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十八章:陈氏之心

第十八章:陈氏之心

    坐镇辽州,谋反在即。

    仲孙谢不可能这个时候千里迢迢的跑到官渡去面见安国王,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就近原则,去寻找在幽州的陈临安。

    在某种程度上,陈临安的态度也能代表某些程度的陈氏态度。

    毕竟他们是一体的。

    仲孙谢快马加鞭前往幽州寻找陈临安的时候,大隋的“大运河”挖凿还在继续。

    因为“炸药”的使用以及“以雇代役”政策的出现,这一次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没有人指责皇帝的奢靡,更没有人去刺杀皇帝。

    隋朝十分平安的渡过了大业二年。

    大业三年,皇帝坐在大位上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科举制度被进一步使用,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惯例。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样的考核名次也逐渐出现,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发展,像是从前那种“童生”以及“秀才”就可以在县乡担任官吏的事情也开始消失了。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些县乡不再聘请童生担任官吏,后来有些县乡有样学样就开始不再使用秀才了。

    有些特殊的县甚至打出了不要“举人”为小吏的旗号,但很快的这个县的发展就迅速低缓下来,所以这个县就默默的撤回了这样的旗号。

    但人才已经开始流失。

    对于县来说,“举人”的确已经算是一個很不错的学问了。

    大业三年的秋天,皇帝兴致而起,决定在进士考试之后再增加一个额外的考试,这个考试归属于进士考试,一般来讲在上一层考试入选的人不会落选这一次的考试——顶多名次可能差一点。

    那就是在“金銮殿”上进行的考试,也叫做“殿试”。

    殿试的起因也很简单——因为皇帝发现了一个问题。

    大隋现如今能够担任考官的人并不多,而这些人都有大批量的门生,有些人则是会在这个时候看出来自己门生弟子的“字迹”以及书写习惯,继而将自己的弟子排列到前列。

    大业二年的状元和榜眼就是这样抉择出来的,他们的才华比起来二甲的后四名都差了许多,更不必说二甲前列以及探花郎的才华了。

    在皇帝看完了探花郎以及其余几个二甲靠前之人的题卷,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

    所以皇帝就决定在大业三年设置“殿试”,这一次.他要亲自出题,亲自批改一部分的试卷。

    这个决定在某些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因为没有人能知道皇帝到底会改到谁的试卷,又会随即决定看谁的试卷。

    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最恐怖的。

    但凡万一让皇帝看到了一个被他们刻意调换名次的试卷,那么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一个——死。

    这是大业二年血腥的教训。

    当时的皇帝虽然没有办法再次更改名次——毕竟那会让科举制的“可信度”降低,但皇帝下手却一点都没有手段,参与到调换名次中的那几个人在去岁的岁末考核中全部都被批为丁等,而后被黜落。

    今岁的岁初,状元、榜眼的老师已经被查出来贪污,拉到了菜市场门口问斩,而状元和探花也被安置在一个闲置的衙门里面,至今为止还是当年所授予的官职。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两个人的前路已经没了。

    毕竟得罪谁不好,得罪皇帝?

    虽然他们的才华凭借真本事也能进入二甲,但一旦皇帝对你的印象不好,那你就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大业三年,初。

    幽州

    郡守府

    陈临安十分诧异的看向面前的人,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啊?什么意思?”

    “我吗?”

    他有些想笑的说道:“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这个事情你应该去官渡、去京都询问我父亲或者兄长才对。”

    “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是,但凡我没有接到剿灭你的圣旨,而你又没有攻打幽州,那我必然不会动手。”

    陈临安的话语有些意味深长,而仲孙谢也迅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只要圣旨没有抵达幽州,那么陈临安就没有接到圣旨。

    那么该如何阻拦圣旨进入幽州呢?

    在京都到幽州的路上进行拦截。

    陈临安的意思也很明显了,他不想管这些破事,所以只要他不主动招惹,顺带把自己的屁股收拾干净,那他就绝对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虽然这个事情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做出承诺,但这个“默许”已经说明了一些陈氏的态度。

    “仲孙明白了。”

    仲孙谢缓缓的吐了口气,而后轻声道:“前些日子,圣上有旨意下达,要我回京都一趟,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见我。”

    “临安侯多年在这幽州边境,不知有没有需要我带给令兄及家中的事务?我可以顺路将其捎带给令兄。”

    陈临安拍了拍脑袋,然后说道:“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只是有些东西通过驿站寄送的话,的确是不太好,毕竟是私人东西。”

    “既然仲孙郡守顺路,那便劳烦郡守了。”

    风萧萧。

    车马上,仲孙谢一边思索着陈临安的话语,一边想着见到了陈氏如今的长子之后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说法。

    毕竟他不太确定陈氏是否会帮助他,也不太清楚陈氏会不会管这个闲事。

    这毕竟是皇权争夺。

    但陈临安的态度让仲孙谢心里面的紧张缓和了一些,他知道如果陈氏不想见自己,或者敌对自己,那么陈临安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机会,让自己去京都见陈若瀚。

    这是一件好事。

    说明陈氏的态度并不坚定。

    仲孙谢始终相信,只要是人终究会有短板和“价格”的。

    官渡

    陈湛收到来自幽州的传书后,幽幽叹了口气。

    辽州的动静其实在他的预测之内,毕竟陈氏手里的那些“阴影势力”,比如“道卒”“绣衣使者”以及“黑冰台”的势力可是要比“黑衣卫”强大不少。

    那毕竟是好几个朝代的底蕴。

    所以早在仲孙谢出现在他视野里面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仲孙谢”到底是谁,也明白仲孙谢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过是天下罢了。

