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79章 劳烦临江王!

第179章 劳烦临江王!

    十二万石。

    当日日暮之前,刘荣收到了新丰传回的消息:过去十七天,新丰总共卖出少府平价粮,共计十二万石。

    看上去并不多;

    毕竟同样的时间间隔内,帝都长安卖出了足足七十万石,蓝田一座军事重镇——没多少百姓居住的军镇,也卖出了八万石粮食。

    作为太祖高皇帝刘邦,为乃父:太上皇刘太公建造的‘新的丰邑’,新丰除了有老刘家的宗亲旁支,以及太上皇、太祖刘邦的相邻后代居住外,绝大多数赋闲的公侯贵戚——尤其是太祖丰沛元从,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子孙后代,也都聚居于新丰。

    说是七八家开国元勋,但经过几代人的开枝散叶,再算上旁支别脉,林林总总算下来,却也是有足足数千人。

    再加上当年,被太祖刘邦从丰邑原封不动搬来关中,迁入新丰居住的数百乡邻,也已经发展出了数十家‘旺族’,族中人数从百余到数百不等。

    零零总总算下来,如今的新丰,也总还是有那么三五万号的人的。

    只不过,这三五万人,是新丰存档的户口。

    去掉那些只是在新丰留了个宅子,自己要么跑到关东的封国,要么直接就住在长安尚冠里的元勋嫡脉,真正长期居住在新丰的人,至多不超过两万!

    两万人,半个月的时间,买了十二万石粮食——买了足足三个月的口粮!

    都买到秋收之后去了?

    如果连着里面的弯弯绕都看不明白,那刘荣也没必要再做储君太子了,不如直接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每一年,粮价最低的时候,便是秋收之后。”

    “——秋收过后,关中的粮食瞬间宽裕,物以稀为贵,粮食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再加上粮商们推波助澜,刻意压价,关中秋收之后的粮价,甚至曾跌下过四十钱每石……”

    太子宫外,石阶之上。

    目光再度洒向不远处的售粮棚,刘荣悠悠道出一语,又神情阴郁的呼出一口浊气。

    而后再道:“而眼下,是夏六月。”

    “是百姓青黄不接,最需要粮食,又最难获取粮食的时候。”

    “自然,也就是一年当中,粮价最高的时候……”

    如是道出一语,便见刘荣缓缓侧过头,望向身侧,在石阶上做成一排的弟弟们。

    轻轻扬了扬手中,那封自新丰发来的绢书,嘴角也悄然挂上一抹讥讽笑意。

    “在粮价最高的夏六月,一口气买下三个月的口粮——而且还没完,还在继续买;”

    “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新丰那些个皇亲国戚、元勋公侯之后,以及‘山东父老’眼中,今年秋收后的粮价,必定会比现在还高?”

    “——最起码,是他们现在买的这些粮食,至少能卖的比现在的价格更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

    闻言,兄弟众人各怀心虚的低下头,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愁虑之中。

    就连一向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恨不能马上说出来,以彰显自己‘不比兄弟们笨’的临江王刘淤,也是满脸愁绪的低下了头。

    ——新丰的状况,意味着在整个新丰的认知中,太子荣此番平抑粮价,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

    非但刘荣不可能成功,朝堂也大概率无法将粮价平抑下去,更不敢对背后操纵、哄抬粮价的‘幕后黑手’们大开杀戒。

    让他们如此自信的,自然是自先帝从代地入继大统至今,汉家的律法系统,愈发趋于朝堂的核心执政方略:无为而治。

    既然是无为而治,那自然是最大限度的放任整个政权,以及每一个阶级野蛮发展。

    商人们做生意?

    随便做!

    贵族们捞偏门?

    随便捞!

