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三百八十三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百八十三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朱标并未发言表态。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旦开口,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这些官员猜疑,到时现在开口支持的官员,恐就会当即调转方向,开始指责了,不开口,就已经是开口了。

    黄子澄站在后方。

    他张望的看着四周,脸色青一块红一块。

    最后更是直接憋为了猪肝色。

    因为现在近乎所有官员,都站在了夏之白一方,看似对当下制度的维护,其实实则是什么心思,他们都是明白人,又岂会真有谁看不清楚?

    只是他心中也颇为无奈。

    他有时候真的很想将夏之白的脑袋敲开,去看一看,夏之白的脑袋究竟装着什么,为什么总能有这么多奇思妙想,而且还总是这么别出心裁,跟他们既有的思绪截然不同,甚至是让他们仅仅是一听,就不由叹为观止。

    这实在让人望尘莫及。

    他也很纳闷。

    他自认饱读各类书籍,又有名师辅佐,哪里比夏之白差了?

    夏之白读过的书,他也读过,夏之白没有读过的书,他同样读过,但就算让他翻遍宋史,翻遍元代典籍,他都始终不觉得自己能想到夏之白想的这些。

    甚至连往这个方向想都不行。

    夏之白却不仅会想,还会想的很完善,甚至不止有个雏形,甚至还会给出相对细致的规划,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夏之白如今涉猎到的方向很惊人,已经从事了商业,还兼顾了一些军事,如今又大手一挥,插手到了经济体制。

    他究竟想干什么?

    他难道真想改变大明整个体制?

    就连黄子澄自己都没察觉到,在被夏之白一次次的踩压下,他的心态已越发失衡了。

    甚至变得有点歇斯底里。

    他不服。

    却又比不过。

    这种痛苦跟挣扎萦绕着,让黄子澄整个人都虚脱了。

    良久。

    黄子澄站出来道:“殿下,臣斗胆提出一些异议,夏学士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在臣看来,实施性不大,一来朝廷上下想因此改变,恐没有那么容易,如今整个天下,都已适应了当下的体制,若是又匆忙改变,只怕会引得人心惶惶。”

    “毕竟元代便是这么朝令夕改的。”

    “再则。”

    “百姓也不会乐意接受。”

    “以臣之见,相较于纸币,百姓更乐于使用金属货币,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分量,想让百姓接受,必然要投入到大量的金银铜钱,这都是当下朝廷所不能支出的。”

    “另外。”

    “宋元之所以纸币难以盛行。”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便是纸币的伪造,铜钱、银子、金子等货币,那是实打实的,无论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十足的成色,但纸币不一样,只是一张轻薄的纸,要是真有歹人心存歹意,私下大肆伪造,对天下危害极大。”

    “臣认为还是得慎重。”

    “固有政策或许是有些保守了,但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不能去大肆翻动的,这对天下的波动太大了,保守一点,臣看来,并无什么问题,反倒更加安稳,也更加安全。”

    “以不变应万变,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夏之白微微点头。

    他倒是对黄子澄说的话没什么意见。

    造假这种事,的确会是个很大的麻烦,但这是无论如何都规避不了的,就算是铜钱,历朝历代都有私铸的,又何况是纸币?不过只要技术足够高,高到民间仿造不了,那就可以了。

    夏之白淡淡道:“黄大人有心了。”

    “你说的这些,我都有考虑过,至于前面的,本质上就是人的问题,只要人不愿意去推动,自然就推不成,但要是上下齐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至于伪造,这的确是难点。”

    “但若是纸币的技艺足够高,高到让人轻易能分辨出真伪,高到纸币的印造成本高于造钱本身,我相信,世上还敢去冒着风险造假纸币的人应该会少很多,而且朝廷自会对此严惩,甚至是直接施以重刑。”

    “在这方面,我倒是有几分自信。”

    黄子澄冷冷的看了夏之白几眼,又将目光看向了朱标。

    见朱标始终无言语,心中喟然一叹,已知道了殿下的态度,当即选择不再言语,只是脸色越发阴沉了。

    安静半晌。

    朱标这才笑着开口道:“你们的看法孤都知晓了,也都记下了,孤下去后,会好好思考的,大明立国不易,朝廷每项政策的颁布都如履薄冰,唯恐让天下人不满,但有时又没有太多办法,路,总要自己去走的。”

    “孤对夏之白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很欣慰。”

    “孤也希望日后你们能多效仿。”

    “天下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有时候多一种其他角度的声音,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大明数千万人,若是能齐心协力,孤相信,没有任何事是做不到的。”

    “你们下去后,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册,到时一并送来。”

    “若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也可一并写上。”

    “孤来者不拒。”

    朱标大声笑了笑,笑声十分的爽朗。

    他其实已做出了决定。

    大明不能走因循守旧的路,也不能只盯着元代,而是要继往开来,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大地上,建立起一个更加璀璨辉煌的朝代,这个朝代将是大明所有君臣的努力方向。

    朱同也给了他一个合理改变的理由。

    便是战时有战时的制度,混乱期有混乱期的国度体系,在大治时候,也当有大治的体系,这是随着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的,不能直接定死,而这就让朱标有了说服朱元璋的借口跟勇气。

    他将这些官员叫来,就是想让他们替自己寻一个理由。

    如今理由已经找到了。

    而他将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阴影。

    他要堂堂正正的发表自己的政见想法,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并据理力争,并大声的告诉朱元璋,他这个长子,这个大明的储君,并非只能被护在父皇的羽翼下,而是真能在日后扛起大明这一片天。

    他也要向世上证明,他朱标值得世人效忠。

    前面方孝孺跑出来了,已经被黄子澄击毙了,发现晚了,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