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三年夏,东南半岛尽归大明,此战历时两年多,大明也付出了伤亡数万的代价,这数万人,其中大多都是伤员。
战事虽然结束,但大军并没有撤回,逃入山林之中的土人还在抵抗。
后续的治安战,同样需要时间。
不然时不时出来给你偷袭一下,烦不胜烦。
对此,明军以西南地区熟悉山林作战的将士以及出身西南深山老林的少数民族将士组建治安军,与逃入山林的土人打游击,逐步消灭。
不过这只是癣疥之疾,迟早会被消灭。
与此同时,朱见深收到西域的消息,定国公徐显忠病重,已无力镇守西域。
朝中有人请命,但朱见深考虑到西域和中原不同,朝中的将领对西域局势不熟悉,去了容易好事办成坏事。
于是让徐显忠推荐人选。
考虑过后,朱见深任命了徐显忠的副将继续镇守西域。
对方跟随徐显忠镇守西域多年,对西域的局势,如何处理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有经验。
任命的旨意刚发出去没几天时间,西域就传来消息,定国公徐显忠,薨了。
朱见深命人将定国公的灵柩护送回京,同时命礼部准备定国公的后事,就以郡王的规格来办。
在收复西域的战事中,定国公徐显忠的功劳不小,又镇守西域近二十载,使西域诸国不敢犯境,劳苦功高。
朱见深下旨,追封定国公徐显忠为郡王。
待定国公灵柩回京,丧事结束后,由其庶长子徐永宁袭爵。
然而,定国公徐显忠的灵柩还没有回京,西域就又传来消息,帖木儿汗国得知定国公徐显忠薨逝,趁着西域无人主持大局,集结数万大军犯境。
如今已经攻破伊犁。
按照西域和京师的距离,就算快马加鞭来到,换马不换人,消息传到京师,恐怕伊犁陷落已经快一个月了。
东南半岛战事才结束多长时间,朝廷上下正开心的想着从东南半岛赚钱呢,帖木儿汗国竟然这个时候找上门来。
从来都是大明打别人,什么时候允许别人打上门来了?
从战略上来讲,西域维护的不仅仅是丝绸之路,还有草原的安全。
景泰初年,草原就已经被收复,如今是大明养马的地方。
已经好多年没有战事了。
若是西域守不住,那么草原也守不住,草原守不住,那么敌人就会越过长城,打进大明。
朱见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即调集西北数省的兵马支援西域。
东南半岛的战事前前后后花费折合银元上千万两,还没有回本,西域的战事就爆发了。
好在杨轩给朱见深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加上大明的底子也厚,连续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不可以。
朱见深给明军下达了明确的旨意,这一仗,要打的帖木儿汗国二十年喘不过气。
西域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当初跟着杨轩收复西域的,是杨轩带出来的。
当年在镇国公杨轩的带领下,明军打到了帖木儿汗国的都城下,逼着他们签订条约,赔偿无数财物。
这才过了二十年,他们就又觉得自己行了。
跟着杨轩打过仗的明军将士们都有自己的傲气。
当年被我们打的跟孙子似的,现在孙子想要造反,士可忍孰不可忍。
必须揍他,让他长长记性。
这一战明军出动骑兵数万,步军十万,另有火器兵两万。
后勤方面,五人供一人。
主要是西域太远,后勤线太长。
动用人数达到了百万规模,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后勤人员。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不要看到百万大军就觉得百万人都是战斗人员,这是远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后勤人员。
就比如朱老四五征漠北,以为五十万人都是去打仗的?
其实打仗的就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后勤人员。
古代打仗就是如此,几个人供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