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早安大明 > 第390章 儒家已死,有事烧纸

第390章 儒家已死,有事烧纸

    “马原科举之路颇为坎坷,五次参加春闱,五度落榜。后来便以教书为生。谁知晓他竟然颇有些教书育人的天赋,第三年弟子就中了。由此名声大噪……如今许多贵人都想把自家子弟送去他的私学,不过马原收徒颇为严谨。”

    夏言低声说出了马原的来历。

    当年他曾和马原有过一面之交,“那年老夫曾视察过他的私学,彼时此人尚且年轻,意气风发。如今看着却稳沉多了。”

    稳沉来自于被社会毒打。

    蒋庆之颔首,“马先生此来何事?”

    马原微笑道:“老夫教书多年,闲暇时也曾琢磨过学派之争。有人说独尊儒家不妥,可老夫却以为,若非独尊儒家,千年以来,不知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长威伯以为然否?”

    “若非儒家击败百家,一统诸学,那么中原必然是今日信道家,明日信佛家,后日信纵横家……

    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日子还怎么过?

    今日对周边喊打喊杀,明日撅起屁股任由周边践踏。

    今日宽以待民,明日严苛如法家……”

    马原说道:“如此中原,可有盛世?”

    “果然是马公,这番话说得极好!”

    “正是,若非我儒家,诸子百家轮番登场,中原早就乱套了。”

    “看蒋庆之如何应对。”

    此人果然是来砸场子的,夏言刚想出头,却见蒋庆之拿出药烟,把一头在装药烟的小木匣子上顿着。

    “一句话,一个道理,一个学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落后了。”窦珈蓝弄燃火媒,蒋庆之偏头点燃了药烟。

    “墨学当年便是如此,兼爱非攻,在彼时乱世正当其时。可当人心思稳时,大一统的格局形成。此时再提什么兼爱非攻,就有些不合时宜。”

    马原眸子一缩。

    士子们讶然,甚至是惊呼。

    没人想到蒋庆之会把第一刀捅向了墨学和墨家。

    蒋庆之呼出烟气,看着眼中平静如波的马原,心想若是我后续的话说出来你还能如此,那我是真佩服你的定力。

    “大一统是彼时的呼声,秦顺势而为,一统六国,从此中原王朝建立,赓续不断,到了大明,已然形成了一套规则,而这套规则便被冠以了儒学之名。”

    蒋庆之说道:“何为家?何为学说?学说立足之基是什么?马先生可有教我?”

    反击来了……夏言抚须微笑。

    马原说道:“家乃志同道合者聚合,学说,乃是先贤对当世的见解及解决之道。至于学说立足之基,自然是为国为民。”

    这三个答案几乎不可动摇,哪怕是老夫子重生,在当今的环境下也只能选择这么回答。

    “志同道合者,说得好!”

    “吾辈正是以为国为民为己任,却不知蒋庆之的墨家为了什么。”

    在讥讽声中,蒋庆之说道:“第一,志同道合者,据我所知,各地士大夫兼并土地,吸纳人口不遗余力,以至于朝中和地方赋税枯竭,难以为继。如此,我想问问,这个志同道合的志与道,可是儒家的志与道?”

    马原面色不变,“那只是少数罢了。”

    这种辩论之术他熟得不能再熟了,随口就能打发。

    “老徐。”蒋庆之却笑的很开心。

    徐渭出来一步,“就说京畿一带,地方豪绅兼并田地者十有八九。

    比如说怀柔,上次伯爷去了一趟,顺手查了一番,怀柔地方豪绅兼并田地、收纳人口者,十之有九。

    马先生说只是少数罢了。我想问问,这个少数从何而来?若是马先生精心查过,那还请问是在何处?请马先生说出来,伯府别的不多,还有几个人手,只需数日便能查个水落石出。”

    这个毒舌啊!

    夏言心中叹息,为马原默哀三炷香。

    “马先生,可敢吗?”徐渭继续喷吐毒液。

    马原淡淡的道:“回头老夫自然会过问。”

    徐渭呵呵一笑,“也就是说,马先生并未核实这个消息?把并未核实的消息当做是道理,并教授给弟子,我想问问,这,算不算是误人子弟?”

    卧槽!

    这已经不是喷吐毒液了,而是夺命飞刀。

    胡宗宪觉得马原会和徐渭拼命。

    那些士子们都在等着马原的反击,可马原却默然。

    他的几个弟子交换了个眼色,有些不安。

    这第一战,先生竟输了?

