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七十章 学到老活到老

第一百七十章 学到老活到老

    李世民安静听着。

    东阳笑着道:“关中的葡萄丰收,不仅仅是因为父皇有吃不完的葡萄与喝不完的葡萄酿,而是在贸易来往中得到更大的话语权,因此就如父皇手中这卷文书上所言,香皂的肥皂翻倍,也是在此基础上。”

    “这是一场对西域金银的……”

    李丽质稍稍用手肘撞了撞一旁的妹妹。

    东阳会意又道:“女儿懂得也不多,父皇还有不知的可以去问皇兄。”

    李世民抚须站在一旁,女儿与儿子的讲话很顺畅,可自己这个当父皇的恰恰觉得她们说得太快,一时间竟跟不上思路了。

    而后又坐在一旁,李世民消化着刚刚听到的这些话,凡事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葡萄丰收的意义不止于眼前?

    “唉,这太液池的鱼怎么一夜之间变聪明了。”

    听到儿子的一声叹息,李世民忽又惊觉,瞧着儿子的背影,觉得这声叹息另有深意。

    李承乾干脆收起了鱼竿,对一旁的太监道:“你们是不是偷偷捕鱼了?”

    太监连忙道:“太子殿下,老奴这就命人多养一些鱼。”

    李承乾将鱼钩递给这个太监,揣着手低声埋怨道:“明知道孤喜欢钓鱼的。”

    太监苦着脸,解释道:“是去年入秋太液池的水漫出来之后……”

    李承乾厌烦道:“行了,你不用解释了。”

    太监连忙道:“是!是老奴不该解释,这就命人多在太液池养一些鱼。”

    太液池的水质一直挺好的,远处还有不少荷叶覆盖在湖面上,这么好的池子,不用来养鱼实在是可惜。

    天气已经没午时这么酷热了,李承乾与两个妹妹批阅着眼前的奏章。

    李治快步跑来,而后抓着父皇的袖子小声道:“皇姐与东阳皇姐很吓人。”

    李世民困惑道:“怎了?”

    李治道:“皇兄已够吓人了,两位姐姐是我们东宫班的小班长与大班长,她们也越来越吓人了。”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脑袋,笑着,“是你学不好?”

    李治苦着一张小脸,试图在父皇这边寻找一些安全感,他还想去找狄仁杰玩。

    派人去崇文馆问了,狄仁杰这两天都不在那里。

    无可奈何,李治与李慎只能闷头回到别苑作题了。

    天色入夜的时候,一家人正在用饭。

    小兕子穿着一身道袍,小小的手掌拿着一个罗盘,她稚嫩的脸庞抬着,目光瞧着漫天的星辰。

    一旁的宫女端着饭碗,陪在小公主身边,时不时将木勺中的饭食喂给这位小公主。

    小兕子站在星空下,夜风吹过,她那合身的道袍也猎猎作响。

    尽管现在她根本看不懂夜空中点点星辰之间的关系,可这个小公主道士却已有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

    铺满了星辰的夜空下,她面朝太液池,就这么站立着。

    只不过一看到她小嘴嚼着饭菜,嘴边还有些一些米粒的时候,这种仙风道骨的模样,又破碎得一干二净。

    李承乾吃完了晚饭便收拾着奏章回东宫了。

    李丽质与东阳,临川,汝南四个妹妹还打算回东宫休息,等明日早晨再来太液池。

    长孙皇后觉得女儿都长大了,她们需要自己的空间,也需要自己的闺房了。

    宁儿已让几个宫女准备好了灯笼。

    小兕子拿着罗盘跑来,揪着皇兄的裤腿道:“皇兄要走了吗?”

    “嗯,皇兄要回东宫了。”

    小兕子指着星空道:“不懂。”

    听着这个小妹说话奶声奶气的声音,李承乾将她抱起来,又给她擦去嘴边的米粒,对一旁妹妹道:“伱们先回去吧。”

    李丽质点头,带着几个妹妹先回了东宫。

    李承乾抱着小兕子再一次来到太液池边,低声道:“李淳风道长给你的罗盘,看得懂吗?”

