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唐好圣孙! > 第三百五十一章 班师

第三百五十一章 班师

    李治的邀请,李象最终还是拒绝了。

    他又不是饥渴到不行不行的那种,虽说这“魏国夫人”贺兰氏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可李象又不是那种饥不择食的人。

    万一这幺叔看上了那贺兰氏,只是和自己客气客气咋办?

    这做人不能那么实在,李象是这样想的。

    事情果然如李象所想,李治其实说完他就后悔了。

    但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他再往回收可就难了。

    还好这大侄子情商高,李治明显松了一口气。

    “喝点橘子皮水,对身体有好处。”李治拿起杯,给李象倒了一杯橘子皮泡水。

    啥都不说了,都在水里。

    李象接过水,笑呵呵地一饮而尽。

    刚放下杯,便听到外面喧闹起来。

    “怎么了?”李泰抬起头,皱眉问道。

    “不知道。”李象摊摊手,对身边的人说“去,问问外面是怎么一回事。”

    “是。”内侍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匆匆走了回来,兴高采烈地说道:“大喜,大喜啊,陛下,殿下,前线大捷!”

    “是吗?”李承乾霍地起身,高兴地问:“是何方大捷?你速速说来!”

    “这……奴婢实不知。”内侍有些尴尬地说。

    “算了。”李承乾摆摆手,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便听到外面的人来报。

    “殿下,吐蕃大捷!李钦陵将军带着我唐军偷渡小道,直取逻些,生擒吐蕃王室自赞普以下人等,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死于乱军之中。”

    听到这个喜讯,立政殿之中的人先是一愣。

    “好!”李承乾用力一锤案几。

    这怎能不让李承乾高兴?

    李钦陵和薛仁贵攻破逻些,也就意味着吐蕃的灭亡。

    如今他李承乾,也是在位期间有灭国功绩的男人了!

    “大军什么时候班师?”他又急迫地问道。

    大军班师,也就意味着灭国的功劳彻底落实在了永徽年间,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内禅了。

    禅让好啊,退休之后,也过上阿耶的日子,天天溜溜鸟,没事儿找几个好友一起下象棋,多好的日子啊……

    “薛将军说,在逻些稳定一段时间后,大军再班师还朝,预计四月到五月归还长安。”那人说。

    “好!”李承乾叫了一声好:“来人!看赏!赏钱一百贯!锦缎十匹!”

    这是李承乾出手最阔绰的一次,往常可从没见过他这个大方。

    李世民也知道这儿子今天是真高兴,他乐呵呵地在边上逗弄着香蕉,也没去阻拦李承乾的大撒币行为。

    这也其实由不得李承乾不高兴,这灭国吐蕃,可谓是他皇帝生涯拼图上的最后一块。

    有了这一块拼图,他李承乾也敢自称一声十全——

    当然了,有他爹在前,他还不敢自称十全老人。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名头不是很吉利,毕竟有一個臭不要脸的辫子小伙也在自称十全老人。

    至于含金量嘛……有的确实有,但其实也有一半都是在注水。

    李泰就是不知道,不然的话一定会嘀咕一句李承乾我看你像十全中登!他是这个咬牙切齿啊,但却也无可奈何。

    算了算了,赶紧让他开开心心禅位得了,万一他被我这话激得雄心壮志又起来可咋整?李泰心里也在嘀咕,放弃了怼李承乾两句的想法。

    既然吐蕃大捷已经确认,那李承乾也便准备定下禅让的日子。

    就等到大军班师还朝,彻底把这个灭国的功劳锁死在永徽朝后,再进行内禅的典礼。

    至于说李恪那边和大食作战的功劳,李承乾就不太在乎了。

    也没必要等,更没必要催,人家李恪在外面挺不容易的,没必要给他上压力。

    他这人其实挺容易满足的,毕竟上面一个爹的战绩让人高山仰止到绝望,下面一个儿子肉眼可见也是他爹的2.0版本……

    所以功绩这个东西,有点就行,不用太多。

    在年前的最后一天,李愔也抵达了长安。

    这一次带回来的货物,可要比上一次还多。

    巧克力在长安引起了一阵风潮,这种新奇的食物很快就得到了长安上层圈子的狂热追捧。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更何况巧克力这种东西不止稀奇,而且还很好吃。

    这一次船队去殷地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些可可。

    一共二十艘蒸汽船去殷地安,回来的时候有十条船满满装的都是可可豆。

    在得知船队已经靠岸之后,商人们便挥舞着钱票,围在了商会的门口,想要从中分取一杯羹。

    巧克力的生意可是暴利,这大唐人都知道。

    只要是把巧克力装上马车,运送到大唐各地,那就是数不完的利润,赚不完的钱。

    商会当然也不会让他们就这样赚取高额的利润,想要赚钱,自然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李象和狄仁杰等人紧锣密鼓的商议之下,一套律令新鲜出炉。

    无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诸如增加商税,限制商人子弟从政等政策。

    永徽朝的班子,也正在向下一代进行平稳过渡转移。

    其实永徽朝的核心也就是那几个东宫旧臣,诸如赵节和杜荷,这俩人也都不是贪恋权势的人,完全是出于和李承乾这么多年的感情才勉为其难地肩负起责任。

    所以对于卸任这件事,两人也不是十分抗拒。

    另外的核心就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了。

    原本的历史上,房玄龄在贞观年间就过世了。

    但现在由于孙思邈坐镇长安,所以老房身体也比较健康,暂时还没有生命问题,活的也活蹦乱跳的。

    然而到了下一代,他和长孙无忌也应该退出权力中枢了。

    长孙无忌倒是有些不舍,但在李世民和他谈过话之后,他便欣然地决定急流勇退,把未来留给年轻人。

    永徽五年也在全国欢庆之中度过,随之而来的,是永徽六年。

    过年之后,李愔也没有离开。

    按照他的话说,那就是要在长安留着,目送他的兄长登基。

    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之后,李承乾决定过完这个永徽六年,在第二年的元日大朝会上进行内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