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 5 第五章

5 第五章

    有宫女提了灯,穿梭在宫道之间。

    她们走步的姿态是利落的,但并不发出什么声音,影影绰绰的不像是人,倒像是那一盏盏宫灯自己长了脚,将一座座宫室点亮。

    点亮了灯火后,再仔细听一听今日官家的安排后,住在这些狭小宫室里的妃嫔们就可以按照她们所获得的信息和命令,安排自己这个夜晚要忙些什么了。

    比如说韦氏,她略有资历,但并不受宠爱,很少被宣召去伴驾,更少在点起灯火后迎接官家的来临,那她就可以很闲适地度过今天接下来的时光。

    但她并没有,她很忙碌。

    有人会捧着盆,提着桶来到门前,将这些或精致,或粗重的东西送进门内,而后开始韦氏今晚的作业。

    她先是卸下钗环,而后是脸上的妆容,用皂角与澡豆将自己脸上的铅粉清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再用一张接一张的帕子浸在热水里打湿后,贴在脸上,脖颈上热敷。

    她坚信这能让她的肌肤重新焕发青春光彩,让官家在看向她时的目光热切一些。

    虽然养女朝真帝姬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不仅有不同意见,还对贴在小娘娘脸上那一层又一层的白帕子有些很恐怖的联想——但帝姬明智地没有说出来。

    韦氏知道,不过韦氏也不在乎,她坚持着要帝姬看她护肤,只是因为在做这件事时,她还要完成另一件事。

    她准备了一些点心,有糯而甜的,也有咸香而酥脆的,还有一些咬一口汁水四溢的,宫中不缺吃的,小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阶段,总是抗拒不了这个的。

    帝姬走进来,向她行了一礼,“小娘娘。”

    脸上贴着帕子的小娘娘习惯性笑一笑,但帕子的湿度和重力阻止了她,于是她只好用最和气的声音说:“难得回来,且坐下陪我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又说,“你怎么不吃?”

    “宝箓宫中的习惯,过午不食。”

    “这是什么怪话,休拿来诓我,”小娘娘笑道,“这不是佛家的规矩吗?”

    “都差不多,”帝姬说,“道士们挨起饿来比和尚还要吓人。”

    快要变凉的帕子被宫女撤下,韦氏得以望向朝真帝姬一眼,她很有些惊奇,又有些可怜。她怎么没注意到呢?这孩子竟然比宫中的帝姬们瘦了那许多!

    帝姬并不是皮包骨的模样,她的头发也尚算乌黑有光泽,但官家其他的女儿们金尊玉贵地长着,不说肥肥胖胖,至少也是珠圆玉润,只有她不同,身段看着不像帝姬,倒更似宫女。

    于是韦氏叹气了,“都说修仙好,我就不信天上比人间还好呢,偏呦呦要受这样的苦。”

    “也不算什么,”帝姬的声音还是很平和,“况且天上我虽没去过,这里也倒没那么好。”

    韦氏忽然坐起身,沉下脸,“你长了一岁,倒变得比以前更不晓事了。”

    帝姬没吭声,有些迷惑地歪了歪头,注视着她。

    于是韦氏必须将话说得更明白,“你这次回来,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在小娘娘跟前说什么都无妨,但你爹爹听了去,就不喜欢。”

    韦氏有些嗔怒地瞪着她,但这目光没坚持多久,因为另一张浸泡够久的,吸足了水分和热量的帕子又覆上来了。

    她连忙重新躺回贵妃椅上,并且虔诚地迎接着她幻想中肌肤的新生,以及久违的君王宠爱。

    室内有些静,等了一会儿,帝姬才重新开口:

    “爹爹不喜欢我吗?”

    韦氏没回答,一个极亲近的女官替她开了口:

    “官家喜欢帝姬清修持重,证仙果,可不喜欢帝姬当他的相公。”

    帝姬没吭声。

    “况且宫中人多眼杂,”女官用推心置腹的语气说道,“帝姬当事事小心才是。”

    回宫待几天是不可能每天都躺平吃吃喝喝的。

    作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帝姬也得读书。北宋的皇家学校叫资善堂,亲王在这读书,老师都是饱学之士,帝姬也来读书,不过老师就是各种女官,据说原来公主们学几个字,知道点温良恭俭让就够了,后来仁宗皇帝发话,“朕以为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戒。”于是公主们也跟着学一学经,读一读史。

    来的有点早。

    赵鹿鸣进了学堂,立刻就有几个帝姬看着她笑。

    “呦呦,你怎么梳了这样秃的髻,”一个帝姬说,“连根簪子也没有呀?”

    “爹爹让你去修道,可没让你挨过饿,你怎么一副吃不饱饭的模样?”另一个帝姬又说。

    第三个就凑过来,很是有点幸灾乐祸,“听说爹爹要让你修一辈子的道,再也不回来!”

