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神雕后传:我在古墓派修仙长生 > 第149章 出家为僧,五岳定鼎

第149章 出家为僧,五岳定鼎

    张天禧在恒山之巅盘桓数日,苦寻机缘而不得,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他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川,叹了口气,决定继续北上,寻找新的线索。

    他一路向北,不过几日,来到中岳嵩山。

    彼时,少林寺已彻底投承朝廷,成为了皇权的附庸。

    当少林寺的僧人们发现朱元璋钦点的要犯张天禧竟敢现身嵩山时,他们立刻发动全寺武僧,誓要将他拿下。

    张天禧心中懊恼不已,这情景仿佛重演了当年在武当山的遭遇。

    只是当年有杨不悔出手相救,而在这少林寺中,他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幸好他在终南山上苦修多年,武艺已有长足进步。

    他且战且退,试图寻找突围之机。

    突然,他瞥见旁边有一座破旧的小庙,于是趁机潜入其中。

    庙中有一位老方丈,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他见张天禧闯入庙中,却并未惊慌失措,反而从容地打量起他来。他发现张天禧气质非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便知此人非等闲之辈。

    于是,决定将其收留,以庇护其周全。

    当少林寺的武僧们气势汹汹地追至小庙时,老方丈独自出门应付。

    他三言两语之间便打发了那些武僧们,让他们相信张天禧并不在庙中。

    少林寺的武僧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

    张天禧见追兵退去,连忙从藏身之处走出,向老方丈道谢:“多谢大师救命之恩!”

    老方丈微微一笑,说道:“施主无需客气。此处甚是偏僻,若是无事,你尽可在寺中盘桓几日。”

    于是,张天禧便在这座小庙中住了下来。

    他每日与老方丈谈经论道、切磋武艺,倒也过得清闲自在。然而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寻找五岳之秘的事情,不敢有丝毫懈怠。

    某日清晨,张天禧在庭院中散步时,突然听见一阵棍棒交击的声音。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僧人正在演练棍术。

    那僧人一招一式虽然普通无奇,但每一棍都砸得地面砰砰作响、气势惊人,仿佛每一棍都能撼动天地一般。

    张天禧细细观察这僧人,见他容貌方正、眼神坚定有力、身形矫健如龙,心中不禁一动。

    他走过去与那僧人攀谈起来,得知这僧人原本是抗元义士之后,在少林寺出家为僧。

    然而他因看不惯少林寺与朝廷勾结、铲除往日功臣的行径而愤然叛寺出走至此。

    张天禧听后点点头,心中对这僧人的遭遇和志向颇为敬佩。

    他从剑匣中取出那柄檀木剑赠予僧人,并传授了他上乘的剑法。

    这僧人本就是武学奇才,得了张天禧的剑法后更是如鱼得水、进步神速。

    他日夜苦练不辍,很快就将剑法练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后来这僧人在嵩山开宗立派创立了嵩山派,一时声势浩大、威震武林,连少林寺都为之感到心悸。

    而张天禧见朝廷依然在追杀自己,加上自己早已看破红尘的纷扰和世俗的羁绊,于是干脆在这无名寺中出家为僧,拜救了自己的老和尚为师,法号道衍。

    庙中的生活平静而单调,青灯黄卷间,张天禧潜心修行,参悟禅机。

    他在晨钟暮鼓中感受岁月的流转,于佛号经声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然而,好景不长,老和尚终至大限,圆寂西归。

    张天禧闻此噩耗,如遭雷击,悲痛欲绝。

    他深知师父一生行善积德,禅心坚定,此刻离去,必是得证菩提、往生极乐。

    于是,他强忍悲痛,为师父料理后事,一一细致安排,务求不留遗憾。

    之后,张天禧决定继承师父的遗志和衣钵。

    他易容成老和尚的模样,手持其度牒,接过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在整理师父的遗物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书信,方知师父俗家姓名姚广孝,原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从此,张天禧便以姚广孝之名行走在江湖与庙宇之间,传播佛法精深广大之道理,践行师父的遗愿。

    这日,他东行来到了雄伟的泰山。

    泰山派与桃花岛的渊源深厚,得知他的身份后,自然以礼相待。

    然而,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泰山派的式微之势。

    祖师爷宋诗道所创的“岱宗如何”剑法,深奥玄妙,后代弟子难以领悟其中精髓,导致门派实力日渐衰微。

    他将手中五剑之一的松木剑赠予泰山派掌门,并传授了与之相配的剑法。

    此套剑法虽对资质要求不高,但威力却不容小觑,尤其适合群斗之用。

    泰山派弟子得此剑法,如虎添翼,门派实力大增,再度兴盛起来。

    而张天禧手中五剑仅剩下一把桑木剑,却迟迟寻不到合适的传人。他心想,或许一切皆有定数,五行尚且有缺,大成之道又怎能尽善尽美呢?

    此时,洪武三十一年的风云变幻,如同苍穹之上的乌云翻卷,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朱元璋,这位一代雄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驾崩归天。

    他的孙子朱允炆,在众人瞩目中登上皇位,成为建文帝。

    新帝登基,朝野上下本应是喜气洋洋,然而建文帝却出人意料地开始了削藩之举。

    他对待自己的亲叔叔们毫不留情,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仿佛有一股肃杀之气笼罩在皇宫之上。

    在这股肃杀之气中,张天禧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廷的变故。

    他虽然身在江湖,但心系天下,对于朝廷的动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他回想起当年郭复的预言,心中明白天下将乱,正是此时。

    他夜观天象,见北平一代龙气颇盛,仿佛有明主降世之兆。

    于是,他决定云游至燕京,在庆寿寺挂单修行。

    他希望在这里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也希望能够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寻找一丝生机。

    然而,就在他刚刚安顿下来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却闯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他的师妹殷无恨,她离开了终南山,不远万里来到北平寻他。

    两人师出同门,有着独特的联络方式,很快便在庆寿寺相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