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西行雪域
距离神木堡北边不远的一处低矮小山,此处乃是小山背阴的北面,靠近山顶之处,豁然有一处小小的土坟,土坟上的土仍十分新鲜,显然是新挖埋就的。
土坟的正面,朝下看去,便是平缓起伏的大草原,只是此时还未出冬月,草原上十分荒凉,万物萧索,凄冷的冬风在这小山顶上呼呼刮过,显得格外凛冽。
土坟前并没有墓碑,光秃秃什么都没有,只是摆了一只小小的香炉,香炉中插着几根线香,香炉边上,则摆了几碗冷酒。
土坟的旁边,则站了数百号人,俱都无声静立。
为首的是两个身着江湖寻常青衣服饰的中年人,也都默然不语,直望着北方那辽阔的草原,还有天边起起伏伏的天际线上,马上就要落山的残阳。
“福贵哥。”林永磊轻叫了一声。
“永磊啊,你知道大哥为何吩咐要把他葬在这里吗?”背手负立的赵福贵没有回头看林永磊,只是淡淡问道。
“属下不知。”林永磊拱手,微微躬身:“军师自来智谋无双,凡事皆有用意,非属下所能揣度。”
“他是想守在这里看着,看着那些北边的鞑子,还敢不敢再南下中原,屠戮我汉人百姓,谋我汉人江山……他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这个梦!”赵福贵微叹一声。
他对于徐东彬的敬重,是发自骨子里的,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刀山火海,矢志永追随。
只是现在那个令他尊敬的大哥,已是永逝,他有些茫然失措,不知以后自己还能做什么。
也许,如同大哥所说,纵马江湖,游荡江湖,快意江湖?年轻时候的他,会觉得那些事十分痛快,十分憧憬,从今以后便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了。
只是,为什么,如今的他,突然觉得那些事,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之感。
照他内心的想法,他宁愿还和以前一样,恭恭敬敬地给大哥奉上一杯茶,然后听大哥的命令,去完成那些大哥吩咐他做的事。
他希望永远都能这样。
可是,大哥已逝,那些情景,一去不回,他只能在梦里回味了。
“永磊,大哥吩咐,天一盟的事已了,为老主公复仇的事,也无须再提,你该做的事,都已做完了,老主公的大恩,你也已经报了,大汉朝与你,再无瓜葛……你身为江南霹雳堂嫡系弟子,参加义军,离家十余年,家中还有年老的寡母在堂,你就回到你的霹雳堂中,好生地经营霹雳堂,孝顺老母,安生过平常日子吧。”赵福贵重复着徐东彬临终前一夜对他所说的安排。
“是,属下遵命……”林永磊一躬身应道:“那这些玄武弟子……”
他看了一眼在神木堡一战后仅余的百余名玄武队。
“我已与他们都说了,玄武队解散,弟子各自回家,有愿意跟着我的,我也会想办法好生安顿,寻个偏僻的郡县,落藉落户,开荒种田务农,做个平常百姓。”赵福贵显然早已想好。
“属下那江南霹雳堂,也算当地旺族,有不少田产,倒是可以安顿几十佃户……”林永磊轻道。
“你自己去和他们说吧,看有多少人愿意随你一同回乡……”赵福贵看了一眼那站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的玄武弟子。
“是……福贵哥,那少主公?……”林永磊略抬头问道。
“少主夫人重伤,少主公令我安顿好大哥,自己已和他师父一家,起身去往雪域乌斯藏……等我安顿好兄弟们这些事再说吧,也许还有江湖再见的时候……”赵福贵微叹一口气。
“是……”林永磊应声道,又转头看向坟前那被寒风吹得一亮一亮的线香,一缕极淡的清烟从香头燃出,立时便被寒风吹散,消逝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
++++++++++++++++++
官道之上,两辆马车,几匹马,不紧不慢地前行。
两辆马上之上,赶车的是两个黑黝的汉子,粗糙皮肤的脸上,透着一丝暗红,据师娘赵敏说,这叫“高原红”,草原上的蒙古族汉子有些也有,大多是因为长时间风吹日晒弄的。
两个康巴族的汉子一个叫洛桑,一个叫格桑,是两个同胞兄弟,他们是朱文琅请来的向导。
