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我父刘玄德 > 第329章 孙军动向

第329章 孙军动向

    会稽,山阴城外。

    一队队的甲士在中军旗号的指挥下,交接着对城头发起猛攻。

    孙策军从抵达山阴城下的第二天开始,就对山阴城发动了猛攻。

    哪怕工程的器械极其简陋,只有最简单的云梯和冲车,可孙军依旧悍不畏死的爬向城头。

    这不仅仅是因为孙策军士气高昂,骁勇敢战,同时更重要的是,孙策发布了重赏。

    先登者擢升三级,赏布帛两千匹,赐田宅五百亩。

    光是这一条,就已经刺激的孙策军猛士嗷嗷直叫了。

    可饶是如此,孙策还不满足,今天早晨,他还在军中承诺,打开山阴城,允许洗城三日。

    这一下子,可不仅仅是猛士了,就是普通士卒的眼睛都红了。

    军中不是没有想劝说孙策的,可到最后,劝说的话也说不出口。

    因为大家都知道孙策的迫不得已,要是不能在短期内拿下山阴,孙策军可就无路可逃了。而且这一场恶战之后,伤亡肯定小不了,到时候士气也会变得衰颓,需要一些手段来提振士气。

    洗城无疑是效果最好的手段,不但能重整士气,还能大捞一笔。

    按照孙策军的规矩,洗城所得的财货,得上交一半到军中的。

    “伤亡太大了。”

    孙暠看着远处城头那一个黑点落下,这都是孙策军的勇士。

    可会稽军也跟发了疯似的,拼死守城,孙策军的勇士即便成功登城,也立马就被反击给逼退,甚至是推落城头。

    仅仅三天功夫,孙策军已经伤亡过一千五百,战死高达六百余人。

    不过会稽军也不好过,伤亡也在一千三百左右,虽然有城墙庇护,可战力差距却使得双方的伤亡接近于1:1。

    韩当一咬牙,冲着孙策抱拳道:“伯符,让我上吧!不拿下城头,我誓不还营。”

    平心而论,程普,黄盖、韩当三人对孙家还是极其忠心的。

    黄盖靠边站了十几年,可在赤壁里还是心甘情愿的为孙家当间谍。要不是黄盖在孙家这十几年的冷落人尽皆知,以曹操的多疑善忌,能这么快的相信他?

    只是曹操想不到黄盖能这么忠,更想不到江东冬日也会有东南风。

    孙策俊美的容颜此时冷硬似铁,听到韩当的请战后,他只是愣愣的吐出两个字:“不急。”

    不明白孙策到底在等什么,可孙策现在可不比两年前了,军中威望极高,别说韩当了,就是程普也不敢在对方面前摆老臣姿态了。

    叫你一声叔父,那是给你面子,也是体现孙策的重情重义,可不代表你就真姓孙了。

    韩当只能退了回去,孙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前方战场上。

    孙策很清楚如今的唯一生机就在山阴城中,而想打破山阴城,只能不惜人命。

    此时山阴城中别看还有八九千人,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那六千完好无损的会稽军,其他两三千败兵已经是惊弓之鸟,不堪使用了。

    可若是给对方足够的时间重整士气,那这些败兵可就不再是累赘了,哪怕不能完整使用,拆散了当成补充兵,都有可能变成影响胜负手的砝码。

    因此,孙策绝不能给对方这个时间。

    这三天,孙策一直仔细的观察城头的情况。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会稽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反抗虽然依旧坚定,但战力却不断的在下滑。

    第一天上午,孙策军攻击了两波,没有一次能够登上城头,但下午的三次攻击中,第二次攻击就有人冲上城头了。

    第二天的情况就更明显了,全天总共有两次攻上城头,但还是被会稽军给守住了。

    到了昨天,已经变成了每次攻击都能成功上城,只是还是站不住。但突破的地点却是变多了起来。

    最后一次甚至有三处同时登城,虽然被会稽军给重新推下了城,但孙策却清楚的看见对方已经动用预备队了。

    因此,孙策拒绝了中级军官们休整一天的请命,严令继续攻城,并且发布了洗城的奖赏来刺激士气。

    看着又一波攻势被瓦解,孙策军后退重整,换上新的生力军,准备进行下一波攻击。

    孙策的嘴角逸出一丝冰冷的浅笑,他已经决定,后天就是胜负手之时。

    朱治已经传来消息,后续留在江北的剩余部队已经赶了过来,明日中午即可抵达。

    有了生力军的增援,再加上自己雪藏的精锐部曲,能不能拿下山阴,就看这一次了。

    古代攻城难,主要是城墙和城防工事优势太大,只要攻城的一方伤亡超过一个临界值,就攻不动了。必须要用时间、物资、补充兵力等各种要素来重新提振士气,才能继续发动攻击。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以一次攻方士气崩溃为攻击潮来计算,再精锐的部队,攻个两三波攻击潮还是攻不下来,那士兵会彻底消极应付,如果逼迫的紧了,给你闹个兵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那些大城、坚城动不动的就能死守上一年半载的,可不是天天在那打仗的,大多数都是顶住了攻方的前两、三波攻击潮,让攻方彻底丧失了攻城的信心,转为围城战了。

