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早安大明 > 第288章  长威伯镇压翰林院

第288章  长威伯镇压翰林院

    中进士后,入选庶吉士,张居正的仕途堪称是顺风顺水,甚至偶尔也会出现在嘉靖帝身边起草诏书。

    而高拱乃是翰林院编修,如今正等待时机出头。

    周夏被围在了中间。

    他举起手,“且听我一言!”

    嘈杂声渐渐消散,詹勤冷笑,“且听他如何说。”

    周夏整理了一下方才被拉扯的有些凌乱的衣裳,有人讥讽道:“还记得衣冠?”

    周夏看了那人一眼,换了以前,他定然会和此人争执一番,可此刻他却觉得这一切都无关紧要。

    “此事起源于户部禁止贩卖四书五经到塞外,并说四书五经可令天下政通人和,老师不以为然。”

    “那奸贼!”詹勤冷笑。

    “我先问问。”周夏说道:“四书五经……咱们就说儒学吧!从前汉始,儒学为中原显学至今多年。那么我想问问,这个中原政通人和了吗?”

    詹勤说道:“汉唐至今盛世不绝,这难道不是我儒学之功?”

    “这话叔大如何看?”高拱问道。

    张居正说道:“明君,名臣。”

    周夏在人群中说道:“何为盛世?在我看来至少百姓能填饱肚子方是盛世吧!那么我等看看汉唐至今的盛世,前汉文景之治乃是盛世,发生在何时?汉初!”

    “前唐盛世发生在贞观年间,亦是唐初,可对?”

    “前宋呢?”詹勤问道。

    “前宋,呵呵!”周夏回以一个呵呵,“前宋何时是盛世?”

    “前宋政通人和……”

    “于是修了岳阳楼?”周夏犀利的回击,“外有强敌不知整顿军队,内有三冗无力回天,这便是盛世?”

    詹勤默然。

    “前汉前唐所谓的盛世都发生在王朝之初,为何?”周夏说道:“每逢乱世总是杀的十室九空,王朝兴起时,天下无主之地比比皆是,以至于要鼓励生育。这个盛世的基础为何?田地!人人有地种!”

    张居正轻咦一声,高拱淡淡的道:“倒是有些新意。”

    “这可是儒学之功?”

    “为何不是?”詹勤反驳,“若非我辈辅佐君王,调理阴阳,天下何来的政通人和?”

    “那么当下呢?”周夏目光炯炯的道:“当下难道不是儒学子弟在辅佐君王?可当下的大明北有俺答虎视眈眈,令九边丧胆,东南有倭寇令南方官兵无能为力。这是外患。”

    他看着众人,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沉重的滋味,“当下大明内政如何,我等在翰林院也有所耳闻。流民日增,各地官吏与豪族联手兼并土地,收纳人口,可赋税却不能少。于是便把赋税加于剩下的田地和百姓之上……

    百姓生计越发艰难,以至于丢弃田地沦为流民,或是献出田地,投附豪族……”

    高拱站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的道:“有些意思!”

    “武不能抵御强敌,文不能安定天下,我周夏今日为天下人问你等一句:你等读的圣贤书,读的四书五经,难道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周夏的声音在翰林院回荡着。

    “这样的四书五经,读来作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在何处?谁能回复周某!”

    周夏环视一周,詹勤冷笑,“当今固执己见……”

    “这厮在作死!”张居正冷冷的道。

    当今指的是嘉靖帝,固执己见说的是嘉靖帝和士大夫反目成仇。

    “那么兼并田地的是谁?”周夏问道,“收纳人口的是谁?敢问詹侍读,你可有法子解决此事?”

    詹勤:“……”

    “谁能解决此事?”周夏问道:“谁能从四书五经中,从儒学中找到解决之道?谁?”

    有人喊道:“周夏亵渎圣贤学问……打!”

    瞬间周夏就被人淹没了。

    “狗东西!”张居正忍不住骂道:“说不过别人就动手,娘的!”

    高拱问,“敢出手否?”

    张居正看了他一眼。

    砰砰砰砰砰砰!

    晚些,三个鼻青脸肿的家伙在翰林院外苦笑。

    ……

    翰林院大乱,随即掌院事放话要赶走周夏。

    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师士林。

    周东今日在家等着媒人。

    媒人比约定的时间晚到半个时辰,看着有些为难。

    “周公,不是我说,你家那位大郎君……哎!”媒人叹息,喝了一口茶水,看着忐忑的周东说:“你还不知道?”

    “知道何事?”周东今日都在家中,哪里知晓外界的事儿。

    “你家大郎君今日在翰林院和人起了冲突,被掌院事赶了出来。”媒人没注意周东整个人都呆住了,埋怨道:“陈家本来都说的好好的,可听闻此事后,便反悔了,说再看看。还看什么?只是个借口罢了。周公,周公……”

    周东清醒过来,想到此事对小女儿名声造成的打击,心急如焚,“此事可能挽回?嫁妆多给些也使得。”

    “哎!嫁妆再多,可能敌得过翰林院?陈家都说了,翰林院出来的都是宰辅,你家大郎君得罪了一群未来的宰辅,谁敢娶你家二娘子?”

    媒人走了。

    王氏刚有事儿回来,问道,“媒人呢?”

    “那事……怕是不成了。”周东失魂落魄的道。

    王氏问清了事儿始末,面色涨红,“都说好了,这不是欺负人吗?”

    “可还没交换帖子,就算不得定亲。”周东苦笑,“二娘子那里……你去说说。”

    “大郎那里……”王氏咬牙切齿的道:“怎地这般不懂事啊!”

