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139章 太子朱祐樘;分裂南诏;改土归流

第139章 太子朱祐樘;分裂南诏;改土归流

    朱见深给自己这个儿子起名为朱佑樘(Cheng一声),寓意为国家栋梁。

    成化十六年五月,朱见深正式对外公开了这个儿子,其生母封为淑妃。

    纪姑娘也恢复了本姓,不再叫李唐妹。

    同年十一月,朱佑樘被册立为皇太子。

    为保护皇太子,朱见深安排其住在了乾清宫偏殿,就在自己旁边。

    皇太子已经七岁了,启蒙只是由读过书的太监启蒙的。

    但太监也仅仅只能启蒙罢了,要成为合格的储君,还是要读书,了解国家的运转。

    于是朱见深又任命李东阳教导太子。

    还有内阁成员如商辂等需抽空为太子上课。

    当然,朱见深再忙也会抽空陪伴,教导。

    朱见深记得,对于皇储,老祖说过最好是由他亲自教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帝王术最好是由帝王来教导。

    朱佑樘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凡事背诵所讲过的书,就没有错误的。

    听讲时也很认真。

    同时朱佑樘也待人宽厚仁慈,很讲礼貌。

    讲官读错了字,他并不指责,只是不跟着读而已,等到讲官改正之后他才会跟着读。

    上完课,朱佑樘还会请先生吃茶。

    朱见深看的出来,他这个儿子仁慈宽厚,待人真诚。

    是当不了一个强硬的皇帝的。

    如此看来,有些事情不能留给儿子了,只能他亲自来做了。

    …

    成化十七年,黑眚(Sheng三声)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

    事发后朱见深大怒,诛杀妖人李子龙。

    同时对锦衣卫和东厂有了意见,加上当年东厂和锦衣卫不忠,朱见深已经有了成立新的特务机构的想法。

    他让汪直带人出宫去秘密探查民间的消息,考察汪直的能力。

    因为这个新的特务机构,他是打算交给汪直的。

    汪直并没有辜负朱见深的期望,圆满的完成了朱见深交代的任务。

    成化十八年正月,朱见深下令从锦衣卫之中挑选人员,组建西辑事厂,简称西厂。

    汪直只有十几岁,年轻气盛,行事无所顾忌,不少大臣都被其整治过。

    在他的带领下,西厂很快就压过了东厂和锦衣卫,朝臣无不闻之色变。

    弹劾汪直的奏疏堆满了朱见深的御案,但都被朱见深给压了下来。

    汪直这个人他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一些他这个皇帝不方便做的事,汪直能完成的很好。

    成化十九年,朱见深派遣使臣出使南诏国,并命汪直为副使。

    出使只是对外的理由,朱见深的真实目的是探查南诏国的实力。

    汪直的任务也是如此。

    当然,朱见深也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汪直的身上,他暗中也派遣了其他人去打探南诏国的实力。

    成化二十年,使团回归,也带回了南诏国的情报。

    朱见深看完之后,当晚就失眠了。

    前些年,南诏国就已经拿下了吕宋群岛,除却东南半岛外,整个南洋都已经是南诏国的疆域了。

    如今,南诏国的疆域跨度已经赶得上大明了,俨然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南诏国除了人口没有大明多之外,其他方面和大明的差距已经不是太大了。

    尤其是水师,已经快要赶超大明了。

    毕竟南诏国和大明同宗同源,技术也都是从大明得到的。

    而且南诏国的疆域几乎都是岛屿,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师发展的很快。

    如今,已然对大明的沿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朱见深要是还能睡得着,那就奇了怪了。

    尽管朱见深知道,南诏国建立的初衷是作为大明在南洋的防线,将来自海洋的威胁阻挡在外。

    可南诏国现在已然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

    况且,用血缘关系来来作为大明和南诏国之间的纽带,这是极其天真的想法。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哪儿来的亲情、友谊?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碍于血缘关系,双方还能和平相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会淡薄的。

    南诏国必须削弱了。

    不能让其成为大明的威胁,同时又不能让其太过衰弱。

    太弱,就会失去作为大明海外防线的作用。

    所以,这其中的度不好把握。

    朱见深召集信任的大臣商议此事,最后决定借鉴推恩令将南诏国分裂成几个小国。

    一来,防止南诏国成为大明的威胁,二来,避免南诏国太弱。

    朱见深还有三个弟弟,朱见深决定将他们的封地移到东南半岛,给予一定的权力,作为对南诏国的牵制。

    南诏国的国君都是在大明长大的,了解中原的历史,朱见深的目的自然看的出来。

    可推恩令作为千古第一阳谋,无法破解。

    于是,在朱见深的谋划下,南诏国陷入了分裂。

    在谋划分裂南诏国的同时,朱见深也根据故黔国公沐斌的折子在西南、两广地区,以及东南半岛推行改土归流。

    加强京师对西南等地的控制,促进民族融合,打破土司封闭统治。

    因为在云贵,两广地区,土司多为世袭,名义上归属朝廷,实际上和割据势力没什么区别。

    而且土司的权力过大,常引发叛乱。

    地方治理也松散,阻碍了朝廷政令的推行和地方的发展。

    就比如成化新政,在西南两广地区的推行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个政策严重损害了土司的利益和统治。

    成化六年广/西瑶族叛乱,就有这其中的原因。

    近些年来,这些土司也没少捣乱。

    只是朱见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一直在忍。

    现在明军也休息了几年时间了,他也腾出手来了。

    是时候收拾这些土司了。

    将改土归流彻底推行下去。

    所谓改土归流,便是废除土司,设立流官,由朝廷派遣流官管理,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体系。

    对于反抗的土司进行武力镇压,同时通过招抚、安置原土司家族等方式减少阻力。

    还有推行内地税制、户籍制度,鼓励汉人移民垦荒,促进农耕与商贸。

    兴办儒学,推动汉文化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这一项政策,没有两三代人的时间是看不到成效的。

    从政策开始推行之后连续数年时间,利益受到损害的土司便不停发动大小叛乱,可惜面对明军,最后只能沦为刷军功的工具。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