据说洛桑和格桑自小跟着父辈跑这条唐蕃古道,曾去过乌斯藏雪域两三次,至于他们的祖辈,则更久了,前宋朝乌斯藏还被称为吐蕃国时,他们便已赖这条数千里的唐蕃古道为生,有时候是替商队拉货,有时候是当向导,也有极少的时候是自己做些小本买卖,只不过因为没本钱,故而大多时候还是替人卖力的情况更多。
脚下的这条古道,被人称为“唐蕃古道”,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前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时候,和亲的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走的便是这条道,还有后来的金城公主,也是通过这条道嫁到雪域的。(见本章史实贴片【唐蕃古道】【文成公主,金成公主】)
洛桑与格桑各自赶着一辆马车,在古道上一前一后缓缓而行,与马车并骑而行的,是张无忌和朱文琅二人。
前一辆马车中,是一直躺着的唐玥,旁边则是丽娜和张明昭。而后一辆马车中,则是赵敏和明武明逊两兄弟。
原本刚开始时,明武明逊兄弟还兴致勃勃地争着要赶车,结果才赶了两天,便已觉得索然无味,将赶车的位置让回给了洛桑兄弟,乖乖地钻进马车陪着母亲。张明昭也是一样,骑了两天马,终是新鲜劲过去,也回了马车,却不肯待在后一辆马车里,反倒是粘在丽娜身边。
至于他们几人的马,则是空着跟在马车之后,随队而行。
“师父,前边到哪了?”朱文琅虽心急唐玥的伤势,但也知道此去乌斯藏有数千里路,急是急不来的,只能慢慢前行,好在师父张无忌医术通神,使用金针封了唐玥全身的穴道,稳住伤势,每天只在落宿之时解开两个时辰,方便替她洗沐换衣,倒也不会恶化,朱文琅便也只得耐下性子一路前行。
“我从未去过乌斯藏,也是不知。”马上的张无忌摇摇头。
“朱公子,再走一天,前边便是日月山了,过了日月山,就是‘库库诺尔’,也就是你们汉人说的西海,青海,从西海开始,就算是乌斯藏的地盘了。”前一辆马车上的洛桑大声回道。(见本章史实贴片【日月山】【青海湖】)
洛桑是弟弟,性子比格桑开朗许多,与雇主打交道大多是洛桑,格桑则很少说话,大多时候只是闷声赶路。
“还没进乌斯藏的地盘?”朱文琅惊道。
他们从鄂尔多斯出发,先是南下到西安府,然后一路向西,经大明西北重镇兰州卫(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宁卫(今青海省西宁市),一路不停,走了有大半个月了,想不到居然还没踏上乌斯藏的地盘。
“还远着呢,朱公子,你们从西安过来,到了日月山,才算走了一半的路。”洛桑笑道。
“好远啊……”马车里的张明昭自然也听到了车外的对话,嘟着嘴道。
朱文琅这几年一直在江湖之中闯荡,从京师出来跑过山东,经西安,蜀中,还从蜀中跑过一趟云南,又沿长江而下到了少林武当,加起来只怕也算得上“行万里路”了,也算是久历江湖,见多识广,却从未遇到过如此长的路程。
就以上次从成都去云南的那一趟,十几天下来,也该到了,而这次跑这么远,居然还只是走了一半!
可见这雪域之上的乌斯藏,距离中原是多么的遥远,远到天边。
不仅如此,这一路行来,还颇为荒凉,完全不似从成都去云南的那一路,山路虽崎岖,至少也是满目葱绿,群山叠翠。
而这一路下来,皆是一片荒凉的景色,旷野、风沙、戈壁,有时走上一天都看不到什么人家,倒是时不时能够看到一些游离的野兽。
只是有他和张无忌在,无论是那凶残的恶狼,又或是意图劫掠的悍匪,都不够看的,往往一人出手便已解决,甚至于还能留下几只荒狼的尸体烤上几顿大餐。
也正因如此,原本遇上马贼后以为自己难逃一死的洛桑兄弟二人,对于朱文琅这个雇主简直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以为天上神仙下凡,竭心尽力赶车带路。
“这边应当还是西宁卫的地盘。”张无忌道。
“嗯,听徐宁说了,他们最多也就能顾到日月山,再往西就顾不上了。”朱文琅应道。
朱文琅所说的徐宁,是大明西宁卫指挥使,他们的车队出西宁卫时,徐宁原本想要派兵一路护送的,毕竟朱文琅乃是锦衣卫千户,还身怀御赐金牌,显然是皇上身边的人,若是能够巴结上,好处多多。
