廷的支持,更需要地方官员的全力配合与百姓的积极参与。
离开户部后,朱瀚并未直接返回王府,而是决定先去拜访几位在水利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臣,以求得他们的指点与支持。他首先来到了工部尚书府上。
工部尚书府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悠然地品着茶,见朱瀚来访,连忙起身相迎:“瀚王殿下驾临,老朽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朱瀚连忙上前扶住老者,笑道:“尚书大人言重了,本王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商。”两人在书房内落座,侍从奉上茶水后,朱瀚便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本王欲兴修水利,以解百姓灌溉之困,特来向尚书大人请教。”
工部尚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心系百姓,实乃大明之福。水利之事,确乃国计民生之根本。不知殿下有何具体打算?”
朱瀚从袖中取出图纸,铺展在书案上,指着几处关键位置说道:“本王已绘制了几处关键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计划先从这些地方入手,逐步推广至全国。不知尚书大人以为如何?”
工部尚书仔细端详着图纸,不时点头称赞:“殿下此图详尽周密,实乃佳作。不过,水利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且需地方官员全力配合。”
朱瀚点头表示赞同:“尚书大人所言极是,本王已向陛下请命,挑选得力人手,着手准备。但本王深知,仅凭朝廷之力尚显不足,还需尚书大人及工部同仁鼎力相助。”
工部尚书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道:“王爷放心,工部定当全力支持。老朽虽已年迈,但愿为殿下鞍前马后,共谋水利之兴。”
朱瀚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起身行礼:“尚书大人高风亮节,本王感激不尽。待水利工程告成之日,定当为大人请功。”
随后,朱瀚又与工部尚书详细讨论了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需物资及人员调配等问题,直至夜幕降临,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交谈。
次日清晨,朱瀚带着工部尚书的鼎力支持,再次踏入了朝堂,准备向朱元璋详细汇报水利工程的筹备情况。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肃立,气氛庄重而紧张。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朱瀚稳步上前,行过大礼后,沉声道:“陛下,微臣已按旨意筹备水利之事,现将详细情况禀报于陛下。”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朱瀚继续。朱瀚取出图纸,缓缓展开,边展示边讲解:“陛下,此乃微臣与标儿亲赴各地考察后所绘制的几处关键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微臣建议,先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的几处要害之地着手,兴修灌溉渠道,以解百姓灌溉之困。”
朱元璋仔细审视着图纸,不时点头,显然对朱瀚的筹划颇为满意。“瀚弟思虑周全,此等工程,利国利民,朕心甚慰。然,此事体大,所需人力物力非同小可,你有何良策?”
朱瀚早有准备,躬身答道:“陛下,微臣已与户部、工部商议,决定先调拨国库银两,并动员地方官员与百姓共同参与。同时,微臣也拟定了详细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确保每一分银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份劳力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朱元璋闻言,面露赞许之色:“好,你有此等筹谋,朕心甚安。不过,此事还需得力之人主持大局,你可有人选?”
朱瀚略一思索,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非太子殿下莫属。标儿心怀百姓,又颇有才干,且对各地民情了如指掌,由他主持,定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闻言,目光转向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朱标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父皇,儿臣愿担此重任,定不负父皇与瀚王叔所托。”
朱元璋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应允:“好,既如此,标儿,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瀚弟从旁辅佐,务必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朱标与朱瀚齐声领命,心中满是激动与责任。朱瀚深知,这不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对朱标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退朝之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朝堂,朱瀚轻声对朱标道:“殿下,此事责任重大,望你务必谨慎行事,切莫辜负陛下厚望。”
朱标神色凝重,点头道:“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与瀚王叔所托。”
朱瀚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幸。不过,水利之事千头万绪,非一朝一夕之功,殿下还需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朱标神色坚定,语气沉稳:“瀚王叔放心,标儿自当全力以赴,不畏艰难。只是,这水利工程的实施,还需各地官员的配合与支持,不知瀚王叔可有良策?”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地方官员的支持至关重要。微臣以为,可先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各地,宣讲朝廷兴修水利之意,同时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与品行。对于积极配合者,可予以嘉奖;对于敷衍塞责者,则严惩不贷。”
朱标点头赞同:“瀚王叔此计甚妙,既能激励地方官员,又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之徒。只是,这钦差大臣的人选,需得谨慎挑选,方能服众。”
朱瀚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殿下所言极是,人选确实需谨慎。微臣建议,可从朝中正直敢言、经验丰富的大臣中挑选,如李善长、刘伯温等,他们既得民心,又有威望,定能胜任此任。”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瀚王叔考虑周全,标儿受教了。只是,这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国库能否支撑得起?”
朱瀚轻轻摇头,神色凝重:“国库虽丰,但连年征战与赈灾,已显拮据。微臣以为,可发动民间力量,鼓励富商巨贾捐赠,同时减免部分赋税,以资鼓励。此外,还可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瀚王叔此法虽好,但民间响应如何,尚难预料。若无人响应,又当如何?”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透露出自信:“殿下勿忧,民间不乏有识之士,知恩图报者大有人在。只要朝廷诚意十足,措施得当,定能激发民间热情。再者,即便初期响应者不多,也可逐步推广,以成效示人,自然能赢得更多支持。”
朱标点头,神色稍缓:“瀚王叔言之有理,标儿受教了。只是,这水利工程浩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成,还需多方协作。”
朱瀚点头赞同:“殿下所言极是,水利之事需上下一心,方能成功。微臣已拟好详细方案,包括工程分工、物资调配、人员安排等,待殿下审阅无误后,便可着手实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