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09章 这个诏书,必须接

第109章 这个诏书,必须接

    大汉可还没有完……

    贾诩这种思维以及想法充分表明了什么叫不尊朝廷,朝廷在贾诩眼中恐怕就连一块破抹布都不如。

    如今朝廷的余威尚在,贾诩的第一反应居然把天使给做掉。

    这让李基都忍不住想要缓一缓,免得被贾诩给一下子就给带偏了。

    李基的记忆之中上一个如此猖狂地玩这种的,应该已经开始异世界转生了。

    更何况,这个做法一看就是漏洞百出……

    诶,好像也不是。

    李基略微细想了一下,这种做法看似猖狂鲁莽,实则反倒是处于思维死角。

    天使毕竟是到吴郡来宣读晋升诏书的,表面上李基与刘备都算得上是受益方,没有动机冒着巨大风险杀害天使。

    相反,以着朝廷混乱的内部倾轧,可能会想阻止李基进入朝廷中枢的势力和可疑对象可谓是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看似天使在吴郡被杀害,作为吴郡郡守的刘备似乎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这反而让刘备立于一个不败之地,不会真的会有人判断乃是刘备或李基所为。

    ‘贾文和,当真不愧有着‘毒士’之名,看似拙劣粗暴的计策,却是将各方反应都尽数算了进去。’

    ‘而天使在吴郡被杀害,朝廷也必然会斥责刘备,至于李基的晋升无疑也会随之告吹。’

    然而,此计虽好,但李基却感觉完全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可谓是极低。

    无他,刘备不会赞成此事。

    而刘备尽管对于李基完全放权与信任,但刘备绝非是什么昏庸之主,想要在瞒过刘备的情况下调动兵力围杀天使,然后又让蒋钦背上这等罪名,扶持蒋钦作为江贼称霸长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刘备与李基之间的组合,就算是刘禅与诸葛亮,刘禅也不可能毫无所觉。

    以着刘备的思维,一旦知晓,绝对不会赞同这等几乎算得上是乱臣贼子的行径。

    随即,李基动用“计谋模拟器”对贾诩的建言进行判定。

    【“袭杀天使”,这是一看似猖狂鲁莽,实则却是将各方势力尽数纳入算计的计谋。

    本质乃是以着“灯下黑”的方式隐藏自身,继而进一步养寇自重,封锁长江,继而控制长江以南,以成王霸之业。】

    【正在衡量各方已知信息……

    正在依据刘备集团反应进行计算……

    正在计算可能出现的种种干扰或不利因素……

    判定通过为可行计谋……

    当前成功率为:12.3%。】

    李基:……

    顿时,李基觉得那“12.3%”的成功率,大体是完全基于李基能够想方设法瞒过刘备。

    只是……

    李基撇了一眼面前看似温润君子般的贾诩,内心很清楚一旦采纳此计,可就是将一个把柄送到了贾诩的面前。

    贾诩此计看似是在帮李基,实则恐怕更大程度是为了自保。

    只要李基采纳此计实施,那么贾诩的地位将稳如泰山,随时都能威胁李基。

    ‘子坤,你也不想你瞒着主公偷偷谋害天使、养寇自重,那一系列与乱臣贼子无异的事情被主公知晓吧?’

    “文和此计不妥,基不愿入朝廷乃是自知能力不足,倘若留在吴郡反而更能一展所长,造福百姓,却是万万也不能做那等谋害天使的叛逆之举。”

    李基一身正气地道了一句,引得温润君子做派的贾诩都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刘备或许会信李基的节操与道德会是如此高尚,但贾诩很清楚李基的道德底线根本就不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倒了一缸墨水描绘的一条巨粗线。

    贾诩略微往李基的内心深究了一下,发现李基的内心根本就没有道德,反而全都是底线。

    那底线粗得覆盖了上至道德圣人,下至乱国大贼的范畴,李基的道德则是在那条粗得不行的底线之中不断地上下横跳。

    ‘什么自知能力不足,恐怕是被看穿了我的心思……’

    贾诩暗暗地想着,不由得有些可惜。

    毕竟贾诩尚有把柄被李基握着,但李基的把柄贾诩自认握得还不够紧,要是能够再多握一点就更有安全感了。

    “那诩便有些无计可施了……”

    贾诩做出了一个摊手的动作之余,提醒道。

    “不过子坤恐怕直接推辞的话,恐怕会让朝廷认为主公与子坤或有二心,有意割据一方,继而找个借口去了主公的吴郡郡守之职。”