    只要农人还能安心种田,还能吃饱肚子,还能往国库、内帑源源不断的贡献农税、口赋,那其他的事,朝堂都本着只要世界不毁灭,就尽可能不去干预的原则,对所有群体无差别包容。

    以至于时间久了,宗亲诸侯们觉得自己行了,于是就有了吴楚七国之乱;

    商人们也觉得自己行了,便有了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帝一怒之下搞出的告缗,把整个文景之治养出来的豪商富户们,都给打了个经脉寸断。

    至于贵族,尤其是元勋公侯家族,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相比起宗亲诸侯,彻侯们在封国的行政权、治理权都相对更小,需要顾虑的忌讳自也就少了许多;

    相比起地位卑贱的商人,彻侯们又享有崇高的社会、政治地位,拥有相当深厚的政治基础。

    不需要像诸侯王那样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也不需要像商人们那般自卑,唯恐被哪个愣头青砍了脑袋、充了政绩;

    彻侯群体在过去这几十年,可谓是过足了贵族的瘾。

    到现在,更是不知有多少人得意忘形,真把自己当成汉家的主人,当成‘与汉天子共治天下’的原始股东了。

    但若单只是如此——单只是得意忘形,觉得自己很行,又觉得太子不行,这些人也不至于做得这么过。

    毕竟再怎么说,平抑粮价,是关乎宗庙、社稷安稳的国朝大政,更是天子启亲自过问,甚至随时准备亲自下场处理的重大事务;

    如果没有一位极具重量级的后台——一位举足亲重,以至于与天子启,也从某些方面‘不相上下’的人做后台,这些蠢货再蠢,也绝不敢在这样的国朝大政,如此明目张胆的和天子启唱反调。

    更不可能有人敢这般冒天下之大不韪,单只是为了挣点钱,就拿全天下人的饭碗开玩笑。

    能和天子启比肩的‘后台’,显而易见:整个已知世界,恐怕只有东宫窦太后。

    又已知东宫窦太后,更不可能做出这样短视、这样败坏声誉——尤其还是败坏先帝声誉、遗德的事;

    如此说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扯着皇祖母的虎皮,遥控着那些蠢货在幕后操作,再让商人们冲锋陷阵……”

    “——馆陶姑母,也可谓是机关算尽呐~”

    “却是不知事后,到了皇祖母和父皇面前,馆陶姑母那张老脸,还能不能派的上用场。”

    “便是顶着个刘姓,也不过是要给我刘氏抹了黑,为我刘汉宗亲丢了人……”

    半带苦涩,半带戏谑的一语,顿时惹得兄弟众人更加郁闷了几分。

    ——老二河间王刘德,只神情凝重的从石阶上起身,垮着脸将手负于身后,左右来回踱起步;

    老七常山王刘彭祖、老九中山王刘胜哥俩,则是心绪重重的看向彼此,进行着一段极高频率的眼神交流。

    老三临江王刘淤,算是兄弟众人当中最不淡定的。

    皱眉思虑片刻,又烦躁的挠了挠前额的发际线,终是受不住胸中郁结,猛地从石阶上站起身。

    瞪大双眼,鼻息粗重的一阵牛喘,便大踏步上前,来到售粮棚前,一把揪起正买粮的青年的衣领,将青年提溜到了身前。

    “说!”

    “谁派你来的!!!”

    在太子宫正大门外忙活了一个上午,公子刘淤固然是衣衫不整,遍身汗渍;

    但总还是身穿王袍,头顶诸侯远游冠,更是带着令人一目了然的贵气!

    被这样一个明显来头不小的贵人猛地揪起衣领,那青年自也没有冲冠一怒的胆量,只怯生生弓着腰,仍由刘淤提溜着自己,满是惊慌道:“禀、禀少君;”

    “是、是俺大人。”

    “是父亲大人使唤……”

    “哦不,派——是父亲大人派俺,到长安买粮食的。”

    “太子宫门口有便宜粮食卖的消息,是隔壁王婶子带回村儿里的;”

    “买粮的钱是母亲找二伯借来,又一枚一枚数给俺的……”

    说着,青年不忘费力的侧转过头,朝不远处,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的瘦小少年指了指。

    “俺幼弟,陪俺一起进的长安,来、来买粮……”

    “咳咳咳……”

    “买了粮,就、就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咳咳咳咳咳咳……”

