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131章 目标,东南半岛

第131章 目标,东南半岛

    大明开海已有数十年时间,数十年下来,海贸已经发展的极其繁荣。

    为大明带来了无数的财富。

    就南洋那片海域,船来船往,满剌加海峡每年仅仅是收过路费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是实打实的利益。

    大明的官员清楚海贸有多赚钱,尤其是出身南方,如浙/江、福/建等靠近沿海省份的官员,他们或多或少都和海贸的利益链有牵扯。

    数十年下来,东南半岛有什么,就算只是听说,也知道那地方非常适合种地,更不用说还有矿产资源、名贵树木等资源。

    没人不想分一杯羹。

    掌权的这几年来,朱见深也同样派了人搜集东南半岛的情报。

    那片地方确实是一个宝地,但若想要开发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光靠朝廷的话,到时候还不知道要砸下多少资源。

    让官绅集团去开发,朝廷只收税反倒是能节省人力物力,还能赚一笔。

    就像是西域,直到如今,朝廷还需要支援。

    好在有丝绸之路在,每年能省下一大笔钱,减轻朝廷的压力。

    东南半岛和西域不同,海运方便,能够更快回本。

    资源也比西域更加丰富。

    如今的大明国库虽然富裕,但也不可能将国库中的钱都拿去开发东南半岛,其他事情不做了?

    所以,借助官绅的力量开发东南半岛是很有必要的。

    杨轩掌权的时候,推行新政,将大量的士绅、大地主从土地上赶了出来。

    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杀光。

    而朱见深又不可能废除新政,反而在巩固新政,如今大地主士绅没有强烈反扑,这并不是说矛盾就消失了,而是在隐忍,等到机会。

    矛盾还在,迟早还是要爆发的。

    与其等到矛盾的爆发,还不如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东南半岛就是很好的目标。

    所以朱见深才会这么容易拿出东南半岛的利益进行许诺。

    士绅集团所爆发出来的利益是很庞大的,就算朱见深是皇帝,也必须小心应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朱见深要巩固维护新政,那就得拿出利益交换,大明内部是没有多少利益拿出来和他们交换的。

    所以只有拿出新的利益来和他们交换。

    杨轩留给朱见深的折子上就有对东南半岛拿下后的处理方法。

    这是和新政联系在一块儿的。

    虽说士绅集团也会利用在东南半岛谋取的利益壮大自身,但同样的,朝廷也在变得强大。

    用在东南半岛赚取的利益加强国防建设。

    到时候就算是士绅集团有什么心思,也能以雷霆之势镇压。

    朱见深每次看完,都不得不感慨老祖的谋划深远。

    不愧是活了上百年的人精。

    皇帝,文官,武将勋贵各方意见达成一致。

    那接下来就是如何拿下东南半岛了。

    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必须师出有名。

    讨伐檄文的活就交给了文官,武将勋贵制定战略战术,商量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东南半岛。

    此行,水师也是重中之重。

    趁此机会,朱见深也打算好好看看水师的成色。

    老祖的折子上说过,未来是属于大海的,海防力量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这几十年来,大明对于水师的建设确实是懈怠了。

    反倒是南诏国的水师在蓬勃发展。

    不少在南洋经商的海商,以及南洋的小国,只知南诏国水师,而不知大明水师。

    这不是什么好的现象。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大明和南诏国是兄弟之国,同为太宗后裔,有南诏国帮忙守着海洋,大明可以高枕无忧,也没有必要在水师上投入太多。

    可朱见深作为皇帝明白,大明和南诏国虽同为太宗后裔,但这份血缘关系又能持续几代人?

    更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南诏国越是强大,朱见深就越是睡不着觉。

    这个问题,朱见深也是要解决的,不过要等到拿下了东南半岛之后,慢慢谋划。

    毕竟有血缘关系,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

    在各方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大明朝廷所爆发出来的效率是极高的。

    首先就是礼部代表大明朝廷责问东南半岛的小国,这些年袭扰边境,给我大明造成了损失你们认不认。

    并列出了详细的数据。

    如某年某月,主动挑起摩擦,我大明的军民死伤多少人。

    某年某月,侵占了我大明多少土地。

    一桩桩一件件,都有详细的证据。

    当然,列举的都是大明吃亏的。

    而对于大明所占的便宜则只字不提。

    说是不能助长武人的嚣张跋扈。

    笔杆子在文人的手里,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对于大明的责问,各国使臣有苦难言。

    因为大明列举的都是事实,而且还有证据。

    不过,大明在吃过亏之后都报复回来了啊!

    使臣想要解释,但礼部的官员根本不听。

    还说:“你们承认了就好,如此我大明收拾你们就不算是师出无名。”

    于是很快一份讨伐檄文便新鲜出炉。

    东南半岛的小国不服王化,挑衅大明。

    大明忍无可忍,决定出兵征讨。

    此战,大明出动步军、火器兵、骑兵包括后勤人员合计三十万,水师数万。

    号称五十万!

    将领的选择基本上都是有在东南西南作战经验的,这是为了确保战事的顺利。

    还有调遣的京营将士,也需要先到达交趾进行适应性训练。

    东南半岛与大明北方的气候完全不同,不做准备,贸然出征,非战斗减员会非常多。

    都是大明的精锐,不能白白损失。

    于是,这前期的准备就准备了足足大半年。

    等到开战的时候,已经入冬了。

    好在东南半岛就算是冬天,气温也在零上。

    而且还没有夏天那般炎热,明军的战力没有受到一点影响,甚至还想着赶在天气热起来之前结束战争。

    尤其是从北方来的将士们,对东南半岛的炎热是极其不适应。

    要知道,他们身上可还穿着盔甲呢!

    负担非常重。

    就在大明准备和东南半岛的小国开战的时候,成华十年十月底,朱见深巡视内藏库,邂逅了一个女官。

    朱见深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可对于女官来说,命运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