    无须贾诩提醒,李基也清楚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灵帝尚未驾崩,且大汉朝廷最后的余威与遮羞布还没有被完全扯下来,并且擦了擦屁股就丢地上来回摩擦之前。

    刘备的高道德与心性反而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唯有等汉室倾颓之后,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匡扶汉室的理想,方能发挥巨大的优势,迅速地接收大量属于大汉的遗产。

    在这个时代,若是未有官身的白身拒绝征辟,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李基已然是一地郡丞,公然拒绝诏令,这无疑是不行的。

    “难难难……”

    李基叹息了一声,一时半会居然也想不到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过去,李基由于深知当今天子的政治能力不低,但却是个贪图享乐、酒池肉林的主,因此未曾考虑过天子会直接下诏征辟的可能。

    毕竟,当今天子就不是个明君,是那娇滴滴的美人不香吗?居然亲临朝政,还亲自下诏征辟实际上仅是刘备幕僚的李基?

    “不太对。”

    李基细细想了想,喃喃地说道。“天子下诏,背后必有人推动。”

    此言一出,反倒是让一直悠然自得的贾诩表情一滞,有些诧异地看着李基,道。“子坤果真有洞明世事之能,尚未接触其余情报,便已然猜测出如此结论。”

    “看来文和果真知晓些什么啊。”李基开口道。

    贾诩此刻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说道。

    “关于此次天子下诏之事,有两个好消息。其一:经过吾与那众多滞留在吴县的各家使者交谈,发现确实并非如表面那般天子相当看重子坤,反而是涉及到朝廷之中如今越发激烈的宦官与外戚之争。”

    “细说。”李基追问道。

    贾诩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党锢之禁虽解,但朝廷大体依然是分为两个党派,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以及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

    “至于三公之位或许多为世家把持,但三公仅是虚职,并无实权。”

    “因此,世家亦多需攀附依托于大将军麾下,此前解了党锢的那些党人意欲再入朝廷,亦是如此。”

    对于这一点,李基认可地点了点头。

    须知,就连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亦是在大将军何进的府内听命,可想而知大将军何进的权势之大。

    看似朝廷之中是宦官、外戚、世家三家相互斗争,实则却是世家依附于外戚何进,天子则暗中支持宦官,从而形成着宦官与外戚之间水火不容的政治斗争。

    贾诩则是继续开口道。

    “自何进担任大将军之后,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可谓是越发激烈残酷,并且从朝廷原本的三方势力之中多出了一角,那便是以北中郎将卢公为代表的军功派。”

    “由于平定黄巾的功绩,大量将领士人因功受封,不仅是在朝廷中枢,就连各地地方亦有着大量因军功受封之人,这些人也大多以卢公为马首是瞻。”

    “只是卢公为人正直,刚毅有节,不参与党争,对于荣华富贵亦是不假颜色,大将军与十常侍均多次尝试拉拢均无果。”

    “如此一来,十常侍与大将军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在吴郡之地做出了一番功绩的主公与子坤。”

    “只是相对于本就有着汉室宗亲身份的主公不便被十常侍与大将军拉拢,再考虑到如今子坤的能力与声望,拉拢子坤自然便成了最佳选择。”

    听到这里,李基已然彻底明白了个中曲折所在。

    此刻的李基就如同是一块砝码,或许并不能决定宦官与外戚之间政治斗争的胜负,但已然到了可以影响一方优势的程度。

    所以,不仅仅是作为天使的宦官会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李基,就连大将军以及不少世家重臣都派来了使者,这无疑就是为了拉拢李基。

    可以说,在意李基的不是天子,而是十常侍与大将军!

    ‘‘政治斗争’以及‘站队’什么的,真是麻烦透顶……’

    只可惜无论李基内心如何烦闷,却也清楚这是在大汉崩溃之前最后的游戏规则。

    而李基的脑海之中大量想法涌现之余,问道。“文和,那你所指的第二个好消息又是什么?”

    “那便是吾已经打听过了,给子坤所下之诏并没有言明具体所晋升官职,而是让子坤入京面圣再宜重用。”

    “并且那一封诏书之中,为了补偿安抚主公,还将让主公兼任扬州刺史。”

    说到最后之时,贾诩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李基闻言,更是忍不住霍然站了起来,道。

    “这个诏书,必须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