    只是陈湛并不在乎这些。

    当年杨坚抢夺皇位的时候他没有出手,如今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至少在他看来,一场波及到天下的战争是有必要的。非常有必要的。

    无论胜利的人是谁,利益集团都会大洗牌。

    而当利益集团大洗牌的时候,陈氏才能够趁机出手,从这些“残旧”的势力身上狠狠的撕咬下来一块肉——一块本就属于百姓的肉,然后将这些血肉还给百姓。

    经过大虞近乎三百年的光阴弥漫,原本分散在各个百姓手中的“财富”已经开始朝着那些权贵、统治阶级、甚至是那些世家的手中蔓延了。

    这是必定存在的事情,也是任谁过来都无法解决的事情。

    除非某个人能够活几百年,一直把控着朝堂势力,然后让朝堂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并且这几百年来一直精力充沛不犯任何的错误。

    但凡出现一次错误,但凡出现一次私心,那么这个小小的“种子”就会迅速的生长、发芽。

    所有的“错误”都不可能只出现一次。

    只要第一次出现了,那么日后一定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阐述的不仅仅是“道”,还是天下间所有的“事情”,自然包括了“错误”和“私心”。

    如何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出现错误?

    在他死的那天,才可以盖棺定论,因为他已经死了,就再也无法做出新的“行为”了,那么他的一生就结束了。

    从无限变成了有限,自然就可以判断了。

    财富的汇聚其实就是“土地兼并”,或者说“土地兼并”是财富汇聚的某种代表。

    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个问题无法被解决,不能被解决。

    资本是不是卵生,不是胎生,而是化生。

    同理,财富的汇聚也不是卵生、不是胎生,而是化生。

    只要有人,就会有财富不受控制的汇聚。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解决办法。

    但很可惜,只是“几乎”而已。

    陈氏找到了解决办法——只是可能会比较残酷。

    那就是在财富汇聚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发动一次大洗牌,然后参与到新的财富分配当中——但不为自己牟利,而是通过自己的强大占据一大部分财富,将他们再次分散到民间。

    这件事情只有陈氏能做,也只有陈氏会做。

    所以陈氏才是陈氏。

    而在每一次的财富大洗牌中,陈氏都会有一个坚定的盟友——即当时的那个皇帝。

    为什么?

    因为将这块血肉抛洒到民间,对他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皇帝也是想要这么做的,这个时候他们两个可以说真正左右了天下权势的“势力”站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人能动摇他们的决定。

    陈湛笑了一声,而后看向了远处的方向。

    那么为何大隋的建立没有完成这项任务呢?因为大隋的出现方法与其余的王朝不同。

    秦国出现的时候,他将周朝打碎,并且横扫了其他国家,通过战争完成了财富的洗牌。秦与原本的其他财富拥有者“诸侯”不是一个阵营的。

    汉朝出现的时候,他将秦朝打碎,并且横扫了楚霸王项羽,通过战争完成了财富的洗牌。汉的统治阶级与秦、楚的财富拥有者同样不是一个阵营的。

    大虞出现的时候,将大汉打碎,横扫魏蜀两国,同样是通过战争完成了对财富拥有者的绞杀,最后一个全新的阶级出现。

    但大隋不同。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他本就是“大虞”财富阵营中的一员——甚至他本身就是那个巨大的寡头。

    他建立之后,会对自己的财富动手么?

    当然不会。

    所以隋朝的建立事实上并没有完成财富的重新洗牌,或者说没有完成阶级的更替、统治阶级的替换——杨坚从一人之下变成了万人之上,独孤信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苏威等人的财富只是变多了,但却并没有更换到别人的身上。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陈湛将手中的信放在烛火上点燃,而后微笑着等待。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陈氏手中的刀已经变得锋利而又强大,时刻准备着将那些试图逃跑的“猪”给彻底杀死,而后将血肉再次分撒到民间。

    大业四年,大运河经过三年的修建,已经见到了雏形。

    杨广因此感到十分兴奋,他想要开始着手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了——北境的问题。

    他传召圣旨,催促仲孙谢尽快从北境归来,想要在京都解决这位北境的无冕之王。

    大业五年

    龙舟之上。

    大运河已经开通,浩浩汤汤的河水流淌在这半空之中,杨广站在船头,看着那四周的美景,眼睛中带着满意的神色。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南北自此贯通矣。”

    他不无自得的看向身旁的陈若瀚、宇文化及等人,脸上带着肆意张扬的笑容。

    裴矩上前一步,恭喜着皇帝的谋算即将成功。

    当大运河彻底运行了之后,就是皇帝要对南方官场动手了的时候了,等到那个时候,谁也无法阻止皇帝完成心中的所想所愿。

    大业五年,春夏。

    大雨倾盆落下。

    龙舟上,杨广的神色有些阴沉,他看着裴矩、宇文化及等人开口道:“成涛还未曾回来么?”

    裴矩等人神色也是肃穆:“陛下,陈令首还未曾回来。”

    他们深深的吸了口气:“恐怕.”

    远处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若瀚的身影出现在这龙舟之上,继而走到了杨广面前。

    此时的陈若瀚再也没有从前的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了,反而变得“威严”“肃穆”,像是一个武将,他直接看着杨广,简短有力的说道:“陛下,江南谋逆了。”

    “如今扬州已经不再安全,请陛下迅速返回!”

    江南谋逆?

    杨广眼前一黑,差点昏厥过去,他的额头青筋直跳,那熟悉的暴怒再次侵占了他的理智。

    “给朕调兵!”

    “朕要亲自平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