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佑民立在石阶之下,先向岳凌行了一礼,“下官惭愧,侥幸评得一个上品。”
岳凌不禁挑眉望了这县令一眼,心底止不住腹诽,“文人倒是酸腐,得了个上品还惭愧,我是不是该给你设个优品才行?”
又见这陈县令两鬓生华,颧骨微突,宽大的官服掩盖了他身型的消瘦,只一双眼睛还算明亮,显出几分坚韧来。
岳凌收回了心思。
这人当面给他的第一感觉,便是个两手清风的好官,比另一些吃得脸上似要流油的人,高出了好几层次。
“倒像是个可用之人。”
岳凌再将目光放在书写他政绩的文书上,来回翻阅了遍,微微颔首道:“南皮镇如今能维持着全府最大的耕地,你功不可没。你不愿与朴、吉二人同流合污,被二人针对克扣了朝廷的赈灾粮,今日我也补给你一些。”
“待你出城之前,去城内大仓领三百石粮食,先维持好现状,不得荒废了耕田。”
原本陈佑民只是想能通过考核,再与如今的掌权人见一面,谈一谈他接下来的计划,没想到还没开始聊就已经有了意外收获,令他心喜不已。
按捺住心底心绪,陈佑民问道:“侯爷,果真能领三百石吗?”
却见岳凌是摇摇头。
陈佑民心头一慌,“这侯爷属什么的,怎么两句话就变卦了?”
岳凌叹息一声,道:“三百石怎么够,按照你城中的受灾情况来推算,至少需要三千石,但如今府库实在拿不出这么多粮食。不过,你不必心急,不出一个月,定让你能领到这些粮食。”
“三千石?一县三千石?”陈佑民心底一惊,可见岳凌云淡风轻的表情,全然不似是在说谎。
不管岳凌是不是在夸海口,陈佑民忙拜谢道:“侯爷言重了,能分三百石粮食已经出乎了下官的预料。下官对城中的情况也知晓一二,侯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这些粮食已经实属不易了。”
“而且沧州城中的灾民数倍于我南皮,若是我把这救命的粮食运走了,不知城中该如何……”
岳凌摆手道:“这我自有办法,允给你的粮食便是少了一斤,你可再来寻我。我眼中容不得沙子,若是此时还有人敢吃拿卡要,我定绝不姑息。”
陈佑民连连颔首,对于侯爷的气魄已经愈发钦佩了。
“你今日来,应当还想说有关南皮垦荒的事吧?”
他还未曾提及,倒是先被岳凌言中了,陈佑民忙应道:“侯爷高见。如今虽是难关,可田地荒废,颗粒无收,来年冬日才是难捱。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赶着时间,能够多种些粮食,不然错过了时候,什么都来不及了。”
岳凌却摇摇头,道:“此事还不能急。”
“还不急?”
陈佑民险些爆出粗口来,可转念一想,方才自己就错怪了侯爷,恐怕是侯爷还有什么高见。
“不知侯爷是如何打算的,还望能告知一二,不然下官心中着实难安。下官在南皮任职了七年县令,早就将南皮当做自己的家乡了。一但家中父老有了闪失,我于心难忍啊。”
岳凌摆了摆手,让陈佑民靠近两步说话。
陈佑民疑惑走近,就听岳凌低声道:“如今已经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节,便是再种粮食,等盛夏一到,曝晒之下幼苗十不存一,若是按照平常的办法来做事,便就白费了力气。”
“故此,我能想到的最适合的作物,便就高粱,棉花两种。棉花需水,你选临近河道的荒田种植,高粱耐热耐旱,可往荒地更深处种植。不过,这两种作物都需要深翻田地,这是极费力的一件事。”
陈佑民欲言又止,察觉出岳凌的话还没说完,便先缄住了口。
岳凌继续道:“此事我也有了打算,但需你全心全意配合。”
陈佑民忙点头,“侯爷您说。”
“你从仓中取走三百石粮食,再取走三万两白银,之后的计划今日不便详说,待你出城之前,我定差人与你送信。”
陈佑民眼睛转了转,再看了眼周遭有着众多同僚也不禁暗暗点头,“行事需谨慎,侯爷说的没错。”
再看向岳凌,陈佑民道:“侯爷,我只有最后一问请教。”
岳凌颔首示意。
陈佑民才继续问道:“高粱还好,可棉花不易活,而且不能食用。这等作物一般是不敢在灾年时种植的,收成不好是一回事,收成好了,还得保证能卖出去,换回银子来再买粮食。”
“这又增加了许多未知,怕是不太能行得通。”
岳凌开解道:“若是前任御史,或者换个京城里别的官员来,定然是不敢这样冒险。但如今沧州是我在坐镇,我自有我的办法保证销路。”
