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五百五十四章 再偷溜

第五百五十四章 再偷溜

    妙真:……

    她只当什么都没看见,上前伸出碗。

    老道长很喜欢妙真,所以给了她一大勺菜,里面还有好几块从潘筠那里抖下来的肉片。

    妙真乖巧的道谢后离开,默默地想,所以这有什么用呢?

    抖掉的肉和菜转了一个弯,最后还是到了潘筠的碗里。

    妙真倒给她不少菜,撕开一个馒头,把一半递给正低头猛吃的潘小黑:“小师叔,我觉得小黑最近饭量见涨。”

    潘筠:“它修为长进了,所以胃口比以前好。”

    潘筠把一个馒头掰开,往里怼了两筷白菜和两块肉,放进潘小黑的两个爪子里。

    学宫食堂有一点好,菜色清淡,油盐绝对不会超标,所以啊,整座学宫,从老师到学生,就没一个胖子。

    也很适合猫的口味。

    潘小黑吃得津津有味。

    潘筠看着它,怀疑它就是因此喜欢上猫身,不再心心念念想着回归本体。

    毕竟,猫可以品尝天下美食,灵境可没这个能力。

    潘筠嘴角微翘,果然,欲望难消,却易生。

    潘小黑现在胃口大涨,对自己的饮食也关注起来:【出门历练,我们是不是要多准备一些干粮?】

    潘筠:【谁出门历练准备干粮啊,出门在外,当然是要多准备钱,然后尝尽所经之处的美食了。】

    潘小黑:【你有钱吗?】

    潘筠一顿,抬头看向妙真:“最近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适合我吗?”

    妙真想了想后道:“昨天休沐,我们下山又碰到了上次见到的那求符的富家公子,他又来求驱邪符了。”

    潘筠:“他们家是有多邪,才一个月来两趟?”

    妙真:“我经过他们身边时听他们主仆议论,还打算花重金请一个道士回去看看呢。”

    潘筠:“重金是多重?”

    妙真伸出一根手指:“上限一百两。”

    那的确是相当的多。

    因为,即便是龙虎山上有一些名气的道士,上门底价也就二十两而已。

    一般点的,比如她这样的,没有在民间打出太大的名气的,却又有道职在身的,底价十两;

    像妙真,五两!

    妙和和陶岩柏法事做得更不好,成绩单都不出彩的,更是一二两就能请。

    这个价目表在学宫学生们之间流传,大家私底下都很遵照这个价目表喊价。

    据说几十年了,这个价格从未变过,物价稳定得很,户部都要甘拜下风。

    潘筠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上门是不可能上门的,但她可以卖符。

    潘筠回去就漱口净手打坐,然后一张金粉符纸,开始画辟邪符。

    符文顺畅落笔,笔抬符成,灵光闪过,元力牢牢地抓住灵气,隐于符文之间,一张辟邪符就算成了。

    潘筠自己欣赏了一下,满意不已。

    金箔符纸更加珍贵,潘筠打算留着关键时候骗……哦不,是引诱,所以没动。

    她拿出普通的符纸,挥挥洒洒画了有十张辟邪符。

    将符纸收好,天还是没黑,她这才按纳下情绪,跑去斗姆殿搞卫生。

    斗姆殿值守的师兄默默看了她一会儿,将扫把递给她。

    潘筠立刻接过,笑嘻嘻的:“师兄,这三日都是你替我打扫的吗?”

    师兄面无表情:“偶尔妙真师妹也过来帮忙,不过他们替你的这三天可不算在你的罚期之内,所谓罚,须得亲力亲为,我们和刑法堂那帮人可不一样,这是真人亲自下令惩处……”

    潘筠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我懂,我懂,这三天顺延,我一定将罚期都补上。”

    师兄这才点头,挥手道:“去打扫吧,还有,烛台也要擦一遍。”

    潘筠应下。

    这一干就干到天黑。

    她从斗姆殿出来,路上已经没什么人,大家都回屋清修或是酝酿睡意了。

    偶尔有人与她擦肩而过,也是练功回来晚的,脚步匆匆。

    潘筠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围墙边。

    她快速的左右一看,没发现人,立即就飞身而起,手在围墙上一攀就飞跃过去,而后轻巧的落地。

    这边是大上清宫,从三十六雷殿和天皇殿之间的甬道穿过去便是后土殿。

    潘筠不是第一次偷溜出宫,知道前面两个大殿都有值守的师兄师姐,且修为还不低。

    这里和斗姆殿不一样。

    斗姆殿是在学宫之内,值守的师兄师姐多为四年生和五年生,大上清宫不仅是学宫的前院,更是一座单独接纳香客进香的道宫,所以里面的师兄师姐都是早就毕业且有道职的。

    简而言之,他们要么理论思想过硬,要么功夫修为出彩。

    潘筠每次经过这里都要蹑手蹑脚。

    她学着潘小黑,脚步无声的穿过,到了龙虎门的围墙边,直接踩着墙壁飞身而上,手一攀便如大鹰展翅般轻巧的落地。

    她看了一眼高高的墙头,开心的回头,便与昏黄月光中一个人对上目光。

    潘筠:“李师兄?大半夜的不睡觉,你偷溜出宫做什么?”

