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三百零九章 无冕的军权

第三百零九章 无冕的军权

    嘉昭十四年,五月十五日。

    辽东,鸦符关。

    数百换防的五军营火枪兵,收拾营帐,查验火药,收拢火器。

    这些火枪兵在整理战备行装,即将跟随贾琮启程,返回神京五军营进行例行换防。

    火器在辽东战事中大显神威,嘉昭帝对火器之业更加倚重。

    并将神京五军火枪营扩充更名为神机营,在编火枪兵已扩充到三千人。

    在贾琮奏书建议下,这些火枪兵将会定期至大同、宣府、辽东等边镇换防,以实战练兵,锻造精于实战的火器强军。

    贾琮离开神京之前,曾给刘士振留下后世红衣大炮的草图,火器工坊中关于佛朗机炮的改造,听说已取得突破。

    在不久将来,根据在鸦符关大战中,取得的火炮攻略宝贵经验,还会在神机营中组建专门的炮营。

    当下,东南沿海数州倭寇猖獗,南粤西海沿子诸国常有摩擦。

    如今整个辽东因女真势力的清除,留下阶段性的巨大空间。

    鸦符官参将刘永正,在鸦符关大捷中率领千骑数次冲杀,显示出极高的将兵才能,立下仅次于贾琮的次功。

    嘉昭帝已经在筹划,开办火器司江南留守,在江南之地打造火器营造工坊,以备江南海疆防御。

    ……

    如今他在辽东战事上表现卓异,立下惊世之功,没必要再做烈火烹油之举,以免过犹不及。

    因嘉昭帝已下旨,内务府皇商入辽东兴办店铺工坊,推动关内关外民生繁盛。

    到了那个时候,喜欢温和气候的玛德仑,大概就能如愿以偿去温暖之地居住。

    这场必将载入大周史册的辽东女真之战,在许多年之后,会有人意识到一股隐约新生力量,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

    他不过五品文官,武将散职,年未弱冠,入军务不过半年,就爬上九边重镇副总兵官位置,一旦清元集大捷的光环褪去。

    ……

    清元集大捷之后,兵部曾有人举荐贾琮为辽东副总兵官,并在兵部来往辽东的文牍中提起此事。

    在率领左军千里追击女真残敌,虽然没有贾琮那样光彩耀眼的战绩,但稳扎稳打有功无过,勇武而不失沉着。

    同行返京的还有数十个伤情稳定的伤兵,部分因伤势而无法继续从军的兵士。

    贾琮成为这场战事最耀眼的将星,而通过这场战事崭露头角,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所以,在贾琮的盛情邀请下,火炮教习玛德仑改变了回国行程,将跟随贾琮入神京火器司。

    贾琮在返回神京之前,和周广成仔细推敲在关内外推广商道,兴办工坊的诸般细节。

    这是鑫春号扩张的千载良机,贾琮相信有两年的时间,鑫春号就会在辽东内外扎稳根基。

    曲泓秀和可卿接到贾琮的书信,派周广成带着金陵招募的部分人手,启动鑫春号在辽东分号及工坊的开办。

    贾琮得知后,很快便上书向兵部坚辞。

    此次辽东战役阵亡的火器营将士骨灰,也被一起运回各自故地。

    可以预想他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此多的军中老将,兵戎半身,沉沦下僚,他一战成名,得了名望实惠不说,还要去占众目睽睽的高位,不招人嫉恨才怪。