见陈佑民还是面有担忧,岳凌略微提点道:“陛下才收服了辽东,大同又遭乱事,等到入冬能不需棉衣棉被?正是别人都不敢种,我们种了才能卖出价钱来。” “而你,只需要保证收成就好。”
“棉花需要时时看守,土地松软,湿度,都能影响收成。农桑一道我并不贯通,你当寻能人来辅佐你成事。”
陈佑民如梦初醒,连连躬身,“侯爷英明,下官愚钝了。下官归去之后,定然不会成了侯爷的累赘,必定亲身下地耕田。”
陈佑民伏低的身子,脑门似是都要磕在岳凌的桌案上。
岳凌又抬手轻拍了下陈佑民的肩头,安抚道:“这一年沧州能否过冬,你南皮发展的好与坏便就决定了一半,我对你寄予厚望。”
陈佑民心底又是一惊,“侯爷这么多安排,南皮竟才占半数,侯爷是还有别的后手?真是了不得,沧州真是迎来了青天大老爷。”
见陈佑民眉间带喜,岳凌又笑着与贾芸道:“去从府里取一匹布来赠与陈县令,好让他回去裁一身新衣。”
两人在台上窃窃私语,实在令下方其他各镇的官员看得发愣。
只因陈佑民一直是各镇中腰杆最硬的,从不摧眉折腰,迎合上官。犹记在朴、吉二人当政期间,便是在百般刁难之下,也未允沧州豪商将南皮的良田买了去。
而当下,他对岳凌毕恭毕敬的态度实在让人感觉陌生。
“你们可知陈县令是什么品?”
“方才听上面小吏的话,似是上品。”
众人又是一片愕然。
“上品都得卑躬屈膝到这个地步,那中品,下品呢?我们怎么办?”
有人摇头叹息道:“自求多福吧。”
……
岳凌在后堂忙碌了一整日,先将八县县令评了个优劣,后续还要追究县令之下官员的是非。
第一日一忙便是入夜,岳凌仍在案牍之上翻阅着文书。
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往来八县实地考察,只能通过文书来细细辨认各县的情况,从而能制定更为贴切的发展计划。
对照着一本有关盐业的书,岳凌思绪万千。
“若是发展盐业,在海边晾晒海盐是最好的办法。渤海湾地势平坦,选择滩涂来做晾晒海盐的盐田正是合适。而且即将临夏,也该到了晾晒海盐最便利的时候了。”
“如此兴修潮沟、潮闸引海水入池,准备卤水才是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有开通商路的问题……”
相较于井盐,海盐的弊端在于口味不佳,其中杂质偏多,好处在于方便运输,而且产量高。简易提纯的方法并不难,经常穿越都知道用草木灰来沉淀海水中的杂质,是最便宜有效的方法,而这套方法也一直未能成熟,究其根本还是比例并不好掌控。
具有现代知识背景的岳凌,很容易能寻到问题的症结之处,将淋卤煎盐进化为晾晒海盐,再到分层结晶,杂质提纯,在有限的技术上,将生产效率翻倍,这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若是盐业能够建立起来,该在海边兴修一座新镇,到时候再创办些盐院学堂,培养专门人才,扩大生产规模,沧州府的兴盛当指日可待。”
“赈灾灾民之后,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只怕是没有活做。想来从京中借来的粮食,不出个五六日,也该到沧州了。”
想起此事来岳凌也不禁摇头笑了起来。
京中人口比整个沧州府多上数倍,而且富户更多,消耗的粮食更是数百倍,数千倍。向来只有从周遭调粮食入京的份,哪有从京中调粮食去地方的。
便是赈灾,也是周遭各省支援粮食,京城的粮食也不会轻易动。
“这些盐商就是做梦也想不到我能借来京城的粮食,还等着我去收购他们的粮食,真是笑话。”
“罢了,等我治理好这一地,人口、税银都翻上几番,也算是还上陛下的恩情了。”
适时,岳凌才放下文书,就见推门走进来一人。
林黛玉披了一身大红色的鹤氅,内叠了件粉蓝底绣五彩花的交襟长袄,下身着月白色绣梅花的百褶裙,脚踩莲步,快步到他身前来了。
不敲门就敢闯进岳凌的班房,兴许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林黛玉将手中提着的食盒摆在岳凌的桌案上,眉眼弯弯,笑道:“岳大哥,再忙不能望了吃食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