    李文英:“……你倒是会倒打一耙,你要不要看看位置?我是面朝龙虎门,显然是公干回来晚了,你才是面朝上清镇,一副偷溜下山的模样。”

    李文英哼哼:“说,你偷溜出宫干什么?”

    一刻钟之后,俩人出现在上清镇的街头。

    和清冷安静下来的学宫不同,上清镇还是热闹时候。

    街上叫卖的,吃饭的,喝茶的,谈天交换信息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安静瞬变热闹,让潘筠有隔世之感。

    潘筠扭头去看李文英,不解:“这么热闹,你怎么舍得回宫的?”

    李文英上下打量她,乐道:“我又不是小孩子,并不是那么喜欢热闹。”

    潘筠嘀咕:“我也不是。”

    李文英将手背在身后,问道:“你要找的人在哪儿?”

    潘筠看了一眼热闹的大街,直接往里走:“在全上清镇最好的酒楼里。”

    富家公子怎能不住在平安酒楼里呢?

    潘筠直接找酒楼里的伙计打听。

    伙计快速看了一眼李文英,就指着后院道:“那位贵客住在后院乙三房。”

    俩人当即找过去,潘筠一直扭头看李文英。

    李文英目不斜视的伸手推开她的脑袋,掰正后道:“小心把脖子扭断了。”

    潘筠:“李师兄,这家酒楼莫非是你的?”

    声音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了,惹得李文英都不由偏头看了一眼她:“不是,跟我毫无关系,你怎么不那么高兴了?”

    “感觉心口缺失了一块,我本来想跟你做异父异母的亲兄妹的。”潘筠目光有些忧伤。

    李文英:“……你四师姐没与你说吗?上清镇里最好的店都是天师府开的。”

    他虚空点了点眼前的酒楼:“平安酒楼、神仙楼、霓裳楼,还有沿街两边的铺面,七成属于天师府,余下三成,一成是第三姓,两成是张家各房的产业。”

    潘筠嘴巴微张,沉声道:“原来我和四师姐真的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啊。”

    李文英不由笑出声来。

    虽然是玩笑话,但……天师府和张家可真有钱啊。

    难怪江南的大土豪们都圈地圈人,张家却能一直置身事外,因为他们根本就用不着。

    潘筠喃喃:“打铁还得自身硬啊,有一门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张家能超然物外,不去争夺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就是因为这整个上清镇都是他们建设的,又有符箓和法剑在手,完全可以不靠土地吃饭。

    李文英听到了她的嘀咕声,笑了笑道:“不然,你以为学宫这么多弟子,只靠你们交的那点束脩就够维持了吗?”

    他道:“光是你们的吃穿便耗费不少,更不要说各种修炼的资源了。而除了学宫之外,天师府还要维持各地道纪司的运转,手底下养着一大批人,你觉得凭朝廷拨的那点款项就能养活这么多道士了?”

    潘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李文英冲她笑了笑道:“百官对僧道颇有微词,虽说儒道释早混杂在一处,个体论及道都受三方思想影响,但只要在整体上谈论这件事,百官莫不想取缔僧道。

    道衍多厉害,靖难功臣,太宗心腹,他在朝时,百官无不信服,结果晚年一本《道余录》让他断亲绝友,他功勋如此,百年之后依旧因为身份和一本《道余录》被泯然于史,何况我等?”

    “朝廷拨的钱勉强养着在职的道士,而天下道士除了有职的道士外,还有许多无职和拿不到度牒的,天师府要管理他们、要支助他们,那就得有足够多的钱。”

    并不是拿不到度牒的僧道就不是僧道。

    朝廷和民间都需要给他们一点生存空间,丁是丁卯是卯,只会将矛盾激化。

    作为天下道士的管理机构,天师府的职责之一就是管控天下道士的动向,不让他们作乱,维持稳定。

    而维稳,就得花钱。

    一个道士,学道二十年,死活就是考不上度牒,天师府就得想办法劝他回家,娶妻生子,孝敬父母,从事生产劳动,为国家纳税。

    什么?

    舍不得道,还要修?

    那没事,可以居家清修。

    道嘛,修身修心,溯本追源,在家清修也是一样的。

    十个道士有九个考不上度牒。

    所以天师府每年都需要拿出一大笔钱扶助无牒道士安身立命。

    就这样,他们还时不时的被官员弹劾,皇帝训斥呢,因为民间滞留无籍的僧道过多。

    潘筠摸着下巴道:“若僧道也缴纳赋税,他们是不是就没有弹劾的理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