    另外,守城一方只要顶过攻城方的每一波攻击潮,在两波攻击潮中间,也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整部队,修补城防的。

    这个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完全是看攻城一方主将的能力,军队的组织度以及后勤补充能力等等因素的。

    孙策很清楚,目前伤亡已经接近一成,眼下还能保持旺盛的士气,全是靠洗城的奖励支撑着,他更清楚,自己缺少的就是时间。

    别看眼下孙策军士卒们红着眼睛跟饿狼似的猛攻城墙,可一旦这股劲过去了,那没个十天半个月的,别想再让底下的士兵靠近城墙半步。

    所以,他才会咬着牙坚持,不惜人命去消耗、疲惫城墙上的会稽郡,以此来换取一击封喉的机会。

    ********

    “玉章,我可就把吴县交给你了。”

    徐琨,字玉章。

    此时城楼之上,吴景看着底下的部队源源不断的通过城门,然后向南而去,他朝着身边的徐琨叮嘱道:“你也不用拼命,尽力拖延时间即可。只要你能在吴县坚持两个月,你就是此战的首功!”

    吴景经过仔细考虑,觉得徐琨的话还是有道理,而且也不止徐琨一个人这么劝,私底下朱潮,孙河也都来找过自己,建议自己先领主力南撤,留八九千人守着吴县就好,到时候走起来也方便一些。

    综合这些原因,吴景才决定采纳徐琨的建议,带着主力先走,而且顺带也把孙家、吴家、徐家的家眷也一并带走。

    原本吴县还有个近万人,徐琨撤回来七千余,加一起差不多一万七千余人。经过商量,吴景给徐琨补足了八千人,带着剩下的九千余人以及千余家眷南下。

    “舅舅放心,你的吩咐我自会挂在心上。”

    徐琨用力的点点头,他之前和吴景其实并不怎么和睦,但现在有了刘封这个大敌,再加上无锡那一场惨败,让徐琨收起了心中的自大和骄傲,整个人都变得谦虚了起来。

    吴景也是如此,徐琨摆出和解的姿态之后,他也立刻改换了态度。

    大家都是聪明人,而且直到二宫之争前,孙家的内讧其实还是控制的比较好的。

    孙静家的老大孙暠在孙策死的时候造反,想夺权,直接光明正大的起兵攻打会稽郡郡治山阴县,事败之后,也不过被孙权投闲散置而已。

    孙贲的弟弟孙辅直接写信给曹操,同曹操暗中往来,想要取代孙权,结果事情败露了之后,也一样只是被软禁而已。

    吴景和徐琨都意识到眼下孙家都快被挤压入绝境了,正是需要团结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做出了调整。

    “好,你也是老于战事了,而且对上征南军也有经验,此次就辛苦你了。”

    眼看着队伍都已经出城,吴景也该出发了,徐琨陪着对方下了城楼,看着对方上了马。

    “舅舅,一路顺风!”

    “玉章,武运长久!”

    两人告别之后,吴景带着数十骑亲兵踏蹄而出,追着队伍而去。

    队伍离开吴县之后,先是日行五十里,走了整整两天。

    第三天的时候,吴景突然下令放缓速度,只走了二十里就安营扎寨,早早做饭休息。

    次日一早,吴景下令强行军,一日竟然疾行了五十里,可谓是极其冒险。而且这还不是一天,第五天一早,吴景依旧下令继续行军,士卒虽然有些抱怨,但还是依令而行。

    两天走出了整整一百里,虽然士卒非常疲劳,但无疑即将走出最危险的一段路程。

    吴景这一手赌的就是周瑜刚刚拿下由拳不久,对于由拳周围的情况掌握不足。

    事实也证明吴景赌对了,周瑜还真控制不住这么大的地方。

    这并非是周瑜能力不够,恰恰是周瑜的头脑非常清醒,知道守住由拳,等待太史慈的增援才是首功,没有贪功冒进。

    再加上吴景、徐琨当机立断,以及吴景偷渡方式的机敏,这才似危实安的绕过了由拳,成功南下。

    第六天又走了四十里后,吴景这才彻底松了口气,这几天他的精神可是高度集中,风吹草动都能惊上好一会儿。

    这种急行军一旦遇到伏击,再加上前几日累积的疲劳,当场崩溃都不叫意外。

    所幸还是闯过来了。

    接下来的路可就好走许多了,吴景也不再强行军,而是改成了日行三十里,安抚住有些动摇的军心。

    ********

    吴郡余杭县中的一所宅院里,一个身材中等,体格颇为健壮的汉子正坐在一个文士身前。

    “孔文,征南和盛公来信相招,你看是去还是不去?”

    说话之人,正是余杭第一豪强许昭,而他请教的文士,也是吴郡义士,盛宪所举之孝廉高岱高孔文。

    许昭收到了盛宪和刘封的来信,看完之后很是意动。

    同盛宪、高岱等人不同,许昭是彻彻底底的豪强,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他是很难当官的。

    别看甘宁打打杀杀,可他家里并非单纯的豪强,也算得上是士族出身。

    否则的话,甘宁想读书就能读书的?