    马原神色依旧,蒋庆之并未顺势追杀,而是继续说道:“何为学说?正如马先生所说的,学问乃是先贤对当世的见解及解决之道。从夫子创立儒学以来,一代代先贤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当世。”

    别说儒学不知与时俱进,从儒学建立开始,就不断有人在对其进行改进,说是与时俱进一点也不为过。

    “可我想问问,为何不断改进的儒学却依旧无法让中原王朝的国祚多延绵些年头?”“兴衰自然有天道。”马原淡淡的道:“一兴一灭,兴衰轮回,这便是道。”

    儒道释三家多年争斗,但也在互相融合。比如说马原的这番话中就充斥着道家的思想。

    “反者道之动吗?”蒋庆之笑了笑,“如此就拿前宋来做例子。前宋亡于三冗,这是史家之言可对?”

    马原点头。

    “有识之士皆看到了这一点。”马原说道,“可天道不可违。”

    “好一个天道。”蒋庆之笑道:“什么事儿没法解决了,自己闯下大祸却不想背负骂名,便把锅往天道脑袋上丢,这便是京师声名大噪的私学山长?”

    蒋庆之呵呵一笑,“三冗谁造成的?”

    不等马原回答,蒋庆之说道:“士大夫!”

    马原嘴唇蠕动,“那是……局势使然。”

    “好一个局势使然。”蒋庆之反击,“冗员、冗兵、冗费。冗员,那些多出来的官员从何而来?”

    蒋庆之看着那些士子,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大宋,“从科举而来,从门荫而来。那些科举出仕的士子,那些门荫子弟可是士大夫中的一员?”

    没人否认。

    “冗兵,前宋以文制武,士大夫们踌躇满志,觉着众正盈朝,天下大治轻而易举,可一旦发生灾荒,他们如何应对?”

    蒋庆之讥诮的道:“他们惧怕灾民谋反,于是把灾民编为厢军,还对此洋洋自得。多年后,他们的后辈不长进,依旧萧规曹随,让前宋军队的规模不断膨胀,每年耗费钱粮无数。”

    “冗费,每年前宋朝中都要拨出大笔钱粮来赏赐官员。那些官员何人?”

    众人都觉得有个答案在呼之欲出。

    “冗员多出来的是士大夫,冗兵是士大夫面对灾情束手无策,便把难题丢给财政,冗费是士大夫们自行分肥……”

    “你这是胡言乱语!”马原见不少士子面色微变,竟然窃窃私语之余,看向自己的眼神不对劲。

    “那么,马先生可有教我?”蒋庆之说道:“那些钱粮去了何处?马先生可能反驳?”

    马原说道:“彼时前宋国势衰微,财力枯竭……”

    “打住。”蒋庆之叹道:“你等做学问就不能踏实些吗?动辄信口开河,说谎不怕下地狱?”

    徐渭上前一步,马原眸子一缩。

    徐渭冷笑道:“可要徐某给你一个前宋赋税的实数?”

    蒋庆之淡淡的道:“你等口头无敌的那一套,在我墨学脚踏实地之前并无存身之地,马先生,还想自取其辱吗?”

    马原呵呵一笑,“原来这便是墨学吗?那么敢问墨学所为何来?”

    “莫要跑题。”蒋庆之淡淡的道:“我们先来复盘,从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执掌中原多年,可多年来中原王朝却逃不过治乱循环的梦魇。

    是谁错了?马先生说这是天道。

    可是天道让士大夫们贪鄙?

    可是天道让士大夫们疯狂兼并土地,吸纳人口?逃避赋税?

    可是天道让士大夫们贪腐,鱼肉百姓?”

    “那不是天道,而是人心!”蒋庆之厉声道:“是贪婪的人心带来了这一切。而儒学的应对是什么?不断强调个人修为。可有用?”

    蒋庆之看着众人,“千年以降,儒家高呼了千年慎独、高呼了千年个人修养,可该贪腐的依旧在贪腐,越来越多。

    该兼并田地、吸纳人口的依旧如故,越来越多。

    为何越是强调这一切,这一切发生的就越多?”

    众人心跳加速,知晓随后蒋庆之将会说出墨家给儒家的定位。

    “那便是,儒学早已成为了一些人谋私利的工具。”蒋庆之说道。

    马原面色剧变,戟指蒋庆之,“竖子,安敢亵渎先贤吗?”

    蒋庆之冷笑道:“千年以降,儒学及儒家为中原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无尽灾难。还恬不知耻的说什么盛世。

    那盛世乃是王朝初立,尚未被儒家腐蚀的结果。与你等何干?恬不知耻的据天功为己有。随后王朝没落,便把罪责丢给帝王,丢给天道。”

    “儒学从它诞生那一刻开始,便不是治国之学,而是修心之学。用修心之学来治国,滑天下之大稽!”蒋庆之斩钉截铁的道。“坏天下者,儒学!害天下者,儒家!”

    李恬出来了,她看着自己的夫君站在那里,虽然个头不算出众,可却自有一种俯瞰众生的傲然和自信。

    蒋庆之抖抖烟灰。

    淡淡的道:

    “儒家已死,有事烧纸!”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