    “我会和他说。”

    没多久,后院传来了二娘子的低泣声。

    “哎!”

    周东蹲在院子里长吁短叹。

    直至夕阳西下,周夏才回到家中。

    周东嗅到了他身上的酒气,见他鼻青脸肿的模样,顿时就忘记了呵斥,急忙让王氏去找药。

    “不用,就是皮外伤。”

    周东欲言又止,王氏几度想开口,最终看着儿子身上的伤都忍住了。

    晚上两口子躺在床上嘀咕着。

    “大郎估摸着前途渺茫了,他娘,要不那亲事还是作罢,回头为夫去再寻个媒人。这京师那么大,我闺女不说天姿国色,也算是宜家宜室吧!还怕找不到夫君?”

    “可别人一打听,得知二娘子有个得罪了翰林院的兄长,谁还敢和咱们家结亲?”

    “这事儿……哎!”

    “要不,让大郎低个头?”

    “大郎从小就好脸面呢!”

    “那二娘子咋办?”

    “干脆明日我去陈家低个头。”

    “就怕他家不肯。”

    第二日早饭,周夏见妹妹眼睛红肿,父母一脸疲惫之色,便问了缘由。

    终究妹妹没忍住,说了婚事的事儿。

    “儿不孝!”周夏跪下。

    “起来!”周东扶不动儿子,苦笑道:“陈家和咱们家相知多年,为父今日去说说,多半能挽回。”

    可周夏知晓此事很麻烦。

    他去了伯府,把事儿告知了老师。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吃先生的,用先生的,有事儿找先生……理所当然。

    当然,先生若是有事儿,或是没人养老,弟子不出手就会被人骂为忘恩负义。

    “弟子很是愧疚,又觉着……好似被什么捆住了。”

    “大明不只是翰林院能为官。”

    蒋庆之起身,拍拍他的肩膀,“本来我想明日再去翰林院,既然那些人不择手段,那也就无需等了。走!”

    ……

    当蒋庆之和周夏出现在翰林院门外时,消息迅速扩散。

    “陛下,长威伯去了翰林院,翰林院如今人声鼎沸……”

    芮景贤偷瞥了嘉靖帝一眼。

    嘉靖帝看着精神了许多,“昨日弟子被人殴打,今日便打上门去,倒是他的一贯作风。”

    芮景贤说到:“那些人说,今日这场论战,翰林院志在必得。”

    “就没人支持他?”

    “有,昨日一并被打了。”

    “翰林院竟然不动口,而动手。”道爷讥诮的道:“说不过便动手,庆之那娃最喜这等人……随时来报。”

    “是。”

    ……

    翰林院。

    蒋庆之站在院子里,周夏站在侧后方,孙重楼和窦珈蓝一左一右,二人都配着长刀。

    “今日本伯来此,是想问问,翰林院是个说道理的地方,还是个动手的地方。”蒋庆之把前方的数十人视为无物,“动手,那么本伯奉陪。动口,谁来?”

    詹勤上前,拱手,“在下翰林院编修詹勤,昨日下官并未动手。”

    “那么,今日是你与本伯辩驳吗?”蒋庆之问道。

    “是。”昨日后,詹勤和几个同僚研究到了半夜时分,就是为了下一场论战。他开口说道:“汉之前,天下无序,以至于征战不休。”

    蒋庆之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说法。

    詹勤心中一松,按照昨夜的分析,只要开头站稳了,后续他就有把握能一直压制对方。

    “前汉时废黜百家,独尊儒学,这才有了前汉数百年基业……”

    翰林院的人大多神色傲然,自豪感油然而生。

    “等等。”

    蒋庆之叫停了他。

    “长威伯有话说?下官洗耳恭听。”詹勤微笑道,昨夜他们商议过各种应对方式,准备了许多陷阱,就等着蒋庆之往下跳。

    蒋庆之拿出药烟,孙重楼为他点燃,蒋庆之开口道:“前汉盛世乃是文景之治吧?”

    詹勤点头表示认可。

    “那么,文景之治时,前汉用的是什么治国之术?”

    翰林院瞬间静悄悄的。

    蒋庆之的声音缓缓而来,“黄老之术!”

    詹勤笑道:“是黄老之术,可后续不是换了我儒学。正是我儒学……”

    “等等!”蒋庆之再度打断了他,“那么也就是说,黄老之术治国也不逊色于儒学,这个可有疑义?”

    昨夜他们只是分析了儒学的各种利弊,压根就没想到蒋庆之会从别的学说来突破。詹勤面色难看,反击道:“可正因独尊儒学,这才有了前汉数百年国祚。”

    国祚泥煤!

    蒋庆之最反感这群人和自己说什么国祚。

    脑海中鼎爷依旧缓缓转动着。

    “文景之治后,前汉可曾再有盛世?”

    蒋庆之的话就如同是一柄利剑,一下刺穿了詹勤的甲衣。

    他嘴唇蠕动,想反击,可却找不到论据。

    “文景之治积蓄了国力,汉武反击匈奴,这才有了大汉之威。可在此之后,前汉却一路下滑……乃至于有了那番话!”

    蒋庆之看着众人。

    一字一句的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谁来反驳!

    蒋庆之目视众人,“汉武所谓的独尊儒术,可治国用的可是儒术?是儒皮法骨!”

    “前汉真正用儒术治国的乃是汉元帝刘奭。可前汉衰微始于谁?”

    蒋庆之用食指重重的指着地面,“正是刘奭!”

    ……

    “陛下,长威伯说:汉宣帝曾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换成人话便是在说,大汉衰微,始于重用儒术的刘奭!”

    嘉靖帝眯着眼,“翰林院如何?”

    “鸦雀无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