    青年几句话的功夫,常山王刘淤已经是怒不可遏,明明比那青年小几岁,却像是提溜小孩子般,双手揪着青年的衣领,将青年凭空托举了起来。

    可怜青年二十来岁的年纪,被比自己年幼的刘淤自衣领提起,却是连反抗都不怎么敢,只费力的踮起脚尖,才能尽量不被刘淤揪衣领的手扼住喉咙。

    太子宫,本就是集天下八分是非、舆论的‘八卦重灾区’,长安城不知有多少人,将一只眼睛片刻不离的锁定在太子宫上。

    被刘淤这么一闹,原本一幅祥和之气的街道之上,往来行人也不由纷纷驻足,将探(bā)索(guà)的目光,洒向刘淤和那青年,以及刘淤身后不远处的刘荣等人。

    “老三。”不多时,刘荣不咸不淡的一声低呼,便好似向机器人发出的指令般,让刘淤本能的将手松开。

    终于重获自由,那青年当即抬手捂住脖颈,一边揉捏着被衣领,以及被刘淤膈疼的脖颈,一边贪婪的大口呼吸起新鲜空气。

    被大哥制止,刘淤却并没有如往常那般,第一时间心虚的低下头,而是怒气冲冲的折回身:“大哥!”

    “看这小子,长得一副贼眉鼠眼的模样,分明就……”

    “——住口!”

    不等三弟将感到嘴边的牢骚发出,刘荣冷不丁又是一声沉呵,才总算是将弟弟刘淤制止住。

    只不过,临江王殿下明显还是不服气,又恶狠狠瞪了那青年一眼,才愤愤不平的一拂袖,大步走到石阶另一侧,一屁股砸坐在地生起了闷气。

    将弟弟的反应看在眼里,刘荣心下莫名涌过一阵暖流。

    但面上,刘荣却满是严肃地走上前,在青年,以及不远处的瘦弱少年惊恐地目光注视下,缓缓俯下身来。

    “少、少君!”

    “那是、是俺的钱!”

    “是俺母亲从二伯家借来,给俺买粮的钱!!!”

    天知道这几句话,是那青年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口齿清晰的说出口的。

    刘荣却是置若罔闻,在青年、少年兄弟二人惊骇欲绝的目光注视下,将青年散落在低的铜钱一枚枚捡起,又小心吹去钱面上沾的泥尘。

    直起腰杆,下意识将手伸向前,又好似想起什么般将手收回;

    从怀中取出一只钱袋,才将青年的铜钱,和自己的钱袋一起递上前去。

    “这……”

    看出刘荣的意思,青年只一阵茫然失神。

    分明想伸出手,从刘荣手里接回自己的钱;

    待看到刘荣的手掌中,那只盖在铜钱的精美钱袋,青年又只得强忍住伸手接过的冲动,一时间,却是不知如何是好。

    看出青年的纠结,刘荣再上前一步,拉过青年的手,将手里的铜钱和钱袋,一把盖到了青年手中。

    又帮青年将手攥紧,才稍有些羞愧的苦笑道:“弟弟不懂规矩,惹了祸事,做兄长的自然没有冷眼旁观,坐视弟弟走上岔路的道理。”

    “——都是做兄长的人,还请稍担待些;”

    “区区薄礼,算是做兄长的,替弟弟赔罪……”

    “即是进了长安,又是带了幼弟一同进的城,便不妨多转转。”

    “左右时辰还早……”

    算不上有多亲近,却也足够和颜悦色的善待,顿时惹得那青年受宠若惊;

    下意识要将手中钱袋伸上前,却是被刘荣那白嫩细腻的手死死摁在腹前,都用上了吃奶的劲儿,愣是没能将手移动分毫。

    茫然无措的抬起头,只见面前的贵公子又是对自己温而一笑,旋即转过身,望向石阶上——望向先前揪自己衣领,此刻却正生着闷气的另一位贵公子。

    “去,搬袋粟来。”

    隐含愠怒的一声低呵,却只换来临江王刘淤的一声冷哼,又将身子更别过去了些;

    看出气氛不对,老九刘胜当即起身,作势便要往堆有粮米的售粮棚而去,却被刘荣陡然一声厉斥所呵止。

    “劳烦临江王!”

    “替孤,搬袋粟来!”

