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23准备

323准备

    吃完晚饭,小王同学钻进了厢房。

    小王同学月信来了,有了新玩具,就不再沉迷其他娱乐活动,做回了手艺人,一双大长腿在缝纫机的脚踏板上欢快的抖动,将脚踏板踩的飞快。

    缝纫机之所以炙手可热,一方面是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0经验即可上手,而且上手很快。

    家里积攒下来的碎布头,这下可有了用途,在小王同学的一双巧手下,被拼接成了整块的布料。

    唐植桐也是从青少年时期过来的,非常理解此时小王同学的心理。

    男人新买电钻,恨不能满墙钻上窟窿眼;提了新车,恨不能睡车上;谈了白富美,恨不能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

    小王同学也差不多的样子,缝纫机就是她心爱的玩具,新鲜劲还没过去,老想踩着砸点啥。

    唐植桐看小王同学的稀罕劲,本来以为自己能轻快一阵子,哪成想星期三刚自在了一上午,下午就被方圆安排了新工作。

    “桉子,今儿上午被喊到市局开会,部里责成市局搞那个邮编推广的考核办法,最后落到咱押运科了。”虽然被安排了活,但方圆没有不高兴的样子,有了这个理由,后面再“节约”定量时跟市局就有了“好好商量”的余地。

    “有需要我做的,圆哥分派就行。”在推广培训会议上,郝仁那一眼就让唐植桐有了预感,当即表态,没有丝毫推诿。

    “我寻思着,这活你先干着,出一稿方案,有不合适的地方,咱后面再商量着调整。”方圆直截了当,押运股属于他直接分管,但这玩意需要形成文字性的东西,这明显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行,那我尽快出一稿。”唐植桐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唐植桐清楚郝仁的意图,但在如何夯实考核数据的准确性上,还得再想办法去落实、完善。

    唐植桐下午坐在办公室写写画画,梳理着脉络,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再完善交接登记表等内容。

    越往后整理,唐植桐越觉得目前押运科的制度不够完善。

    其实不光押运科,限于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形成文字层面上的工作制度。

    就连上面下发的文件都跟筛子似的,在唐植桐看来充满了漏洞。

    没有打字机,整篇方案都需要手写,说实话是有点累人的。

    唐植桐写累了,带着笔和本子,去押运股逮人做走访。具体细节还得跟实际工作者沟通,不仅能避免出现漏洞,也是尊重劳动者的一种体现。

    有工作在手,唐植桐回家的时间就晚了一些。

    刚到家,小王同学听到动静,从厢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东西,雀跃的走向前,脸上挂着被表扬的期待,往前一递,开口道:“瞧瞧,怎么样?”

    “不错,做的挺好。”唐植桐接过仔细一看,这是一双鞋垫,尽管是用碎布头拼接,但走线规整,能看得出做的很用心,当即对小王同学的作品给予了肯定。

    “一会垫上试试。我得趁你没开学,抓紧把手艺练好,给你做两身衣服,让你体体面面去报到。”小王同学也不扭捏,说出的话里都是对唐植桐的温情蜜意。

    “做两双鞋垫就行,暂时不用给我做衣服,省点布你们娘几个用。我们单位今年还能发一身工作服,到时候两身倒腾着穿就行。”唐植桐对穿着要求不高,去年的一身没破,今年又一身新的,两套来回倒腾着穿,在学校里还是低调些好。

    “行。那就多给你做几双鞋垫,汗脚,臭死了。”小王同学爽利的接受了唐植桐的提议,但没有放弃熟悉缝纫机的机会。

    “好,这个随你。”唐植桐呵呵一笑,没反对。

    现下有凉鞋,非但价格销魂,而且边缘处特别磨脚,光脚丫穿的话,不出半天必定见血,还是后世那种一脚蹬的网面鞋穿着舒服,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做不出来。