    书籍这种东西在东汉可是极其珍贵的,价值不菲,尤其是经典,那更是有钱都没地方买的宝贝。

    如果论家产,许昭绝对不比甘宁逊色多少,但许昭想要买经典?

    对不起,你许昭可没这个资格。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许昭对士族相当礼重,曾经冒着巨大的风险隐匿盛宪和高岱,为他们遮风挡雨,抵住了许贡的压力。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许昭家两千的部曲,以及上万的佃户。

    高岱也收到了盛宪和刘封的书信,盛宪在书信中就告知了两人,也正是因此,许昭才会跑来找高岱解惑。

    高岱看了眼许昭,对方虽神色镇定,但眼睛里的火热已经毫不掩藏了。

    高岱明白,许昭是相当看重这次机会的。

    之所以对方还会来请教自己,一来是因为盛宪书信中写了,他举荐的是自己和许昭两个人。二来也是希望从自己这里打听一下刘征南和盛公的情况。

    毕竟眼下孙殄寇刚刚大破王朗,拿下固陵,听说正在猛攻山阴,若是让他拿下了会稽,刘征南未必能够顺利南下。

    许昭他家的田产宅院,商铺产业几乎全在余杭,若是这时候下错了注,那对他的无疑是灭顶之灾。

    考虑了一下之后,高岱开口给许昭指点道:“刘征南挟朝廷之命,骠骑之令,过江之后,已得扬州牧刘使君、丹阳太守周府君等大力襄助。孙伯符虽骠勇能战,屡战屡胜,但在吴北却已经连连失利。若是孙伯符继续用兵会稽,而不回师北上,吴县必将为征南所得。”

    许昭眼中爆出精光,吴北的情况,他的确不清楚,盛宪在书信中并没有跟他提起这些。

    但由拳就在余杭之北,距离虽然不近,但紧挨着,总是还有消息传过来的。

    他已经知道周瑜神兵天降,里应外合夺取了由拳县城,哪怕许昭再蠢,也能看出如今刘征南大占上风了。

    一想到勇冠三军,剽悍桀骜的孙伯符南下攻打会稽,却不敢在吴北对抗刘封,许昭的心里有些浮动了。

    对于许昭这样的豪强来说,看问题有时候就非常简单。

    对他来说,孙策这样的表现,就是害怕了刘封,在逃避对方。

    想起之前朱治劝说自己投效孙策,幸好自己没有答应对方。

    许昭此时反倒是替朱治可惜起来,自从朱治出任吴郡都尉,就一直在钱塘、余杭理政,并未前往吴县。

    许贡也忌惮朱治,对此装作视而不见,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即可。

    许昭作为余杭的第一豪强,自然入了朱治的眼。

    上门拜访之后,许昭倒是和朱治一见投缘,双方关系很是融洽。

    许昭还捐了一千石粮食,帮助朱治安抚地方。

    原时空里,孙策抵定江东之后,有人想翻旧账,说动了程普向孙策进言,请求孙策以许昭收留严白虎为由,剿灭对方。

    孙策倒是相当大气,拒绝了程普的进言,并盛赞许昭有义于旧君(盛宪),有诚于故友(严白虎),此丈夫之志也。

    眼神闪烁之后,许昭突然咬着牙道:“孔文,若是我在余杭起兵,策应征南南下,可否?”

    许昭这话可不是说笑,而是真真切切能够做到的。

    他家在余杭就有两千部曲,必要时刻还能发动自家佃户和乡间游侠儿,瞬息可得青壮三四千人。

    本来想要夺取余杭还有些麻烦,可如今朱治把余杭城中的县兵都已经尽数抽走,如今的余杭几乎就是一座空城,许昭若是想取,简直易如反掌。而且城中刚刚秋收完毕,虽然被孙策军消耗了不少,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往前线。

    可即便如此,城中依然有不下数十万石的粮食,可供许昭夺城之后固守之用。

    因此,许昭觉得胜算很大,若是成事,他可就能举城投效刘封,那时候所得的封赏可是截然不同的。

    原本许昭觉得自己的谋划胜算很大,岂料高岱听后却是大吃一惊,赶忙阻止道:“万万不可!”

    许昭疑惑不解道:“我观孔文你也是瞧不起孙家之人,为何不可?”

    高岱苦笑道:“我非是为孙家言不可,实是为君言不可也。”

    许昭更加纳闷:“为我言不可?这是为何?”

    高岱叹息一声,知道许昭还是看不透局势,只能给他仔细分析道:“吴县,坚城也,即便以征南之能,恐也难旦夕而下。而我余杭此时,却在孙军背心要害。许君若是此时反正,先到城下的必然是孙家的贼军。”

    “刘征南此时远在吴中,距我几乎有七八百里之遥。孙家的贼军又素来悍勇敢战,万一我县支撑不住,征南那处却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许君以为孙贼不敢屠城乎?”

    许昭悚然而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