    赵鹿鸣看着自己这几个关系并不亲近的姊妹,心情就有点复杂。

    她们有点熊,这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有点熊,但年长些的帝姬都忙着备嫁,这里的是一群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小豆丁,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她们在起哄,并且带着孩子的恶意,觉得如果能把面前这个并不像自己姊妹的异类欺负哭,就是她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素有美名的朝真帝姬几乎没怎么思考,就突然用力推了凑过来的小姑娘一把!

    小姑娘躲闪不及,踉跄着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伴读的女孩子们一下子慌慌张张起来,场面也变得非常混乱,迟迟赶来的女老师还没来得及搞清状况,有人在一片混乱中说话了。

    “这是出了什么事?”

    场面一下就静了下来,有人忙乱地行礼,有人笨拙地解释,还有人轻声在青年身侧说些什么。

    那个青年轻笑了一声,“呦呦难得回宫一次,不要勉强她,还是来孤身侧吧。”

    皇太子赵桓,今年已经二十三岁,有一儿一女,但官家春秋正盛,他也得耐心排队,并且以大龄青年的身份继续来资善堂读读书,听听课。

    虽说他也是一样的听课,但听的内容就与小皇子们大不相同,他和那些已经出宫建府的亲王一起,来资善堂主要是学一些经书里更加高深的内容。

    赵鹿鸣并不是一个人过来的,她身边虽无伴读,但也有修道时跟在身边的女童,以及韦氏送过来的宫女,眼下一个个就脸色古怪,给她打起了眼神。

    “太子待帝姬这样客气,”有人小声在她耳边说,“要小心。”

    “太子是我兄,”她也小声道,“待我客气有何不可?”

    宫女就瞪着她,像是瞪一个傻子。太子是这五六十个弟弟妹妹的兄长,可也没见他待哪个格外亲切,尤其这位长年被送到宫外养着的帝姬,他认不认得都两说,哪来的兄妹情谊!分明是有所图!

    偏她什么也不知道似的!

    宫中的人都有七巧玲珑心,哪有这样的憨人!

    今日在这里讲课的是赞读宇文时中,白面微须的文士,也是文臣里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神情沉静,见到太子身后跟着个小道姑没有表露出惊讶的神情,也没有问问太子课程需不需要调整。

    学生们到齐,就开始讲课,并没有讲那些深奥或晦涩的经学课本,而是讲一讲北面的事。

    他讲燕云,讲辽国朝堂的事,宫廷的事,讲辽是如何兴,又是如何败,讲而今新兴的金人与契丹人似乎都是蛮夷,可蛮夷和蛮夷不一样,朝廷不能用对待辽国的旧眼光去看待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新政权。

    赵鹿鸣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事是她知道的,想到的,有些事是她不知道,也没想到的。

    其他几位兄长看到她这副模样,有人也在忍不住笑,有人脸上没有笑容,还有人悄悄离开了。

    “你瞧真切了?”一个小黄门问另一个。

    “帝姬现还在资善堂,与亲王们一处,听宇文赞读的讲呢!”

    “讲燕云之事?”

    “我看着郓王是离了座的。”

    “郓王是状元才,那班腐儒也配污了他的耳朵!还有什么?”

    还有些话,就转为了窃窃私语,在宫中一座飘过一座,变换着花样和形状,最后飘到了官家的案几上。

    他正画着一幅画,那笔原是极静,极有神的,听了这话,忽然就撂下去了。

    “公主只听了一耳朵,不知其所以然,她才多大年纪,”李彦故意道,“也未必是宇文赞读教的。”

    “只听了一耳朵,”官家冷哼一声,“他就该正经教些经学道理,要不是呦呦胡闹到资善堂,我还不知道这些,太子也不知出言管一管。”

    这就说到位了,李彦笑道,“太子天性质朴,对于这些外事,不明所以,一时被人所蒙蔽,也是有的。”

    后面的话,他就不大声说了,只噪噪切切,像是吹在官家耳边的风一样:

    也只有郓王赵楷,与陛下最相似,天生聪明,生而多知,哎呀,哎呀,官家也不要生太子的气呀,气大伤身呀!

    “帝姬这般不仔细不在意,”回去的路上,又有宫女在耳边说,“若是被有心人——”

    “有心人再怎么下功夫,与我是不相干的,”帝姬说,“他们有能耐撕,就使劲撕——留赞读一条命,我还要再来听讲,其他人么,撕得再响些!”

    宫女一肚子的话就吓回去了。

    可帝姬像是真有些未卜先知的法力似的:帝姬推自己小妹妹一个跟头的事儿,没人理会,而太子与郓王,以及太子这一系与郓王这一系的战斗,就在宣和五年的秋天,因为这么个仙果帝姬,突然之间就打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