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 第一百三十章 袁崇焕起复,林丹汗的动作

第一百三十章 袁崇焕起复,林丹汗的动作

    七月初一,太白星显,红褐色,忽明忽暗,摇摇欲坠,乃不祥之兆。

    同一日,崇祯接到了陕西明军大败的消息,不禁便是气血上涌,猛的一口逆血喷出,直接昏了过去。

    皇帝的昏迷,直接就让整个皇宫,陷入到了一片慌乱之中。

    好在,崇祯也只是气急攻心而已,等到下午他便已经醒了过来。

    然而,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他还没有从陕西明军大败的消息之中彻底回过神来呢,他便是再次收到了一个噩耗。

    七月三日,宁远兵变。

    因为久不发军饷,众多士卒变的怒火激荡,四川、湖广兵首先鼓噪起来。

    正在巡视的张世荣、苏涵淳见势不妙,转身欲逃。

    然而,他们很快便被愤怒的士兵,冲上去抓住捆了起来。

    这一科人才荟萃,出了一批风云人物,这其中,最为人瞩目的就是袁崇焕。

    为了入仕报国,袁崇焕弃武考文,果然科场奏捷,万历四十七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进士。

    与此同时,他还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希望能够辞去三边总督的职位,他觉得他实在没有这个才能。

    只是,崇祯的圣旨已经下来,他又能如何呢?

    “唉~!”

    只不过,明朝科举重文不重武,每期武科取士,所录名额不及文科三分之一。

    只是这点银子,分到十几万士兵的手中,实在是有一些少了。

    对此,杨鹤也只能再次打起精神剿抚。

    而袁崇焕的言论主张,自然是很得崇祯的欢心。

    而此时的新任蓟辽总督袁崇焕,不过刚刚进入京城顺天府。

    而对于西面的救民军,他就只能是布置防线,以防守为主了。

    “抚西虏(蒙古)以制东夷(后金)”

    初登大宝,他总想最快的做出成绩,将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明稳定、扶正。

    不过,就在今年四月,他在众人的庭推之下,再次被崇祯提拔为了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蓟辽总督,节制宁远、蓟州、登莱、天津等地。

    郭广见事变突起,而且士兵人多势众,根本无法弹压,便想方设法搜罗来两万两银子,分给了士兵们。

    那些军卒们在领了饲银之后,这才是慢慢地散去。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其父袁子鹏精通堪舆学,门下多侠客,有孟尝君之风。

    士兵们将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捆来,与张、苏二人一同绑在城楼上,谩骂羞辱。

    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被崇祯召进了宫。

    湖广、四川兵一闹,其余十三万兵众,立即就是群起响应。

    看着手中圣旨,杨鹤神色一阵变幻,这剿灭陕西的起义军,那肯定是包括王朝的救民军的。

    那些本来已经被招降的起义军,在朝廷大军失败之后,又纷纷的重新聚众造反。

    杨鹤叹息一声,却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再次筹措军队粮草,招募士兵。

    然而,他还没有上任呢,只是刚刚来到京城,宁远便就发生了恶劣的哗变事件。

    一时间群情激奋,几乎人人都失去了理智。

    此时士兵的情绪就像干透了的柴草,遇到一点火星,就熊熊燃烧起来。

    众多士兵虽然依旧有些不满,但总好过一点军饷没有,再加上郭广等人承诺,不会追究哗变士兵的罪责。

    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后金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城。

    但是,经过先前一战之后,他实在是没有了信心再与之一战。

    最终,其却是被袁崇焕击退,或者说是被袁崇焕以火炮击伤,不得已只能撤退。

    八个月后,努尔哈赤伤势加重身死.

    天启七年五月,袁崇焕又击败了皇太极。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自然深得崇祯欢心。

    甚至就连能不能防守,他都没有任何信心。

    最终,郭广又向城中富商贷来五万两。

    袁崇焕入仕之后,为人慷慨有胆略,好谈兵法,便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不说袁崇焕前往宁远,安抚宁远兵变之事,且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在被救民军一举击溃之后,便就一路退回到了西安府。

    只是,其尚且还没有来得及重整军队呢,崇祯已经下发了圣旨申饬,命他尽快重整军队,剿灭陕西的起义军。

    只是最终,其却是被魏忠贤矫旨罢官,回广东老家种田去了。

    倒是兵备副使郭广新近上任,与军卒都不是很熟识,军卒没有将他抓起来。

    而就在这时,更加祸不单行的事情发生了。

    面对崇祯的询问,其大胆直言五年复辽,主张“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

    而在杨鹤再次重新剿匪,并且布置大军防备救民军东出的时候,已经返回临洮府的王朝,却是完全没有扩张的打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领地的发展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陕西行都司,以及新占领的平凉以及凤阳两府,渐渐被明黄色国运覆盖。

    无尽的国运汇聚,王朝头顶上方的金色光球,变得愈加凝实璀璨起来,那里已经没有了半分的杂质,只有纯纯的金色,已经是彻底的化作了一颗金球。

    一股玄妙的力量气息,正在那金色光球之中孕育演化。

    此时的金色光球,便如一颗金色的灵性之卵,正在孕育一尊神圣生命。

    快了、快了.