    况且辽东战事已平息,再无太多施展余地,他实在没必要去接这个坑。

    他在上书中力推参将刘永正忠直勇武,将兵得心,屡建功勋,可堪大用。

    这让嘉昭帝对他在大功之际,能知进退,不揽军权,急流勇退的做法,还颇为嘉许。

    兵部在咨问过总兵官梁成宗的意见,便举荐为刘永正为辽东镇副总兵官。

    刘永正得知是贾琮让贤,并力推他上位,更是对贾琮崇敬感激,此次刘永正要和贾琮一起入京面圣。

    这次统率中路军的庸兰关游击将军邓辉,因贾琮领军牵制女真大队,让他有余力连破沿途女真城寨,斩敌二百余数。

    邓辉也因功被梁成宗提拔为庸兰关参将,成为独统一关的将领,在军途上跨出重要的一步。

    在贾琮率领火器营连胜的前提下,把总魏勇胄被提升为千总,统领辽东火器营。

    郭志贵从队正被提拔为把总,蒋小六接替郭志贵成为队正,他们都将成为辽东火器军的核心。

    而这些人都是因这次辽东女真之战,崭露头角,拔擢晋级,其中都和贾琮有分不开的关联。

    贾琮也成为这些人隐约纠葛联系的向心点。

    一旦贾琮回京受到册勋重用,这种隐约的向心力,会慢慢凝结成定势。

    更不用说此战之后,贾琮在辽东军中形成的卓绝名望,必将会持续影响很久。

    历朝历代,以文制武,是有其中道理的。

    文官流派从政,三年大考,很少在一个地方为政超过三年。

    武将一生从军,十年戍边,出于将需知兵等原因,在一个地方为将十年,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以流势之文官,挟制定势之武将,才成为当权者惯用的制衡之术。

    好在贾琮眼下虽领军立功,但他身上有二元登科的光环,书词文名的遮蔽,官职上也未脱文臣藩篱。

    他虽然已入局中,并营造出不可忽视的隐势,却又在某种程度上能置身局外……。

    ……

    鸦符关小镇东边一座小院里,有三间平房,

    如今的辽东荒僻酷冷,没有江南之地的花枝繁盛,周院子周边种了些草叶植物,没有花色香艳,却也生机盎然。

    靠墙的地方搭了一座凉棚,夏天能遮蔽太阳暴晒,冬天可以遮挡风雪。

    凉棚下面放了三个木笼,里面铺了厚厚的干草。

    院子里每一处都透着异常的干净整洁,主人必是个细心自律之人,在这充斥兵寨气息的小镇上,这并不是多见的景象。

    贾琮跟着艾丽一到院子门口,停在艾丽肩头的鹰奴,便振翅飞起,忽扇着翅膀钻入其中一个笼子。

    院子里摆着两个箱笼,里面装的像是收拾好的行李。

    一个眉目端正清秀的妇人走出房间,模样不过三十多岁,但两鬓却已经斑白,眉眼之间颇有风霜之色。

    贾琮和艾丽回军鸦符关后,度过了比较清闲的一段时光。

    这所小院是艾丽的家,这段时间他经常陪着艾丽回来,这里对他来说已经非常熟悉。

    而今天是他启程返回神京的日子,艾丽要带着母亲和贾琮同行。

    艾丽不仅要带母亲返回故地,她还想见识贾琮描述过的,那些大江南北的恢弘气象。

    她还年轻,对这个世界还充满好奇和向往。

    那妇人对贾琮说道:“贾公子,此次回南要麻烦公子一路关照了。”

    贾琮微笑道:“徐大娘太客气了,这次我来辽东,如不是艾丽相助,很多大事我都做不成,相比之下送你们回南,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一旁的艾丽眨着波光流溢的双眸,满意的看着贾琮,能得到他的称赞总是让她欢喜的。

    其实贾琮自第一次见到艾丽的母亲,就觉得她不像是个普通的边地妇人。

    从徐氏的眼神和举止能看出,她年轻时必定受过很好的教养和熏陶。

    当初艾丽和贾琮说过,她的母亲是江南人,很多年前嫁给了她的父亲,一个被野人女真俘虏的哥萨克鹰师。

    当时贾琮就猜测,艾丽的母亲可能是犯官女眷,不然一个江南女子,怎么会流露荒僻的北地,还下嫁给异族为妻。

    等到见到艾丽母亲不俗的形貌气度,更让他肯定了自己猜测。

    只是他和艾丽相处多时,日常听她的言谈似乎对母亲的来历,也不是十分清楚。

    贾琮自然也不好问,这些关乎私隐的问题,而且这些事情与他也并无关系。

    院子外已停了一辆备好的马车,贾琮让郭志贵和蒋小六帮忙,将艾丽母亲的行李搬上马车。

    又和艾丽各自提了那两个装了海东青的木笼,将它们牢牢绑在马车顶上。

    贾琮已经计划好,等他回到神京,会让艾丽运用她训练鸟禽的本领,在需要的地方建立传递消息的信站。

    在这个时代,即便快马奔腾,传递信息的速度,还是存在很大延迟性,而信息的快捷能占据宝贵的先机。

    贾琮看到艾丽母亲离开时,在院子中站了片刻,似乎在缅怀着什么,走出院子时,还不忘锁上院门。

    对于每一人来说,这世上每一次结束,都伴随着新的开始。

    不管是贾琮,还是艾丽,甚至是有些不同寻常的徐氏,从辽东女真战事结束,他们的前路也被改变,永久偏离原先的轨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