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305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第305章 林三七被迫收徒

    林三七看着现场众多老前辈,认真说道:

    “所以不要动不动说什么老祖宗,老祖宗太多了,咱们多民族国家认不过来。中医是几千年来不断修改,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不是抱着一个老祖宗的墓碑原地踏步的。”

    有一名中层干部不服气了,反驳道:

    “中医有中医的一套规矩,西医有西医的一套方法,小林科长,你如果要把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病,最终会沦落到不中不洋,不伦不类,不西不中,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林三七挠挠头,尴尬地笑道:

    “为什么可笑?我觉得中西医结合这个提议非常好啊,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发挥出来,结合起来,这样对疾病绝对是全方向打击,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啊。”

    说到这里,林三七心想,某感冒药生产厂家应该给他代言费。

    又有一名中层干部不服气了:

    “小林同志,你还年轻,你以为你是谁啊?哪怕要改革中医也轮不到你来改,你这样很容易让我们首都中医院陷入尴尬,被全国中医界同仁臭骂的。”

    一部二十四史,只要是改革派人物都没有好下场,所以这也极大限制了改革人物的产生。(由此可见我国第二代核心的伟大和勇敢)

    林三七清了清嗓子:

    “咳咳,我可是施今墨、萧友龙、丁仲英、韩帮绪等12位老爷子的亲传弟子,我想我这辈份比你们都高一辈,放眼国内谁能比我更高?师承12门派,你们还觉得我不够资格代表中医?”

    这话一出,现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吐血了。

    真要这么算起来,林三七绝对是目前国内中医界“师叔辈”的存在。

    因为12位老国宝代表的是目前主流的12个中医流派,徒子徒孙遍布全国各地,老国宝们是“师祖辈”的话,林三七那就是全国大多数中医师的师叔。

    纪副院长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大家都别吵了,咱们这个肺痨科目前只是搞搞试点,还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呢。如果林三七同志治病失败了,那万事休矣。

    如果林三七真能治愈肺痨,我们中医院那就能一飞冲天,到时在场的每一位都是有功劳的。大不了我们对外宣称的时候,就说是中医的胜利,这样我们首都中医院的里子面子都有了嘛。”

    大伙儿一听到功劳,眼睛都亮了。

    只要有功劳,只要有好处,只要能在未来官职提一提,那什么中医西医的,去他娘的。

    不得不说,纪副院长做为官场老油条,还是精准掌握了众人的小心思,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全是他娘的一肚子生意。

    “那,我们中医院就试试?”

    “行,那就按小林科长的意思来,不过没出成绩前先保密!”

    “我赞同肺痨科的变革。”

    纪副院长和林三七相视一眼,都无奈地苦笑起来。

    ……

    ……

    “首都中医院肺痨科”的牌子放在一边。

    施今墨老爷子正在用毛笔认真书写第二个匾额:首都中医院结核病防治中心。

    而在另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份中医院抬头的红头文件,上面写着:

    “兹任命林三七同志为肺痨科科主任(代),试用期一年。”

    沈院长在旁边咂着嘴不解地问道:

    “小七,你说肺痨科这个名称咱都能理解,也体现了我们中医院特色,但你为什么一定要挂上一块结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这不伦不类的,也没有红头文件承认。”

    林三七在一边嘿嘿一笑,心想就是因为上头不承认,自己才以写了中医院抬头,否则按他的野心,应该写“国家结核病防治中心”,这样说出去才够威。

    “院长,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先抢占先机。肺痨是我们中医传统的称呼,如果我们将来总结经验,要全国、全世界推广,必须要亮出肺结核的名称。

    所以与其这名称将来被别人抢了先,还不如我们先占了‘结核病防治中心’的牌子,要不是咱们还不够格,我都想挂‘中华结核病医院’呢。”

    林三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如果可以,结核病专科将来完全可以独立成院,那他也能捞个院长当当不是?

    如果更进一步,结核病医院还可以晋升为“传染病医院”,或者“胸科医院”、“肺科医院”等等。

    真到了独立建院的那一天,也算是林三七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的一份贡献吧?