    小兕子用短小的手指摩挲着罗盘,摇头道:“这个罗盘是袁道长给的,不是李道长给的。”

    她坐在皇兄怀里,还显短小的手臂揽着皇兄的脖子,撅着嘴道:“这个罗盘看不懂。”

    李承乾笑道:“看不懂就先将罗盘收起来,皇兄也给讲星星的故事。”

    “嗯。”小兕子用力点头。

    李承乾指着夜空中的一个方向,道:“你看那几颗较为明亮的星星,是那七颗星星像不像一个勺子。”

    小兕子咧嘴笑道:“像。”

    李承乾解释道:“那是北斗七星,它们像勺子,古往今来,行军打仗也好,出走远方也好,北斗七星都是可以指引方向的。”

    长孙皇后提着一些桃子,目光看着儿子,见李承乾抱着小兕子正在看着星星说着与星星有关的故事,面容上带着笑容。

    李世民拿过一只桃子,哧溜咬下一口道:“承乾也会分析星象了?”

    长孙皇后整理着桌上的桃子,低声道:“听说之前李淳风与承乾走得近,多半是他教的。”

    “朕怎么记得李淳风始终不愿意收他作弟子。”

    长孙皇后目光瞧了一眼丈夫,缓缓道:“陛下这位父皇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

    李世民嘴里还嚼着桃子,狐疑地看着。

    李承乾对小兕子道:“我们一点点学,往后就在星空找到北斗七星。”

    她张嘴来了兴致,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嬉笑道:“明达知道了。”

    李承乾又道:“这北斗七星会根据节气不同,位置会不同,你每一次找到北斗七星就画下来,然后去问李道长,让他将所有本领都教给你。”

    “明达要将本事全部学来,白天的时候明达还要跟着李道长学吐纳。”

    “听说李淳风道长是道门不世出的奇人,我们明达真的很幸运。”

    “李道长与皇兄的话是一样的,李道长说可以看星空就能够知道自己在何处。”

    听她这么说,所讲的应该是古人对星空与地面距离之间的测算方式,当数学与天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就已掌握了解星辰的其中一种方式。

    李承乾又看了眼浩瀚壮丽的星空,道:“皇兄要回东宫了。”“嗯,明达要休息了。”

    李承乾走到别苑门口,将明达交给母后,道:“父皇,母后儿臣就先回去。”

    长孙皇后缓声道:“将这些桃子也带去东宫。”

    “谢母后。”

    李世民看着儿子提着一篮子桃子离开,心中便有些五味杂陈的,没啥兴致地放下手中的桃核。

    翌日,忙碌的长安城,孙思邈来看望阿史那杜尔,这人来了长安就不难找,他这些天一直坐在朱雀门旁的墙角。

    因站在朱雀门前会被官兵赶走,也就只能坐在一旁的墙角。

    他从草原来到关中,又在漠北人伏击下死里逃生,现在一心想要觐见天可汗,也想要见大唐的东宫太子,感谢救命之恩。

    愿意追随东宫太子。

    杜尔人虽然不聪明,可在忠诚与感恩这件事,有一种令人敬佩的傻里傻气。

    他之所以对天可汗忠诚是因他的叔叔颉利可汗临终前的嘱咐。

    他想要为东宫太子效命,也是因他的性命是东宫太子所救,一报要还一报,他不懂中原人的阴谋诡计,杜尔是一个比他的叔叔颉利还要迟钝的人。

    可眼下,阿史那杜尔想要报恩,在朱雀门前苦等了几天,没有得到天可汗准许进谏。

    天可汗去避暑了,朝中也休沐了。

    太子殿下也没有接见他,听说太子殿下近来很忙。

    东阳公主穿着一身男装,依旧是皇兄衣裳,只是比之前两天换了一身。

    见到是孙神医来了,阿史那杜尔从墙根站起身,有些落魄的他现在没了战马,也没有手下。

    本来是有的,在渭水河畔与漠北人打了一架之后,现在什么都没了,勉强能够在四方馆吃上饭,有吃有住的。

    “孙神医。”杜尔用还是带着奇怪口音的关中话道。

    孙思邈点头道:“脱去上衣,让贫道看看伤口。”

    阿史那杜尔褪去上衣,以前是个壮汉的他显得十分消瘦,腹部与胸口乃至胳膊上都有一条条如长长虫子一般的黑线。

    那都是用针线扎起来的伤口。

    这一幕也引来了不少人围观,有人看到这些黑线纷纷惊呼。

    孙思邈观察着伤口,东阳也走近观察着,手中的笔在一本小册子上记录着伤口的变化。

    已经见过人活活病死在眼前的东阳,如今面对这种场面,显得很平静,她本来就是一个很平静的人。

    孙思邈抚须点头,有些许讶异,道:“愈合得很快呀,比预想都要快。”

    东阳手中的册子中有记录每一次来察看伤口的情况,她低声道:“半月愈合?”

