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一百零一章 买地

第一百零一章 买地

    开荒一般都是在深秋时节,因为这个时候草已经干枯了,可以放火燎荒。

    夏季是没法开荒的,那荒野地的老草、灌木,镰刀根本割不动,一个不留神就会“打刀”。

    由此可以推算出来,即便是今年开出荒地来,也得来年开春种地,然后到来年秋天才能有粮食收获。

    那么这一年里,开荒者吃什么喝什么?

    人,是碳基生物,又不是永动机,一顿不吃饭都不行呢,更何况开荒是体力活,不吃饱了都没力气。

    而千难万苦闯关东来的人,哪里有条件搞这些?所以,这些人就得找“地户”投靠。

    由地户出粮、出工具资助开荒。

    当然,这个可不是白资助,开出来的荒地,九成半都要给地户,剩下半成,才是自己的。

    而且,不开荒的时间里,要给地户家里干活,就等于是人家的长工。

    刘东山说的,也就是这个。

    指望他们师徒俩自己动手开荒,那纯属扯淡。

    他们有钱,可以提供工具、口粮,招揽人手过来开荒,这才是最合理的办法。

    “行,师父,都听你安排。”

    曲绍扬对这些似懂非懂,刘东山怎么说,他怎么干就完了。

    刘东山说的百岁儿,实际上指的就是小孩子百天。

    以前医疗条件差,新生儿的夭折率非常高,孩子出生后的三个月是一道坎儿。

    过了这个坎儿,基本上孩子就算站住了。

    所以,孩子百天的时候,一般都要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庆祝。

    因为人死后百天,要做一次祭奠活动,所以很多地方孩子百天不叫百天,而是叫百岁儿。

    百天宴请宾客,就叫过百岁儿。

    刘东山家俩娃是四月十九上午出生的,小娃百岁儿实际上是九十九天给办。

    刘东山查过黄历,是七月初八。

    眼下已经是六月二十七了,离着孩子百岁儿也不剩多少时候。

    于是,师徒俩定下来,近期先在家歇着。

    正好也在猫耳山附近转悠转悠,选一块合心意的荒地,先去官府办了手续,免得被别人抢了荒。

    师徒俩商议妥当,得空就出去转悠,几天后,果然选中了一块地方。

    就在猫耳山往西,有一大片无主的荒地,大概有四五百亩的样子。

    师徒俩打听过了,开荒每亩交税银三分,这四五百亩地,还不到一百两银子。

    东边道在猫耳山设立了分防巡检,归属于通化管辖。

    夏天的时候,设在猫耳山,冬天就迁到八道江。

    所以师徒二人带着银子,找了相关的官吏,给了一些好处之后,轻轻松松就把事儿办了。

    之后,官府安排人,到荒地四周去立了界。

    从此,这一片土地,就归刘东山和曲绍扬二人所有了。

    等荒地全部开出来之后,官府会再次派人清丈,根据土地等级定税赋等。

    七月初八,是刘东山家俩娃的百岁儿宴。

    林若兰怀孕生子,这左邻右舍的没少帮忙,本来满月应该好好办一下,款待亲朋好友。

    可那时候刘东山还在放排呢,没回来,林若兰一个女人也不好张罗这些事儿,所以就拖到了现在。

    一般来说,小娃洗三、满月、百岁儿、周岁,都是大事儿。

    有条件的大办,就算没条件的,多少也要请亲戚朋友吃顿饭。

    以刘家现如今的条件来说,办个百岁儿宴自然没问题,所以刘东山夫妻早早就着手准备了。

    七月初八这天,老周一家子,王家祥领着妻儿,左邻右舍,还有当初跟刘东山他们去山场子的那几家人。

    以及当时给林若兰接生的郎中、产婆,全都到场了。

    “哎呀,这俩孩子长得,可真俊啊。

    随他爹了,刘家老弟长的就好,这俩孩子也长得好。”老周等人一看孩子,立即说道。

    刘家这俩小娃,刚出生的时候不算太重,都四斤来沉。

    林若兰奶水充足,俩孩子吃的饱,长得也挺快,如今都十多斤沉了。

    俩娃长的胖乎乎肉嘟嘟,那白胖胖的小胳膊,就跟藕节一样,谁看了都稀罕。

    “你这可就说的不对了,我瞅着分明像弟妹才是。

    弟妹可是大美人儿,这俩孩子,将来都差不了。”

    老周媳妇很明显不赞同丈夫的话,故意唱反调。

    “哎呀,老周哥,嫂子,你俩啊,别争了。

    我瞅着,俩孩子是随了刘大哥和嫂子的优点儿,长得都挺好,稀罕人。”王家祥在中间当和事佬。

    其他人听见,都笑了起来。

    就是啊,孩子不随爹妈,还能随谁?这要是随了别人,那不出事了么?

    来的客人多,男人们说话嗓门儿大,就在北炕上聊天。

    女人们喜欢逗孩子,就在南炕坐了会儿,等孩子睡觉,女人们就去厨房忙活,准备中午的饭菜。

    百岁儿宴一般要吃鸡蛋、面条,寓意圆圆满满、长命百岁。

    当然,有条件的人家,肯定不能只做面条和鸡蛋,还要再预备几个菜。

    刘东山老早就跟集镇上杀猪的预定了不少肉,还特地去买了只羊回来杀了。

    曲绍扬也没闲着,去鸭绿江下网、设鱼亮子,抓了不少鱼。

    他还去林子里下套子、设陷阱,抓了一只狍子,几只兔子、山鸡,正好都收拾了,宴席上用。

    所以,今天的宴席自然是没得挑。

    红焖大肘子、炖江鱼、兔肉炖松蘑、鸡块炖土豆、清炖羊肉、葱爆羊肉、木耳炒鸡蛋、油炸花生米、猪耳朵拌黄瓜、酱狍子肉,有凉有热正好十个菜。

    七月里,天气还是比较热的,屋里做饭太闷了。

    所以刘东山提前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支了两口锅。

    大多数需要火候炖的菜,都在院子里做,少数炒菜在屋里。

    来帮忙的人不少,大家伙儿齐动手,饭菜很快就做好了。

    开席之前,产婆孙氏,先端了一碗羊汤,将俩孩子抱起来,小心翼翼的喂俩娃喝羊汤。

    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娃过了百岁儿,就可以添饭了。

    小娃开口第一顿要喝羊汤,据说是要膻一膻肠子,将来娃肚子里不生虫子。

    有没有科学道理不论,反正多少年都是这么传下来的,大家伙儿也都认同。

    还别说,这俩娃嘴还真是挺壮,孙氏用小匙喂他俩喝汤,俩孩子真就吧唧吧唧,喝得还挺香。

    “好,真好,这俩孩子将来吃饭肯定好,好养活。”众人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