    关键是有利益呀,林三七当院长了,那进什么中药材,多少种类多少数量那还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到时岂不是可以上下其手,源源不断搞药材了。

    施老爷子最后一笔写完,林三七在一边已经狂拍马屁了:

    “好,师父你的字妙啊,典雅秀丽,富有古意,这独特的用笔、用墨的技巧,完全超过了董其昌啊。”

    施老爷子呵呵一笑,显然心情很好:

    “你个马屁精,不用如此小心翼翼,对于你采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把西医的检查方式融入到中医诊疗过程中,我们几个老家伙是乐观其成的。

    外国有好东西,我们为啥不用?我们几个思想还不至于如此迂腐。

    就像写字,钢笔就是比毛笔方便呀,随时可以书写;汽车也比马车更快更便捷;甚至当年我去曰本坐的大轮船,总比我们的木头帆船好吧,又不是郑和下西洋时代了。

    关键不在于是中医还是西医,关键是咱们做大夫的一定记住: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林三七低眉顺眼,老老实实回道:

    “记住了师父,你放心吧,我林三七不爱钱。你看看我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给咱们医院搞来了新的X光机,还搞来了全套检测设备,沈院长可一分钱没掏给我呢。”

    沈院长听到后非但没有脸红,反而哼哼冷笑起来:

    “你小子别装高尚,你这肺痨科还没开呢,先把未来媳妇给弄进医院成为正式职工了,你还说你没私心?你是不爱钱,但你爱美人啊!”

    沈院长说完,屋里众人都大笑起来,只有林三七闹了个大红脸。

    潘晔6月份刚毕业,就被中医院特招成了“正式工”,这在以精减人员为主的1960年非常不容易,还是沈院长亲自跑到卫生局才特批下来的。

    相反的,肺痨科新招的其他6个大学毕业生最终只能走“临时工”,顶多就是工资参照正式工来,户口也暂时挂在昌平分院集体户头。

    这已经是沈院长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否则按国家的大政策,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要分配去基层,还要去外地,不能留在首都。

    再过些年,别说大学生了,就连中学生都要开始去外地农村种地了。

    所以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突然出台的,之前肯定是有预兆的。

    就比如大学生工作都安排不了,城市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居民了,那么只能清一色去外地,去基层。

    如果连外地都安排不了工作了,怎么办?还有广大农村天地嘛,这就是后来上山下乡的由来。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大量学生去农村,帮助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人材层次,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太惨了,具体怎么惨可以参考知青回忆录。

    纪副院长这时候也从屋外走了进来,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林三七:

    “小七,给,这24人都是我们中医院的子弟兵,按你的要求,全部都有中学学历,以后可都是你的小徒弟了。”

    在屋里的几位老爷子全部都喷茶了。

    韩帮绪老爷子有点不相信自己耳朵:

    “谁?给林三七当徒弟?我滴妈呀,他自己当徒弟还没学明白呢,就准备当师父了?我说小林,你小子也不怕误人子弟?”

    林三七同样有些尴尬,心想自己还是一个事实上的“实习医生”,开后门的研究生在读,几斤几两心里有数。

    但没办法,当听说林三七准备新开一个“肺痨科”,还招了7名大学生后,中医院内部的职工反对意见很大。

    一个是林三七准备引起西医的一套,本来就有一些传统中医师看不顺眼。

    另外昌平分院(中医院农场)本来就是妥协产物,并没有解决职工子女的就学就业难题,导致职工子女都找不到工作。

    虽然中医院为了照顾他们,让这些小年轻种田种地来换取粮食。

    但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职工们又开始不安份了,觉得自己子女荒废了,于是吵着要中医院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刚巧林三七的肺痨科一开,需要一批医生护士。

    林三七是想国家成立一套肺结核诊疗规范,方便以后全国推广的,所以想招一些素质更高的大学生。

    这下好了,捅了马蜂窝了,职工们认为林科长宁可要外人,也不要自己人,是吃里扒外。

    最后还是沈院长拍板,让林三七在职工子弟中招一批“徒弟”,这才递上来这24人名单。

    这让林三七在暗中感叹,在这个国家想做点事情太难了,人情社会尽是人情……

    看到韩老爷子的调侃,林三七反将道:

    “老爷子,这些年轻人以后是我的徒弟,那不就是你的徒孙嘛,你可不能藏私呀,有什么看家的本领都得使出来,帮着我带徒弟呀。”

    韩老爷子一挥手打断掉:

    “别介,我们几个老头都说了,你和小晔子是关门弟子,那就是最后两个了,其他人我们绝不再教。你当我们的医术是大白菜啊,随便来个人我们都收。”

    老头心想,要不是我们得靠着你林三七吃饭,就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家伙我们都不愿意收呢。

