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锦衣 > 1363名单

1363名单

    这些事例表明,武力失去控制会有多恐怖!所以文官们自然是担心武人再度跋扈起来,于是就从各个方面进行压制。不过文官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掺杂了利益和其他原因之后,事情就慢慢的有些变质了!

    就这样,叶向高怀着崇高的理想和顽强的热情,用最快的速度在六部走了一遍。他不仅转述了王锡爵的意见,还将当时的场景说了一遍。所以各部官员看到信件上的签名时,他们也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世界终究是有人愿意负重前行啊!

    于是激动的六部官员们用最快的速度各自制作了一份告示,上面罗列了各部将来在各个地方设立新部门的初步名单。毫无例外的,主官全部由进士出身的人来担任,但是下面的其他官员就全部是举人出身了!而且有不少有名望的举人也名列其上!

    告示还明确的写出本名单为初步的名单,此后还将征集个人的意愿以及认真的考察,还会做出细微调整。而名单的落位日期则是落在三天之前!

    这个告示一出就起到了巨大的效果!参与示威的士子们开始热烈讨论起这些名单来,再没了闹事的心思!当他们惊奇的发现大批举人的名字出现在告示上,他们兴高采烈的大声欢呼!原来并不是那些进士们垄断了所有官位,而是事情还没落实,不好直接放出来!

    于是这些世子们都兴高采烈的离去了,六部官员则站在衙门口,用愤怒的眼神目送他们远去!他们努力的想要记住一些人,以后好特别的照顾他们一下!当然,针对是不可能的!为国储才总要严厉一些,也要打磨一下!

    不过他们以为这次的麻烦过去了,但实际上根本就没过去!因为聪明人不只是他们,举人之中也很多!而且由于基数的问题,聪明人的数量反而会激增!这些人或许是运气不好考不中进士,或者是有其他原因耽误了,但这并不耽误他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说其中一位举人就冷着脸对身边的人说道:“这份文书绝对不是三天前写出来的!看上面墨迹淋漓,似干非干的样子,分明是刚刚赶出来的!”

    他身边的人闻言大惊失色的说道:“果真如此?”

    这个举人直接说道:“当然!在下三岁就开始拿笔写字,到现在不敢说大名鼎鼎的,也算小有名气!至少在京师里摆个写字摊就饿不死,所以这点判断还是有的!”

    他身边的人立刻皱眉说道:“要是这么说,他们岂不是在糊弄我等?”

    在另外一条街道上,一个人冷笑着说道:“我们其实都被那些进士出身的人骗了!你们就没发现其中的问题吗?这份名单分明是赶出来糊弄我们的!”

    他身旁的朋友急忙问道:“兄长是如何判断的?”

    这人冷笑着说道:“我和你们不同,我是先从工部赶到了户部,再赶到刑部的!我发现工部和户部两处的名单上有重叠的人选两处!工部和刑部的名单上有一处名字重叠!”

    他的朋友迟疑的说道:“会不会是重名啊?”

    这个举人说道:“怎么可能?重名的话怎么会连户籍也相同?他们若是真的用心定下名单的话,绝对不会出这种纰漏!”

    有了聪明人看出破绽,众多的举人才明白,这次四个部门能够发布名单,根本不是像他们自身说的那样关爱全体读书人,才给了举人机会!而这根本就是他们争取来的!若不是他们在衙门面前站脚示威,只怕这次的名单上还都是进士出身的人!

    于是文官彻底分裂的种子就在这时埋下了!进士和举人开始相互责难起来!进士们嫌弃举人们既没学问又不懂事儿,为了蝇头小利就忘了圣人的教诲,居然围攻七衙门来!

    而举人们则嫌弃进士们只会读书,不会做实事,还得靠我们这些人当师爷帮帮忙。如今又只会拿假的文稿来糊弄我们!于是在双方都不满意的情况下,类似的判断不断的出现,慢慢的整个举人团体当中就知道了!

    于是举人们最后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再就是进士们依旧是想要霸占所有的官位。只不过是这次他们迫于压力才让出了一部分位置。所以为了保持住现有位置不被进士出身的人再次侵占,他们应该效仿这次胜利的结果,继续向上面施加足够的压力。

    就在整个京师还在骚动的时候,万历帝和刘昊嘉两个人又轮流出来刷声望!两个人的发言遣词造句虽然不一样,但意思完全相同。就是进士不应该把持全部的官位,因为在举人和秀才当中也有很多人才,只是他们不适应考试而已!所以应该开放出更多的位置给这些不善于考试,但是能做事的人!

    两个人的表态引发了剧烈的回响!进士出身的人怒不可遏,纷纷表示进士是做官的唯一标准,这是祖制!而举人和秀才们则对万历帝二人的讲话举双手双脚赞同。同时他们也表示举人和秀才为官的情况古已有之。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很多进士只会考试,根本不会做事!根本就是尸位素餐!

    内阁同样被两个人的表态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明知道这两个人是在努力的分化文官集团。但是面对实际的情况,他们却只能时想办法安抚集团内部。还频频约见各处的大佬,希望他们帮忙将按身份分配官位的办法推行下去。

    并强调日后为官必然是进士为主,举人为辅的。这种策略是长期有效的,不会对人有偏颇。毕竟科举已经进行了几百年了,这是有效鉴别人才的办法。而在没有新的办法之前还是要沿用老办法的好。

    不少被约见的人最后都在他们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答应执行内阁的意志。但是真正能够落实下去的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这些人本身也是进士出身的既得利益者,让他们放开道路,让别人侵蚀自己的利益,想想都不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