只是朱文琅以此为私事为由,拒绝了徐宁的好意,为令他放心,还稍稍露了一手武功,结果徐宁手下最厉害的副将在朱文琅手底连一招也没撑过,徐宁这才无奈,小心伺候地替朱文琅仔细修缮了一下马车,又替换了几匹军中最好的战马,马车上再放上足够的干肉干粮之类,还有足量的清水,才恭恭敬敬地将朱文琅一行礼送出关。
待到朱文琅一行走远,徐宁立时回到营中,修书一封,将朱文琅一行出关的消息,着人快马,报往京师,一来报信,二来也算是邀功,毕竟,朱文琅是从他西宁卫出去的,他还好吃好喝伺候了一番。
++++++++++++++++
“这小琅子,不错,两千边军,百来个锦衣卫,再加上几个叫花子,竟然守住了神木堡,了了朕的一桩心事,不枉朕养了他十几年。”御书房中,看着奏章,朱元璋大喜。
“那都是父皇教导得好,这小琅子才能为朝廷立下大功。”旁边太子朱标看朱元璋心情好,也是凑趣。
“嗯,这纳哈出确实是个人物,想出这么个办法,千里迢迢跑到蒙西去打朕的神木堡,若是真让他得了手,还真是叫朕有些为难了。”
“是啊,若是不理,纳哈出可以领兵南下,攻榆林或是大同,或是调兵去挡,九边兵堡又没有多余的兵力,只能从蓟州调兵,既耗费时日和朝廷的粮草,弄不好还会影响父皇的北伐大计。小琅子以一己之力替大明守住了神木堡,替朝廷分忧,确实须得好好奖赏一番。”自大明建朝以来,朱标便跟随在父亲朱元璋身边学习处理朝廷政务,自然清楚此次神木堡大捷对于大明朝廷的重要意义。
“那标儿你说说,朕该怎么奖赏他为好?”
“此等朝廷大事,自然是父皇圣心作主。”朱标忙道。
“磨磨蹭蹭的,让你说你就说!”朱元璋属于杀伐果断的性子,有心为大明培养一个明君圣君,对于朱标各方面都满意,就是对于朱标有些犹疑心软的性格不满,微加重语气斥道。
“是,父皇……以儿臣之见,小琅子此次神木堡大捷,乃是正儿八经的军功,再加上之前京师街头护驾,入江湖后剿灭天一盟,皆是大功,依朝廷之制,功可封爵,儿臣以为,父皇可赐以男爵,甚至是子爵……”朱标细心琢磨着朱元璋的心情,微微躬身小心道。
“呵呵,北伐蒙古鞑子,乃是我大明朝廷的大事,此次若是被纳哈出捣了乱,搞不好又弄了个不汤不水,耗费粮草不说,只怕还得伤损我大明多少将士,以此来论,小琅子这一回,算是替朝廷立了一大功,可抵剿灭鞑子五万大军!……若是照这个说起来,就算是给小琅子一个侯爵,也是说得过的,哈哈。”朱元璋显然是心情十分愉悦。
“父皇圣明!”朱标未料到在朱元璋心中,朱文琅的神木堡一战,竟是如此分量,也不敢多言,只得恭敬回道。
“嗯,就是小琅子年纪太小,若是现在就封侯,未免有些太重,怕他风头太过,于他不是什么好事,这次就委屈他一点,先封个子爵吧……听说他又要跑到乌斯藏去?”朱元璋话风一转。
“是,据瞿郁奏报,是那位唐家姑娘受伤,小琅子带她去乌斯藏寻药治伤去了。”朱标回道。
“嗯,那就等他回来吧。”朱元璋放下榆林卫的奏章,又拿起桌上另外一份秘报,乃是锦衣卫递上来的,也是关于神木堡一役的奏报。
大太监高诵在一旁小心伺候,却见朱元璋看完锦衣卫的秘报,原本满脸的喜色,却是突然阴沉了下来,坐在御椅之上,将秘报放因桌上,呆呆地看着前方,却是一句话也不说。
“父皇?……”朱标微觉奇怪,也不知其意,小心问了一句。
朱元璋略略抬手,指了指桌上的秘报,依旧不说一句话。
朱标小心地拿起秘报,细细阅读,那上边将神木堡一役的经过皆详细地写了出来,显然是当日一起参与守堡的锦衣卫在事后写出报上来的。
“小琅子的师父是张无忌?!”朱标看到秘报上的字,讶道。
朱标乃是元至正十五年出生,到大明建朝之时已有十三岁,对于大明建朝前的一些旧事已有些许印象,知道当年各路义军起兵反元,其中明教便是十分重要的力量,各地义军中,大多都有明教教众,好些义军中的重要头领,都是明教中人,周颠,彭和尚彭莹玉,在明教中便身居五散人之位,甚至连朱元璋自己,还有大明朝廷的两大“军神”,徐达与常遇春,也都是明教中人,而张无忌,便是当年明教的教主,朱标自然不止一次听说过这个名字。
虽说后来朱元璋在各路义军之中势力越来越大,不但打败了蒙元朝廷大军,还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两路最大的义军,最后建立了大明朝,当了皇帝,而且在大明建朝之后便下旨,将明教驱逐回了西域,但不能不说,明教对于大明朝廷的影响,仍是十分巨大,以至于大明立国之时,都以“明”字作为国号。
而张无忌,则是朱元璋这位大明皇帝,当年都需要在他面前恭敬行礼,口称“教主”的人物!
