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鲁国春秋 > 第11章 周王朝二王并立

第11章 周王朝二王并立

    鲁孝公也终于清醒过来,他非常后悔。

    如果鲁国抓住机会果断勤王,那至少可以获得一个王朝卿士这样的高级职位吧?

    这个职位的重特大优势是可以调动天子王师以讨伐诸侯!

    现在,这个职务被郑国、卫国得去了。

    甚至,天子应该会赏赐大片土地给鲁国吧?

    鲁国在泰山以南,邻近淮水,那一带有着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部落和国家,如果呼拉拉都划归鲁国,那鲁国不得了哇。

    自己居然还在观望齐国、宋国!

    其实这两个诸侯都有着自身的原因,这才丧失了勤王的机会。

    如齐国,内乱了六十年了,好不容易消停下来,哪里有精力?

    至于那个宋国,本来便是殷商后裔之国,想当年就是咱大周王朝灭了殷商王朝。此时见大周有难,说不定人家巴不得你大周王朝越乱越好呢。

    果然,那个郑国,勤王归来才两年,居然带着天子王师,一口气吞并了强大的郐国以及周边十数个小国,势不可挡啊。

    鲁孝公非常后悔,当然后悔药自古至今都没人研发出来。

    在无尽的后悔与自责中,鲁孝公于公元前769年薨了。

    走吧,鲁孝公,不送!你辜负了你的先祖周公,也辜负了大周王朝,辜负了鲁国后世子孙。

    那鲁国应该由谁来接替君位了呢?鲁国不是一直是兄终弟及继承制度吗?

    不用我们操心了,因为鲁孝公没有兄弟,他是鲁武公的幼子。

    所以鲁孝公嫡长子鲁弗湟顺利继位,这便是鲁惠公。

    鲁惠公一边办着先君鲁孝公的丧事,一边规划着自己的治国理政方略。

    绝对不能再象先君孝公那样,把门关起来,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

    鲁国,那可是堂堂王朝之宗邦,是伟大的周公旦所建立的国家,一个侯爵大国!

    任何时候,鲁国都要在这个江湖大声发出大周王朝宗邦诸侯该有的声音!

    好样的,鲁惠公,春秋已经走了两年了,快点在这个春秋江湖掀起鲁国的风云吧。

    但是,此时的春秋江湖,真正发出声音的,正是那个中原新贵郑国。

    公元前769年,郑国灭了郐国,并了周边十几个小诸侯。

    公元前768年,郑国又灭了东虢国,然后再几年灭了胡国。

    东虢国和胡国,那可都是姬姓诸侯啊,你郑国怎么也可以灭了?

    鲁惠公看得目瞪口呆,他隐隐觉得,整个大周王朝的秩序完全乱了。

    但貌似自己的鲁国根本没作好乱世的准备。

    好象齐国已经作足了准备,看着郑国今天灭一个诸侯,明天再灭一个诸侯,齐国国君齐前庄公果断出兵,灭了南边的邻居祝国!

    啊?齐国居然灭了黄帝后裔建立的妊姓祝国?

    那鲁国能够闲着吗?

    鲁惠公赶紧摊开舆图,还没等他看清楚自己的鲁国周边有哪些可以值得一灭的诸侯时,突然得报:天子暴怒了,命令郑国率王师讨伐齐国!

    齐国哪里敢动?连忙宣布恢复祝国,并向天子请罪道歉!

    哦,原来你郑国是可以吞灭其他诸侯的,但其他诸侯可不能擅自吞并诸侯啊。

    想想这个齐国,那可是大周王朝功臣姜子牙所建的诸侯,一开始便拥有“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特权。

    也就是说齐国曾经拥有替天行道的特权,哪个诸侯敢不服周王朝,齐国有权征讨。

    但现在这个特权被天子收回了,齐侯可能忘了,结果刚对祝国动了刀兵,便受到了在洛邑的那个周天子惩罚。

    具体便是由风头正盛的郑国出面,联合了晋国、卫国等对齐国施压,齐国没办法,只好宣布让祝国复国。

    齐国稍一动作,便吃了个大亏,在列国诸侯中的面子丢了一大片。

    看来,还是得小心一点啊。

    鲁惠公叹了口气,将舆图给卷了起来。

    先治理好国家吧。

    鲁惠公暂时把目光从春秋江湖收回,不管如何,鲁国经历了祖父鲁武公以来的连续内乱,江湖地位一落千丈,更是丧失了大把的国家发展机会。

    曾经的周王朝宗邦国理应享受到的许多权利正在弱化,寡人得抓紧为鲁国作出些贡献了,千万不能如先君孝公那样,错失勤王这样的良机。

    关于勤王的事,鲁惠公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先君鲁孝公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因为此时的这个天下,有两个天子并存着。

    到底哪个是正主哪个是伪主?

    如果鲁国真的去勤了王,那就自动与郑国、卫国、晋国、秦国等国一起,拥立了在洛邑的那个天子姬宜臼。

    但据说,这个天子貌似很不光彩啊。

    一个不慎,站错了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既然有两个天子并立,而且也确实不知道该去支持哪一个,那就让这两个天子分出个真假高下来再说吧。

    现在这个时候,咱鲁国那就当没有天子好了。

    当成是没有天子?

    鲁惠公与朝臣们多次研究过王室问题,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具体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的春秋江湖,乱成了一锅粥。

    这对周天子来讲,是一个尴尬的局面。

    因为此时周天子有两位,一位是在洛邑的周平王姬宜臼,算是东王。

    另一位是在虢国的周携王姬余臣,算是西王。

    堂堂周王朝居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也就是天下有两个天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