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255章 四地皆可?但朱柏不满意!

第255章 四地皆可?但朱柏不满意!

    “爱卿所提及问题最有道理,既如此,朕也向满朝文武讲个明白。”

    “朕且问你,新王登基所行之事以何为优先?”

    朱柏转头轻挑眉,举手投足都带着自信和从容,刘伯温更是没有任何迟疑。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或是百废待兴。”

    “那正在问你,此时的天下是百废待兴之态吗?”

    “皇上登基之前,所行政地区百姓皆以安居乐业,商农牧戏,皆有发展。”

    “南京都城政治建制是否完备?”

    “自然完备。”

    “如此我周边大敌可有威胁?”

    “已无威胁。”

    美美朱柏询问刘伯温都对答如流。可一切也正是朱柏所想。

    “如此我若重新迁移皇都,都城内政建制是否会受到影响?”

    “自然不会,即便皇上不在此,此地仍然可在皇上的圣明之中继续保持运作,朝廷之臣仍会尽心竭力辅佐皇上。”

    “既如此,你难道还不明白?”

    朱柏最后的询问看向了刘伯温。

    二人仅在对视,刘伯温迅速明白了朱柏用意。

    之所以趁此机会迁移皇都,正是因为都城政务建制皆已完备。

    既如此便可发展双建制政务,日后周边若当真存在敌人,或是自己百年之后,若是明朝有衰弱之机。

    即便新的都城失守,此旧都仍然有完备建制,却也可以退之于此。

    继续实施先帝的对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待到兵马强壮,养精蓄锐过后,再次平定叛乱。

    换句话说,此战略可以在明朝整体衰败之后仍然为明朝续命至少两百年。

    就连刘伯温都为之惊叹,他说什么也未曾想到朱柏的战略目光竟以达到如此长远的地步。

    他且相信朱柏在政期间明朝只会越来越好,可没有人能保证皇帝百年之后,明朝是否衰弱。

    如此,刘伯温也没有了任何阻拦,便是和大臣一起商讨。

    “长安或许可以。”

    “我看武昌或是再往南边等地也确实不错。”

    “是啊,是啊,应该选择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地方。”

    众位大臣更是议论纷纷,就此问题足足讨论了两个时辰。

    最终朝廷文武百官一致敲定,所选出来的地方仅仅只有四个。

    长安,武昌,广州和北平。

    刘伯温更是利用毛笔将这四处地点里标记了起来。

    将整体地图再次呈现给了朱柏。

    朱柏斜靠在龙椅之上,看着所选定的四处地点,朱柏陷入了沉思。

    这四处地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位置。

    然文武群臣已经选定自然有他们的理由,索性暂且听听,看看他们的意见。

    “朕看了诸位臣工给予的建议,却不知各位为何敲定此四处地界啊?”

    其中叶琛首当其冲,连忙上前一拜再拜。

    “皇上,长安之地便是自古以来秦唐之皇都,自古强盛之国皆涉猎此处。”

    “且长安之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皇上以此立都便可以中原为主,实施集权制度,从而统筹天下正义更能位列其中。”

    “又加此地气候适宜,皇都迁徙,百姓耕种,商人运作,皆是上等之地。”

    “与各州之间连通自如,着实为中原心脏之地界,此地龙脉辽阔渊远,我大明王朝政治强盛,以此地为都即为永昌。”

    别称此言确实有道理,有了这个开头,众位大臣也放下戒备,更是畅所欲言。

    “皇上,如此,北平之地如何?”

    “此地虽小,却更适合为皇都,自战国燕国时期便已将此地设为都城,且此地更与现今朝廷对立。”

    “其地是一南一北,便可掌握我大明朝万邦之地,况且以北部平原为主,季节气候仍为上等。”

    “且此地离蒙古更近,我皇朝之兵更可以在此地对蒙古之地形成制约,此为战略要地,以皇都为首。自然可行。”

    “此地居北其游牧民族或是邻国之敌,自古以来皆虎视眈眈,如今已圣上宏威,早已平定叛乱。”

    “然此地仍然为我明境重中之重,不可疏忽!”

    众位议论纷纷,皆有各自想法。

    “皇上,广州之地也为要点,虽为我明朝南部,蓝旗面靠海,水位极深,且港口众多。”

    “今后必是以海上贸易为主的战略要地,且气候适宜,民间耕种劳作更有所及,以民为本,实为上策呀。”

    “如今我明朝影响已经宏彻九州,与周边国际贸易联通必走海路。”

    “广州之地得天独厚,自然更为适宜,古来有唐太宗丝绸之路,如今皇上也可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我明朝影响再次扩大。”

    终于在最后,刘伯温站了出来。

    既然各位对地方的地理条件都有各自的理解,那武昌,岂不是更为合适?

    “既然众位臣工皆有想法,那臣更有所预言。”

    “武昌之地甚为佳妙,此地更是四季分明,雨水充分可使百姓免于干旱之苦,且位临长江,更具渊源之龙脉。”

    “其周边地势皆有环山四起,对于我明朝来说更是易守难攻之佳地。”

    “环山一带,日后若起战争,皇上仅需少量部队占据环山,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以民为本可使民生修养生息,以军为本,更是用兵良备,以朝为本,新旧两都皆以向南,可对南面诸国成制衡之态。”

    “实在三全其美呀!”

    刘伯温给出自己的想法。

    满朝文武更是畅所欲言。

    他们各自对于自己所选之境地皆有理解,但其中长安、北平者众多。

    他们所言各有道理,但朱柏和他们却完全不同。

    这四处地点反倒令他都不满意,即便有再多优点,可其中不少因素都与自己无关。

    如今大明朝安居乐业,兵精粮足,政治分明,又岂会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

    朱柏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缓缓说道:“众爱卿所言虽合朕心,然此四处地界皆不是朕之所望。”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决心。群臣闻言,纷纷愣住,不明白皇上这句话的意思。

    “不知各位还有其他想法否?”朱柏再次开口问道,目光依旧扫视着众人。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答话。他们实在想不出皇上心目中理想的迁都之地究竟在哪里。

    朱柏见状,心中不禁有些失望。这些大臣们虽然忠心耿耿,但有时候思维还是过于局限。他站起身来,走到朝堂中央,背负双手,望着远方。

    “朕心中所想,并非仅仅考虑地理、经济或军事等因素。”他缓缓说道,“而是要找到一个能够代表大明未来发展方向的地方。”

    群臣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琢磨着皇上的话意。

    朱柏继续道:“这个地方要有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可以大展宏图;”

    他的话语激昂慷慨,群臣听得热血沸腾。

    然而,他们仍然不知道皇上所说的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

    朱柏看着群臣迷茫的表情,微微一笑,回到了龙椅上坐下,等待着群臣的回应。

    群臣开始议论纷纷,试图从皇上的话语中寻找线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