    “桉子,我想着给你做两双单鞋,两双棉鞋。伱还有置办的吗?”张桂芳见儿子回来,开口说道。

    “做这些就行。妈,现在家里有缝纫机,鞋底就别纳了吧,太费劲了。回头让静文照着鞋样子砸上几层,鞋帮子也能用缝纫机做,最后再用轮胎皮做個鞋底,缝起来,不光耐磨,雪天也不怕湿。”唐植桐洗把手,顺口建议道。

    “那我回头去橡胶厂寻摸寻摸,割两双鞋底子回来。”张桂芳一寻思,有理,遂答应下来。

    “也别光给我做,咱家以后都这样弄,不差那几毛钱。回头您多少再买下点棉花。”说到做棉鞋,唐植桐想起了一件事,从明年开始,不光布票减少,就连棉花也开始收布票,到时候想买点棉花都费事。

    “行。吃饭吧。”正好家里也没多少棉花,张桂芳就点头答应下来。

    晚饭后,小王同学照旧回厢房踩“风火轮”,不过这次有两个小姑子跟着。

    “嫂子,嫂子,我想要个书包!”凤芝是一点都不见外,知道王静文好说话,刚到厢房就开口要书包。

    “行,给你做。”小王同学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她见过凤芝的书包,是婆婆用碎布头缝的,连个背带都没有,用手拎着的那种。

    凤珍很是意动,但没有开口。

    “凤珍,你要不要?”王静文打开灯,坐在缝纫机前,笑眯眯的问道。

    “我……不要了,小学的还能用。”凤珍犹豫了一下,摇头拒绝了。

    “你就说你想不想要。”唐植桐在一旁,看着都着急,这个妹妹虽然开口的次数多了,但心思还是重。

    “你别说话。”王静文回头瞪了一眼丈夫,转过头来,换上一副笑脸,和风细雨的跟小姑子说:“凤珍,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你该担心的,有你哥哥和我呢。”

    凤珍听后,看了一眼唐植桐,又看了一眼嫂子,点了点头。

    “那你想不想要?”王静文拉起凤珍的手,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嗯。”凤珍咬着嘴唇,不好意思的应了一声。

    “那就给你做一个。你、凤芝、静莹,都有。”王静文摸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嫂子,我也要,我也要!”凤芝不甘落后,伸长了脖子,嚷嚷着求摸摸。

    “好,你也有。”王静文如凤芝所愿,在她脑瓜子上揉了揉。

    在被王静文禁止开口后,唐植桐就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

    唐植桐小的时候,父亲下岗,家庭生活也曾困苦过。

    “家里有没有钱,不是你该操心的,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咱农村的孩子,只有这一条出路。”

    时隔多年,唐植桐仍旧清晰的记得父亲当时说的话。

    时代在变,但穷人的出路变化不大,读书仍旧是为数不多的、能改变命运的大道之一。

    唐植桐非常庆幸能娶到如此善解人意、深明大义的媳妇,喜孜孜的看着小王同学将昨晚拼起来的布头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放在缝纫机下面,又重新组合起来。

    一会的功夫,一个书包就做好了。

    “来,背上试试。”王静文将线头剪断,把书包递给凤芝。

    “真好!谢谢嫂子!我拿给咱妈看看!”凤芝谢过王静文,犹如一阵风一般,欢快的跑出了厢房,跟张桂芳炫耀去了。

    “凤珍,你再等等。初中的课本多,我给你做一个大号的。”王静文说完,没待凤珍回话,又专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次,王静文找了一块大一些的整块布,又裁一块拼凑起来的碎布,将两层布叠在一起,作为书包的底部,细心的走线,在缝纫机的“哐当”声中,组合出了漂亮的花纹。

    接着裁出两面碎布,作为书包的侧面,用缝纫机走了两遍线,然后放凤珍身上比量了一下,裁处合适的背带,砸在了书包上。

    最后将包翻了过来,一个精致的手工书包就做成了。

    “背上试试。”王静文拿着书包,亲自帮小姑子背上,往后退了两步,左瞧右看,很满意。

    “好看。你的手艺配得上心灵手巧四个字。”唐植桐看了,给小王同学竖个大拇哥,赞道。

    “去,就你怪话多。”结婚半年了,小王同学早非吴下阿蒙,成语新解突飞猛进……

    “哈哈,配得上,配得上。”唐植桐一听,乐不可支,手巧不巧自己还能不知道?