虽说自大明建朝以来,便一直没有过张无忌此人的消息,就连朱元璋安排何文灿细细留意多年,也没有丝毫的消息,据说是早已隐居起来了,从未在江湖中出现,以至于大明朝廷上下,包括当年曾身为明教弟子的众多大臣,都已快忘记了这个名字。
但不管怎么说,明教,张无忌,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仍是无法忽视的两个名字,谁也不知道,以当年明教在义军中的影响力,以张无忌在明教中的声望,若真是有了张无忌的消息,又或是张无忌出来要对付大明,对付朱元璋,朝廷之中,大明军中,还会有多少人听命于他张无忌,又或者,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听命于他张无忌,只怕也会顾及当年的情分,不肯奉朝廷旨意去与他作对,顶多不过是两不相帮而已。
如此一来,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张无忌一出,只要竖起大旗,便必定会成为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
而这个心腹大患,甚至比当年的陈友谅和张士诚,还要严重百倍!
“父皇……”朱标放下秘报,看着一言不发的朱元璋,小心地叫了一声。
“标儿,还记得吗?小琅子,还是陈九四之子……”朱元璋一动不动,仍旧透过御书房的大门望着外边的柱廊,嘴里却轻声说了一句。
“父皇上次说过……小琅子纵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但他自小长在宫中,父皇养了他十余年,是个有情有义的性子,必定不会做出什么忘恩负义的事来……”朱标小声道。
“小琅子的性子是不错的,朕信得过,可他毕竟年轻,也禁不住会有人会在他耳朵边上撺掇……”朱元璋微微叹口气:“另外,标儿你有没有留意到,秘报中提到的,神木堡一役中,天一盟的玄武弟子?”
“这……”朱标忙又取过秘报细细读了一遍,方才有些惊讶道:“这些玄武弟子显然是训练有素,经过操练的精兵,每一个都可任什长或者百户!”
“是啊,虽说战死了数十人,但仍旧剩下了百余个。一支精兵,一个深通兵法的将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便是什长和百户!这百十来个什长百户,随便鼓动些青壮入伙,一拉起来转眼便是万余的精兵!再到战场之中锤炼几仗,只怕十万兵也能令行禁止……标儿,你读过史书的,前宋朝的岳家军,灭曹成、灭杨幺、收拾李横的残局,恢复襄汉六郡,打败完颜宗弼主力,横扫天下……岳家军最盛之时,也不过刚刚十万出头!”朱元璋冷冷道。
“这……”朱标无语。
“陈九四之子,明教教主张无忌,百余玄武弟子……这三样若是凑到一起,立时便会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可现在他便真的都凑到一起了!……还有那些火器,连纳哈出都弄得灰头土脸的火器!”
“小琅子……”朱标喃喃道,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一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高诵,传何文灿!”朱元璋定了定神,冷哼一声,吩咐道。
“老奴遵旨!”旁边的高诵忙弯腰恭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御书房。
***********史实贴片【唐蕃古道】【文成公主,金成公主】【日月山】【青海湖】*************
【唐蕃古道】====唐蕃[bō]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王朝的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5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
【文成公主,金成公主】====文成公主(625年—680年),生于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李唐宗室之女,汉族,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金城公主(?—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力促唐蕃和盟,为两地文化交流贡献良多。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岭定界刻碑,立下盟约互不侵扰,并于甘松岭互市,平息了边界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福边疆百姓,也助唐朝继续巩固繁荣景象。应当说唐蕃会盟的促成,金城公主功不可没。
【日月山】====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日月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自古就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
【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蒙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