    林三七听了也无所谓,反正他这次收徒弟是准备全程西医化教学了。

    他手上有现成的教科书,拿出来,让7名大学生,以及24名中医院职工子女学习。

    医学这东西你想学精学深很难,但如果暂时不需要你掌握太多理论知识,只要你会“做”就行,其实难度也不是太高。

    经验医学这玩意儿,只要你多看多听多学多做,自然而然你就掌握了。

    具体可以参考一代神书《赤脚医生手册》。

    这本小册子根本就不教你理论化的东西,教的全部是干货,就是得了什么病,你怎么诊断,然后用什么药怎么治疗,就这么简单。

    林三七都怀疑如果让《赤脚医生手册》的主编来写,那肯定不像烤饺这样的作者,一点不会水,全部都是剧情,绝对快节奏。

    ……

    ……

    第二天,林三七开着大卡车,拉了满满一车的石灰和水泥,让总务科将结核小院重新装修一下,起码路面要硬化,墙壁都要刷上洁白的石灰。

    医院总要有个医院的样子,像个猪圈不就成笑话了嘛。

    工程的事情不用林三七去搞,但培训的事情必须要他亲自来。

    昌平分院的小会议室里,潘晔正在将一份资料分发给在场的第一个人。

    6名在座的大学生分别是张青梅、王玲、耿福兴、朱国平、周文亮、樊自立。

    他们算是倒霉的一批,本来考上大学都是天之骄子,偏偏毕业的时候遇到国家困难,城市人口疏散的风头上,于是没办法落户首都。

    这时候被沈院长以帮忙留在首都为诱惑,一口气挖来了6名西医临床专业大学生。

    本来这批大学生毕业应该是去什么协和呀、铁路总医院呀、数字医院等等这些西医医院。

    中医院历年来都不招大学生,因为中医讲究师承,也就是从职工子女中招工,像林甘草、林杜仲就属于师承的中医子弟,被招进中医院工作。

    除了6名大学生外,就是24名中医院子弟兵。

    这批人占了绝大多数,这时候把小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这中间就有几个月前被狼咬的朱小霞。

    这批“医二代”年龄相对较小,对林三七这位“老师”没有什么抵触。

    毕竟林三七也属于他们医二代其中一员,是自己人。

    而且林三七还是医院中层干部,是科主任,掌握了他们的生死。

    等一年试用期过后,如果林三七点头,那么就可以留下,还有机会转正。

    如果林三七摇头,觉得没有学医天赋,那这人就要被直接清退,继续回去农场种地,这际遇可就天差地别了。

    林三七见所有资料都发给了众人,这才拍拍掌说道:

    “好,大家都拿到了肺结核两份资料,一份呢是偏理论的教学知识,另一份则是偏实操的临床指南,首先,需要大家回去后将这两份资料全部背得滚瓜烂熟。”

    林三七一说,包括潘晔在内的7名大学生没有多余表情,反而迫不及待翻看起来资料来。

    24名医二代却一个个都唉声叹气起来,这整整50多页的资料,对没有西医临床基础的人来说,分明跟天书没有什么区别。

    “林哥,太难了,这么多资料……”

    “是啊林科长,上面好多知识点我们都看不懂啊……”

    林三七不是严历的人,这时候笑着说道:

    “没办法,咱们这肺痨科再过两周就要开业了,现在你们当中大多数都是零基础,我只能用速成的办法。你们先把内容背熟,后面我再教学时,你们就能迅速在脑海里调出资料来。

    今天我们第一天上课,我决定先给你们上上如何正确读取X光胸片。

    胸片能查出肺结核,可以较早发现结核病变,并且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病变的范围、病变组织的形态,以及密度等情况。

    并且,胸片还有助于判断肺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肺部有无空洞等。

    当然诊断是不是结核病,患者还可能要进一步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但胸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也是未来我们写论文需要用到的重要参考数据。

    在读异常胸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胸片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我准备的片子,大家仔细看……”

    光是胸片,林三七就教了3天。

    林三七不但教学生们如何读胸片,另外他还将中医院得了肺痨的8名病人全部都请来,成为了首批实验品,目标是理论联系临床,一边教学,一边治病。

    (还好不是大体老师)

    林三七还亲自教导学员们怎么操作X光机,如何拍片。

    拍片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林三七不要学生们掌握成像理论,也不要他们学会维修机器,只要学会怎么拍就行了。

    比如怎么正确抱着胸片架,怎么对准,怎么按开关,怎么样更换感应盒,怎么样洗胶片等等。

    2022年曾经有一个投诉,一家乡镇医院,病人拍片的时候发现,给他拍X光的操作者不是医生,居然是一个小孩。

    后来才知道,这个14岁的小孩是医生的孩子,当时医生临时有事走开了,让自己孩子帮忙拍几张X光片。

    由此可见,其实纯拍片并不难。

    学会拍X光片还不够,林三七还要教学员们如何正确使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痰涂片和培养等等。

    在病人的痰液或病变部位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肺结核诊断金标准,所以这个检测非常重要,林三七要求人人都学会。

    他的目标,就是这31个人就是首批肺结核黄埔军校一期生。

    将来国内的结核病靠他林三七是靠不住的,他只要把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星星之火,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燎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