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洪烈曾是武圣!”
姜离十分意外,没想到自己即将入赘的千军伯候府,还有这段往事。
“柳侯爷经此一事,信念受损,武道境界一夜消退至神变境初期,后在天涧峡积骨庙外失了一臂,自此之后一蹶不振,早已隐退多年!”
罗英也十分惋惜:“若无当年之事,柳伯侯武道境界,绝对不输镇武侯,我大周还能再多一位巅峰武圣!”
他端起身前的酒碗,一饮而尽,又继续道:“圣上接到柳侯爷的碧隼传讯不疑有假,舍弃辎重、亲率二十万大周猛骑冲入天涧峡,终被北莽精锐所困。
“那一战持续了整整十日,北莽四十万骑兵在北莽战神拓跋雄哉的带领下,倾轧在我大周军队之上,大周精锐死伤无数,十不存一,就连圣上也身负重伤,数次濒临险境。
“危急关头,镇武侯姜时戎神兵天降,携一白衣女子,率三千精兵冲入天涧峡,与拓跋雄哉展开大战。
罗英神情激动,虽然时隔多年,但那日天涧峡中的一战,至今难忘,仿佛就在眼前:“镇武侯虽只是神变巅峰境界,远远不及武道双修的拓跋雄哉,但那白衣女子却是极其厉害的道法高手,道术境界几乎可以碾压夺舍境的拓跋雄哉,玄妙道术层出不穷,更拥有多件厉害法器。
“拓跋雄哉肉身成圣,却被白衣女子的道法压制,镇武侯也英勇无畏,两人合力最终将北莽战神斩杀于积骨庙中,北莽骑兵军心涣散,潮水般撤去,天涧峡之危方得解除!”
“你说当年的积骨庙之战,杀死拓跋雄哉的并不是镇武侯一人,还有一名道法超群的白衣女子参与?”
十七公子惊咦一声,好奇道:“那名白衣女子是谁,为什么我从来都没听说过!”
“那白衣女子随镇武侯而来,我也仅在积骨庙前见过一面,她当时戴着面纱,并不能看清容貌,但想来应该是极美的!”罗英回忆道。
“白衣女子?难道是母亲!”
姜离内心震动,久久不语。
结合贺楼氏、裘天海之言,十七年前与姜时戎一同现身天涧峡积骨庙的白衣女子,很可能就是他的生母天珠公主。
如果罗英所言属实,母亲不仅是身份特殊,很可能出身北莽皇族,更是一位可以力压北莽战神的道术强者。
可在姜离的记忆中,母亲贤淑柔弱,从来不曾展现过任何道法异术。
若母亲真是道法高手,贺楼氏和侯府众人,又怎敢肆无忌惮的欺负他们母子。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
姜时戎,你到底隐瞒了什么!
姜离拳头紧紧攥起,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贺楼氏这些年之所以对他如此算计和打压,或许不是简单的嫉妒和争风吃醋。
“姜离哥哥,你在想什么?”
十七公子见姜离沉默不语,有些关切的问道。
“听罗先辈讲述积骨庙之战,我心中热血澎湃,只恨自己年轻,未能亲眼见证那一日壮烈!”
姜离抬头一笑,眼中看不出任何的情绪波动。
“姜离哥哥,你想不想去北莽前线?”十七公子突然道。
“若能亲临北莽,姜离自然愿意!”
姜离点了点头,旋即又摇头:“但我身无功名,武艺粗浅,即便从军入伍,也未必能够如愿。”
“姜离哥哥,你若想去,我却是有办法的!”十七公子一仰头,有些洋洋自得。
“此话怎讲?”姜离微微起身。
积骨庙之战,大周史籍典册中全无详细记载,似乎被刻意隐瞒了起来。
他若想详细了解当年所发生之事,唯有深入莽原,才有可能。
“近些年,北莽势力逐渐恢复,对我大周虎视眈眈,今岁又率兵压境,圣上早打算敲打敲打这头北方凶兽了!”
十七公子道:“不过现在正值严冬,大军不宜行动,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很有可能对北莽动武,我兄长在北境长城驻守,你若想去,我可以带伱一同前往!”
“若真能成行,姜离愿随十七公子前往!”
姜离连忙答应,身在侯府,他时刻都处于贺楼氏的监视下,若能离开侯府、深入莽原,他不仅有机会调查当年隐秘,更可以大施拳脚,凭借军功,洗刷自己的赘婿贱籍身份。
“那就说定了!”
十七公子见姜离答应,不知为何竟比姜离还要高兴,“不过在这之前,你还得帮我一个小忙!”
十七公子有些惭愧:“上次的对联,父亲很是满意,但他觉得以我的文思不可能对出这样的对子,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只有回答上来,他才会许我前往北境长城!”
“请十七公子出题!”姜离笑道。
“父亲说,云景十七府为我大周养马之地,却位于北境长城之外,十七年前圣上已收回其中十府,但北莽虎视眈眈、狼心不死,近几年不断派遣游兵骚扰侵掠,十府百姓苦不堪言,父亲问我有何对策?”
十七公子愁苦叹气,整个人都仿佛老了十岁一样。
她只喜习武飙马,哪里懂得那么许多知识。
“云景十七府!”
姜离闻言陷入沉思,云景十七府位于大周北方,两侧山脉绵延,中间开阔,是北莽南下大周的必经之路。
北境长城也自这片区域横穿而过。
“北莽自古骁勇,九十年前,大周灭魏,魏王携三十万魏卒、数百万平民北上入莽,更让北莽实力大增,圣上想要守住云景十七府,并非易事,也非一日之功!”
姜离沉吟道:“我有三策,可解云景诸府之危!”
“姜离哥哥,是哪三策?”十七公子急问,海士奇和罗英也倾耳恭听。
“一策敲打立威、二策怀柔分化、三策养豺制狼!”
姜离循序渐进,将他思索三策一一讲来。
“妙哉妙哉,公子之策,步步为营、连环相扣,布局长远却能彻底缓解北莽于我大周之患!”
十七公子听得云里雾里,但一旁的罗英却猛地拍案喝彩,一双眸子看向姜离,充满震惊和敬佩。
近几日圣上在朝堂向百官征求制莽之策,群官纷纷谏言,却少谏言能如姜离这般清晰透彻、逻辑紧密。
若非亲眼所见,他很难相信这制莽三策是出于一位弱冠少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