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季汉刘璋 > 第49章 排兵布阵

第49章 排兵布阵

    正如黄权所意料的一样,刘阖没有困守孤城,而是打算做困兽之斗,派人向刘璋下了战书。

    接到战书的刘璋自无不可,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于是双方约了日期,来日决战。

    夜间众人商议决断后,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天不亮,军中就已是炊烟袅袅,伙夫们准备好了吃食,并在这场大战到来前,杀牛宰羊,大飨士卒,让士卒有一个良好的早餐,在胜负的天平加上一块砝码。

    中军大帐中,刘璋同样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准备着,虽然是作为主帅,但他和普通的士卒一样,同样需要顶盔掼甲。

    此刻他正在吴班的服侍下套上盔甲,对于前身没有经历过太多军事行动的情况下,他感觉身上的盔甲有些沉重了。

    虽然他想模仿一波诸葛武侯,坐个四轮车,葛巾羽扇,指挥全军,摆足一副名士淡然的派头。

    不过后面刘璋仔细想了想,还是算了,战场上刀剑无眼,说不定一支流矢就带走了他的小命。

    还是保险一点比较好,生命诚可贵,他好不容易多活一世。

    穿戴好了盔甲,他按剑走出大帐,已经商议好了今日行动,他手下的众将正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吃完早饭的部曲从辕门走出,往既定的战场上布阵。

    大战在即,空气中都是肃杀之气弥漫,透露着一股紧绷的气息。

    刘璋深吸一口早晨的清气,而后吐出,按捺下蓬勃跳动的心脏和躁动不安的思绪。

    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古典时代的战场,多多少少有些紧张和不安。

    但不过片刻,他冷静了下来,越是遇到大事,在排解之后他反而愈发冷静。

    黄权从一旁走向刘璋,他已等候多时了,身上的装扮同样也是顶盔掼甲,以戎服临事。

    除了黄权,还有高沛这位中郎将。

    按照昨夜的规划,其他众校尉,正在指挥他们手下的部曲,按照筹划好的方位走去。

    只有黄权和高沛,留在刘璋身边出些主意。

    “高卿,公衡,出发吧。”没有过多的对话,刘璋招呼黄权和高沛,骑上侍从牵来的马匹,在亲卫骑兵和步卒的簇拥下,踏向战场。

    “诺。”高沛和黄权拱手应道,同样骑上了马匹,跟随刘璋一起出发。

    骑在马上走向战场的刘璋,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周遭,而是思考起了关于战争这一门斗争的艺术。

    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中,战争虽然残酷,但同样不可或缺,算得上一个没有停歇过的话题。

    战争分为战略和战术,战略从全局态势出发,战术则是从细根末节着手。

    就当前的巴郡反叛形势,从战略上讲,刘璋通过内应占据先机,将夔门、江州这些紧要之处占据,成功将巴郡叛贼逼到一城之地。

    战略方面,刘璋是处于赢面,接下来就是考虑战术了。

    目前两军对垒,从战术上看,刘璋可以不接受刘阖的战书,尽管刘阖的战书言辞污秽,并且羞辱了他的父亲刘焉,存在激怒刘璋对决的意图。

    但刘璋对这些并不在意,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司马老贼在面对诸葛武侯发来的女装挑衅时,不仅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穿上了女装,不去中武侯的激将法。

    在当前局势向刘璋倾斜胜利天平的时候,他只需要驻扎在梁平城外,吊着刘阖,不让他离开梁平,几家大族的军队,以及一些被利益诱惑到这里的渠帅和他们的部曲都挤在这里,梁平粮草必然不足。

    或一月,或三月,刘阖必然破败。

    有时候什么都不做,胜利就会向你招手。

    不过刘璋有其他的想法,他摒弃了坐守耗死刘阖的战术。

    他要堂堂正正的在战场上一举击败刘阖。

    虽然他眼下拿到了朝廷的诏书,算的上是個正牌子的益州牧,不过他的威信不足,有所或缺。

    立威有很多办法,最简单就如同刘焉一样,在初入益州时考虑到没有威信,于是屠戮大族立威,杀到人心畏怕。

    这样做既简单又快捷,就是容易招致如今巴郡的局面,一夫作难,巴郡骚动,险些举郡反叛。

    现在好了,有几家不长眼的大族跳出来反叛,刘璋征伐这些人是名正而言顺,不会轻易落人口实。

    这也是他到现在都没有去颁布只诛首恶、余者不问,招抚反叛大族命令的原因。

    另外他还有一个方面的考虑,在叛军弱势的情况下,面对反叛这类灭门的罪行,他事先言明只诛首恶的话,怕是会被人看轻,他人只会以为他有所畏惧。

    赦免什么的,宽大处理的什么的,刘璋纵使有这个心,现在也不会宣扬出去,等战争胜利后,颁下赦令,那样的恩惠才叫恩惠。

    战争前言明,反叛的人只会以为他们是凭自己的本事拿到的赦令,不会对刘璋心存感恩。

    当然一切得先赢了再说。

    容不得刘璋过多思考,他已经来到了今日布阵的主帅所属位置。

    这是一处高地,虽不是很高,但对当前的战场来说,足以看清两军的态势,非常适合做主帅的站位。

    “咚。”

    “咚。”

    一声又一声雄浑壮烈的鼓声响起,敲鼓的壮汉赤裸着上身,在这雾气还没完全消散,颇有些清寒的早上,他挥舞着鼓槌敲击在牛皮军鼓,一番激烈的敲击运动下来,身上竟是冒起了丝丝白烟。

    在这响彻方圆数里的鼓声中,刘璋麾下的士卒,正在甘宁、泠苞、徐猛、袭肃这些校尉的指挥下,听从什长、伍长的命令按规定站到对应的位置。

    常言道:‘阵而后战。’古典战争在打仗之前需要排兵布阵,形成有序的阵型,然后再去战斗。

    军队作为特殊的暴力机构,不是依靠个人的武勇进行斗争,而是将士卒组织起来,用严格的训练,将一团乱麻的士卒形成阵型,互相配合,发挥出强而有力的凝聚力和推进力。

    用阵法可以将同样人数的士卒的战斗能力成指数的提升。

    虽是如此,但不可过多的去依靠阵法,某位安眠在西湖畔的大佬曾经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阵法这种东西,不过是用兵的常规,最重要的是根据敌情巧妙运行兵力和阵势,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可惜刘璋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他听从高沛的建议,老老实实的布阵。

    举目望去,他麾下的军队,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一共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阵型前端两侧微微凸起,而他这个主帅的位置是位于战阵中后方。

    ‘鱼鳞阵。’

    在己方士卒军事训练和战斗技巧占优势的情况下,刘璋摆出的是典型进攻阵型的鱼鳞阵,兵力按照阶梯的样式次序布置,前端微凹属于进攻阵势,集中的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

    鱼鳞阵用在进攻虽然称得上完美,但有个不小的缺点,那就是尾部比较薄弱,所以刘璋派了吴懿去坐镇后方。

    有蜀汉的车骑将军在身后,自当保无虞。

    打量完了自家的布阵,刘璋看向前方叛军的军力和布阵,叛军军力估摸着一万八千人上下,比他兵力稍多,他今日布阵的有一万五千人,高沛手下兵力用于留守大营,虽然兵力虽少于敌军,但他手下士卒久习武事,不是乌合之众的叛军能比。

    至于叛军的布阵。

    “咦。”他不由露出笑意,当真是巧了,刘阖布的也是呈进攻态势的鱼鳞阵。

    弄得倒像是一个师父教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