    感受着上方金色光球的律动,王朝的心中微微激动,大概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金色光球就将迎来最终的蜕变,衍化出更高的力量了。

    他,万分的期待。

    而就在这时,李黑突然匆匆而来。

    见此一幕,王朝不禁神色一正。

    能让李黑如此,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首领,甘肃总兵王大虎派人来报,北方草原上的林丹汗似乎有些不安分”

    “嗯~?”

    王朝神色微沉,眼中闪烁寒光的冷笑着说道:

    “这刚被皇太极揍了一顿的林丹汗,是觉得我救民军好欺负,要在我救民军这里,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与力量吗?

    给王大虎回信,如果那林丹汗敢靠近长城附近半分,就给我狠狠的打回去

    还有,告诉王大虎,领地的建设很缺人.”

    “是!”

    王朝双眼微微眯起,向着西北方向看去。

    一片明黄色的国运笼罩,在国运的边缘地带,有着一片不大的黑云。

    那是领地周围灵力辐射的区域,如果有人在其中,并且对救民军抱有敌意的话,自然就会滋生大量的黑灰之气。

    而如果能够形成黑云,那必然是人数不少。

    事实上,在救民军领地的周围,不少地方都有着黑云存在,那是明廷军队,以及周围势力产生的灵性力量。

    所以,王朝对于周围的黑云,本身是没有多么在意的。

    但是结合李黑的汇报。

    那么西北方向的黑云,就有可能是林丹汗集结的军队了。

    不由的,王朝便是念头一动,心神已经降临到了那片区域,连绵数里的骑兵队伍,正在缓缓的向着长城靠近。

    就只是灵力覆盖,可以被王朝所感知的区域,就至少有着两万多人。

    更不要说,灵力覆盖的区域之外,必然还有更多骑兵了。

    不过,王朝却是并不怎么担心。

    因为通过灵力感应,王朝能够清晰地感应到,这些蒙古骑兵,并不比明军要强,以救民军的战力,足以对其造成碾压。

    唯一所虑的,就是救民军可能有些追不上。

    随着撤离占领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王朝他们自然收缴了为数不少的战马。

    但是,与那些蒙古骑兵相比,却还是远远不如的。

    不过

    王朝突然看向了西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人能跑,你的地总不能跑吧?

    北方蒙古草原,王朝现在确实没有精力占领。

    但是东科尔西面,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现在可也是属于林丹汗鞑靼土默特部的。

    甚至在历史上,林丹汗就是死在了青海湖。

    而且在青海湖的西南方向,似乎还有这一座盐湖呢。

    叫做茶卡盐湖。

    而且盛产的盐,便是极负盛名的大青盐,或者叫作藏青盐。

    王朝觉得,他们救民军需要这样一片盐湖。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打退林丹汗的这次进攻再说。

    而就在王朝思索这些的时候,江波突然快步走入。

    “首领,武器制造司主事周铁周大人求见!”

    “嗯~?”

    听到江波的话之后,王朝先是一愣,随即便是精神一震,一个念头隐隐浮现而出。

    “快!让周主事进来。”

    “是!”

    江波走出之后,向着等候在旁的周铁伸手一引。

    “周大人,首领有请!”

    “嗯,谢过江护卫了!”

    拱手一揖,周铁快速的进入府衙。

    “武器制造司主事周铁,见过首领!”

    看着周铁隐隐激动的神色,王朝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这必然是王朝交代的事情,已经出了成果了。

    “周铁主事这次所来何事?”

    果然,当王朝询问之后,周铁立即便是兴奋的回答。

    “首领,成功了!高炉炼铁成功了.”

    “哦!真的成功了?”

    王朝猛的站起身,脸上忍不住的浮现笑意。

    “嗯,真的成功了!”

    “好好好,周主事果然是这方面的行家.

    走走走,我等会去看看”

    “嗯嗯嗯”

    周铁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在前头引路,同时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高炉炼铁之所以能够成功,说起来还真要多亏了小儿呢?”

    “哦~?怎么回事?说说。”

    王朝看向周铁,饶有兴趣的询问道。

    “嘿!自从首领向属下,以及属下父亲讲述了使用焦炭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之后,属下便与父亲日夜研究。

    只是,虽然也获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预期目标,却还差的太远太远

    也就炼铁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但是转炉炼钢,却一直没有什么眉目.

    直到前几日.”

    却原来,王朝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将自己印象中的使用焦炭进行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向着周铁父子两人说了一遍,便就嘱咐他们研究炼铁的事宜。

    只是,王朝只是知道一个大概,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

    高炉炼铁,在中国东汉时期便已经存在,等到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极为成熟了。

    当然了,其必然是无法与后世相比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能够练出铁水来的。

    所以,王朝想要的主要还是高炉练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