    孙思邈回道:“他的伤口与一般的伤口不同,若是别人早就死了,是太子的缝合术,让他活了下来。”

    东阳在册子上写下缝合术三个字,又在后方添了酒精二字。

    孙思邈粗糙的手指拿在杜尔伤口一处线头上,而后用力一拔,线头断裂,伤口处留下了两个小洞,还有些许血水流出。

    他老人家擦去血水,观察着缝合留下的洞口,又给他上了药之后,用白色的粗纱布裹上,低声道:“还不能拆线,再等一些时日。”

    “行了,大致清楚了。”孙思邈点着头,又带着东阳离开,去看望另外一个病人。

    阿史那杜尔身上臭烘烘的,因身上有伤口不能放肆洗,需要贴着伤口边擦拭。

    有时候三两天不洗澡,不过杜尔发现孙神医看自己的目光并不好,他好像不是在看一个人,像是在看一个很新鲜的物件。

    杜尔匆忙将衣服披好之后,在皇城边的墙根坐了下来。

    朝中休沐的时候,出入皇城的官吏并不多,偶尔有一两个。

    不多时,又有一个官吏走到面前。

    杜尔抬头看去,这个官吏他认识,以往来使大唐都是他接待的。

    来人正是礼部尚书李百药,他拿出一道旨意,道:“陛下有旨斥责漠北可汗,命他来长安认罪。”

    杜尔大声道:“好!”

    李百药接着道:“太子殿下的话,你要留在长安也可以,去京兆府看大门,你若不怕漠北人再来刺杀,现在可以回草原,等待太子殿下以后的吩咐,你自己选。”

    阿史那杜尔回道:“我去京兆府看大门。”

    李百药点头道:“那就去吧,以后不要在这里蹲着,太子殿下说你很烦人。”

    “我……。”

    “去吧。”李百药丢下这句话也离开了。

    阿史那杜尔只好去了京兆府,一个突厥人还是突厥部落中鼎鼎有名的杜尔,竟然来这里看大门。

    京兆府众人心有狐疑,也不好多问,听说这件事是太子安排的。

    许敬宗,狄知逊,颜勤礼,上官仪四人坐在京兆府内,核对着一份份卷宗,书写好之后,将一份份的卷宗送去皇城。

    李承乾坐在中书省内。

    太子身边有两个太监,正在苦哈哈给太子殿下扇风,这是陛下吩咐的。

    李承乾一边吃着冰镇的桃子,漫不经心地看着卷宗,对送卷宗来的小吏吩咐道:“让于志宁也去京兆府帮忙。”

    小吏点头道:“这就去安排。”

    昨天批复的文书送去之后,京兆府便开始汇总各县情况。

    这些事也不用自己这个太子来做了,当京兆府的人手足够,行事章程成熟之后,自己这个太子反而清闲了许多,只需要复核一遍就可以。

    他又指一旁厚厚一叠账册,吩咐道:“将这些给父皇送去,让父皇补一补现在的关中农事理念,怕父皇往后跟不上治理水平,学到老活到老嘛。”

    宁儿提着食盒走来,她走到太子的桌边,将一盆盆菜肴放在一旁,整整齐齐四个菜,碗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还有两张饼,将筷子摆放在碗口上,居中而放。

    而后,她安静地陪在太子身边。

    太液池,皇帝本来避暑还挺清闲的,直到派去给儿子使唤的两个太监又回来了。

    李世民错愕地指向厚厚的一堆卷宗,道:“他什么意思?朕在避暑,朝中在休沐,他让朕将这些看完?”

    太监回道:“太子殿下说了,让陛下补一补关中农事理念,以免以后跟不上治理。”

    另一个太监也笑着道:“太子殿下还说了,让陛下学到老活到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