    “谢谢嫂子。”凤珍听不懂哥哥嫂子的言外之音,只当是哥哥在夸赞,嫂子在谦虚。

    “不客气,拿去给咱妈看看吧。”王静文摸了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待小姑子出门后,小王同学才白了唐植桐一眼,从书架上掏出一本《人民画报》,嗔怪道:“以后少在孩子面前胡说八道。”

    唐植桐笑笑,也不还嘴,用手指贴在水杯外侧,试了试早先倒上的开水水温,感觉不烫后,才递给她。

    王静文拉过凳子,坐下,喝了几口,打开人民画报。

    “嚯,你用这书放鞋样子?”唐植桐本以为王静文累了,想看会书换换脑子,不成想书里面别有洞天。

    “今天看咱妈用你以前的课本夹鞋样子,都折的不像样了,我就找了一本大的。”小王同学转头朝唐植桐展颜一笑,一副求表扬的神态。

    “物尽其用,很有想法。”唐植桐夸了一句。

    看着眼前的人民画报,让唐植桐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一本人民文学,16开大小的那种,厚厚一本书中夹了各种大小的鞋垫、鞋帮、鞋底的纸样。

    当时的乡下,犹如现在的四九城,做土布鞋的多一些,那本鞋样没少被左邻右舍借用。

    随着生活的好转,做布鞋的少了,但鞋样一直保留了下来。

    “你说,要不要给你在鞋垫上勾个花出来?”王静文从人民画报中抽出一张鞋垫的纸样,上面用铅笔勾勒出一副花团锦簇的图案。

    “费那个事干嘛?垫在脚底下又看不到。”唐植桐摇头拒绝道,那种鞋垫好看,就是太费功夫。

    “唉,我也就想想。缝纫机好上手,但我针线活还是不大行。”小王同学叹了一口气,又将鞋样塞了进去。

    “这就已经很好了,你怎么样我都满意。今天就干到这吧,灯泡不够亮,伤眼。”唐植桐蹭蹭小王同学的俏脸,起身将缝纫机放回仓内。

    “行,明天再干。”小王同学合上书,起身又找出了些碎布头,放在缝纫机工作台上,准备明天拼合成一块布。

    “缝纫机是不错,就是这个颜色跟咱这套家具不大搭配,那个华南牌的倒是跟红木颜色相近。”唐植桐看了眼亮黄色的缝纫机面板,说道。

    “那个凸出来一块,太丑,不好看。”王静文摸了一把平整的工作台,摇头道。

    “说的也是,并不是所有凸出来的都好看。”唐植桐一本正经的附和道。

    “哎呀,你又浑说。我又听懂了,都跟你学坏了!”小王同学轻捶了唐植桐一下,气鼓鼓的说道。

    “哈哈哈,我在说这个平整的实用呢,等以后,可以给咱孩子当写字桌用。”唐植桐抓住小王同学的手,眉欢眼笑道。

    “去,咱家不是有两张书桌吗?这个多不舒服。”小王同学不认同唐植桐的这个想法。

    “那不才两张嘛。等过了这两年,咱加把劲,三年生俩,五年生仨,到时候肯定不够用。”唐植桐逗小王同学道。

    “讨厌,你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小王同学嘴上说着讨厌,眼里却带了几分憧憬。

    “应该也不难,要是运气好,有个双胞胎,咱这任务就完成一半多了。”唐植桐说着,捏了捏小王同学脸蛋,胶原蛋白的感觉真好。

    “哎,桉子哥,你说那些古医书里面,有没有生双胞胎的方子?”唐植桐的浑说,却给王静文提了个醒。

    “这个就别想了,有我也不敢让你用。我就是逗你玩,这事咱不着急。”唐植桐赶紧打消小王同学天马行空的想法,虽然医疗条件有了改善,但技术仍有待提升,生双胞胎的危险系数依旧比单胎要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