    铿锵有力的厉斥,一时响彻整座太子宫,乃至整条蒿街上空,好似是让整个世界,都因刘荣这一呵而滞了半瞬。

    而后,便是刘荣背对着跪地叩首、大礼参拜的行人,冷颜注视着弟弟刘淤,不情不愿的从石阶上起身,颇有些‘屈辱’的走到售粮棚前;

    扛起一袋粟,一步一步走到刘荣身前,面上明明是极尽屈辱之色,却根本不敢将粮袋扔下肩。

    废了不小的力气,将那袋粟从肩上卸下,没好气的怼到青年脚边,还不忘恶狠狠瞪向那青年,咬牙切齿的丢下一句:“拿去!”

    “回去告诉你背后那人:太子宫的粟,可没那么好咽!”

    “若是吃了米粥,小心别被太子宫的粟给噎死!!!”

    对于刘淤这番‘告诫’,刘荣倒是没有再出声制止。

    只冷冷盯着刘淤,看着刘淤极其不甘的退回身后,才正过身,对那青年稍一拱手。

    到这时,先前躲在不远处的瘦弱少年,也总算是小心翼翼的走上前,藏在了青年身后——藏在了自家兄长身后,又怯生生从青年腰侧弹出个小脑袋。

    见此,刘荣也是含笑上前,轻轻摸了摸少年的脑袋,再同青年寒暄了几句。

    “瞧模样,也就是七八岁?”

    “——回、回太子殿下的话!”

    “——十、十四了……”

    “呦?”

    听青年说那瘦弱少年——说那瘦的跟鸡崽儿似的少年,居然已经是十四岁的年纪,刘荣只再一回身,朝身后石阶上坐着的刘彭祖指了指。

    “我家老七,今年也正好十四。”

    “旁边那个,老九,都还不到十三呢……”

    嘴上如是说着,刘荣的目光,便不受控制的再次落到青年腰侧,那只探出来的小脑袋上。

    ——少年十四岁,看上去却瘦弱的好似才七八岁;

    至于眼前的青年,明显是和刘荣差不多的年纪——甚至大概率要比刘荣更年长些,很可能已经及冠!

    却被刘荣的三弟,今年才十七岁不到临江王刘淤,像提溜小鸡仔似的提溜了起来……

    “家是哪儿的?”

    冷不丁又一问,青年也总算是从愣神状态中缓过神,赶忙退后一步,对着刘荣便是深深一拜。

    待刘荣伸手扶起青年,才诚惶诚恐道:“俺家住在长安东郊,广明成乡甲里。”

    “家中父母尚在,兄弟姊妹六个,俺行长,幼弟行四。”

    “底下还有两个女弟,大的九岁,小的刚四岁……”

    闻言,刘荣只不冷不热的稍一点头,再问:“近几日,乡里的粮商卖米,都是个什么价?”

    青年再一拱手:“七十钱整!”

    “这还是太子殿下,在长安卖平价粮之后,才稍微降了些;”

    “上个月,俺家还吃过八十七钱一石的米呢!”

    一听青年这话,驻足旁观的行人纷纷点头,各自同身边人交头接耳起来。

    所言众说纷纭,总结而言,不外乎一句:在刘荣卖粮平价之前——尤其是上个月,长安一带的粮价,已经在朝着九十钱每石前进!

    如果没有刘荣的平价粮,那这个月,长安附近的粮价,必定会自然增涨到每石百钱以上!

    刘荣出手了,长安有了每石作价五十五钱的平价粮,长安附近的粮食价格,却并没有跟着掉到五十五钱。

    ——极少数小粮商,如青年所在的广明成乡那般,在先前的九十多钱,和刘荣的五十五钱之间折了个中,按七十钱左右的价格挂牌卖粮。

    剩下的绝大多数,则都闭门歇业,无限期停止卖粮。

    其意图也不难猜:五十五钱的价格,我不接受,九十钱的价格,你们又不买;

    那我还不如休息几天,反正你们都有太子宫的平价粮吃。

    等太子没粮可卖了,你们都求我开仓卖粮了,我再考虑九十钱的价格,究竟会不会太亏了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