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语讲完,荀攸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对王爵一事不是十分的上心,没有像校尉李休那一票拥护的人一样展露笑颜,而是皱着眉头讨论着王爵的事情。
乱世之中,他人的好意临门,多半要细想好意之下,究竟是藏着怎样的盘算,不然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数完钱还向别人致谢,那就蠢不可及了。
面对曹操下的这一步子棋,看似好意,实则恶意满满的妙棋,荀攸思索起了谋画这招妙棋的人物,他自觉下棋之人甚是不凡,智谋当不下他也。
‘当不是出自堂叔文若之手。’
荀攸否定了荀彧是下这招妙棋的棋手,他对这位堂叔很是熟悉,荀彧存着一份忠汉之心,不会去做戕害忠烈的事情来,尤其是他的明公刘璋为国讨贼、诛除李郭,于朝廷社稷立有功勋,荀彧断然不会给出这样一条计策,对刘璋下黑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荀攸半眯起了眼睛,他打算等会议散后,同刘璋讨论一下在许都安插间细的事情,好对许都的朝局走向能把握一二。
只是说是间细,但安插在许都的人,也不一定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去刺探消息,间细也可光明正大的立身于朝堂之上,明面上是朝臣,暗地里是他们的探子。
这里说不得间细不用派遣,毕竟据功曹张肃所言,自曹操总览朝政、把控大权后,上下公卿,多有人对曹操的所作所为不满,以曹操不过是一介阉宦之后,出身不清不白的东西,也敢凌驾于众人之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即是要襄佐明公争霸天下、决一寰宇,敌情刺探、消息往来必须顺畅无阻,且能深入敌之腹心,对敌人的举动能早些察觉,料敌预先。
‘许都,邺城。’
荀攸在心中默默的给出了两个优先级最高的要点,许都,天子所在,邺城,盟主袁本初所居,对于许都和邺城的动向和举动,必须有间细死死的盯着、传递最新的消息到关中才行。
“文和,你意下如何?”刘璋点头应下了荀攸的话,还是未曾做出决断的他,向着贾诩望去,他想知道贾诩的看法。
“诩之所想,与荀君一般无二。”贾诩附和了一句,他极是认可荀攸的意见,正所谓智者所见略同,贾诩和荀攸二人的意见也就大差不差了。
不过贾诩还有一二点自己的看法:“即是曹孟德把控朝局,有嘉赏明公为王的意图,到时候天使往来,不管明公受与不受,都将为宇内所知,这是一招阳谋……明公就算拒绝了王爵之赏,但曹孟德的计策还是会成功,此无解之谋。”
“是以受与不受,唯明公定夺。”在说完自己的看法后,贾诩没有给出王爵之封受与不受的定论,他滑溜的将决定权抛给了刘璋。
‘果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在手,妙用无穷。’刘璋闻听到贾诩的话,他心中沉沉的感慨了一声。
曹孟德假借天子的手,赐他以王爵,熟悉历史的刘璋第一时间就明了,曹孟德这是把他放在火炉上烤,就像历史上孙权暗搓搓的建议曹操早正大位、篡取汉室,曹操吐槽了一句孙权的不怀好意:‘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身处乱世,刘璋知道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做人要低调,安全最重要,但现在他想低调也低调不成了,曹操一门心思的给他造势,帮他扬名天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元朝末年的吃鸡大赛中成功吃鸡,明太祖高皇帝朱重八所依仗的九字真言,是刘璋争雄天下的信条,但现在信条有被打破的迹象了。
而贾诩之见,认为蜀王之封,受与不受,结果都一样。让刘璋莫名想起了一句后世的至理名言:‘就像被强奸,既然不能反抗,就应该学会享受。’
‘当真是奸雄,出手不凡。’刘璋不得不承认,曹操的确有两把刷子,也难怪曹操历史上能一统北方,鞭挞宇内,将刘备这个人杰弄得东奔西走、窘迫非常。
“曹孟德非是好意,蜀王之封,吾自当拒之,不从曹孟德之意也。”刘璋总结陈词,他打算拒绝掉后面天子使者颁下的蜀王之封。
虽是对蜀王之封,如贾诩所言,刘璋接受或者不接受,曹操的目的都将达成,把刘璋放在火炉上烘烤,但刘璋还是打算拒绝,毕竟接受和不接受之间还是有点区别的。
若是接受了王爵之封,天下诸侯当是会对关中投以最炽热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刘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刘璋若是拒绝了蜀王之封,盯着他的人当是会少上一些,天下诸侯也不会过分关注于他。
刘璋给出了定夺,随着他的话脱口而出,堂下众人,有人神色失望,有人点头认可,但都没有再有人出席进言,盖因以刘璋如今的威势,他所做的决定,少有人敢予以否决,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事情有了定论,一众文武各自散去,关中初定,事务繁杂,所需料理的事情还有很多,众人也没有太多的闲暇,今日不过凑巧遇上大会,论及蜀王之封这一桩事情,才会有这么多人聚集。
“永年,方才如何一言不发,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刘璋向着为他所留的兵曹彭羕,打趣上了一句。
彭羕笑了笑,他从容言道:“我意明公当是心中早有决断,羕言与不言,于事无济,不如悠闲于席位,坐观而已。”
“说说你的见解,吾权且一听。”刘璋问询上了一句,他想听听彭羕的看法,同时用以打开话题。
彭羕收起了脸上的笑意,他端正起了面色,向着刘璋拱手道:“明公受封王爵,不为过矣,愚意当受。”
“哦?”刘璋有些意外,他讶异了一句,毕竟以彭羕的才智,不应当看不清这其中的圈套。
彭羕顿了顿,他朗声道:“然羕以为,区区蜀王,过于卑浅,以明公今时今日之威德,非秦、晋、齐、楚不可称之,若所受王爵之封,为秦王、晋王,那时方可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