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终于轮到咱物院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终于轮到咱物院了!

    办公室安静了三秒。

    季云石坐不住了,先前的悠然一扫而光,瞪着眼:“你这个老家伙,茶都还没喝完呢,就已经开始不给面子了?!”

    “.”

    瞧瞧,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季这心态还是不行。

    望着老友吹胡子瞪眼,田启隆心中摇头,无奈道:“你要不先听我说完?”

    “我倒要听听你想怎么说。”季云石呵呵两声。

    田启隆悠悠说道:“许青舟搞的这个项目,非常不错,尤其是对于量子通讯领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潘教授那边都在夸。”

    “.”

    “潘教授?”

    季云石原本准备好好battle一下,听到这,倒是愣住了。

    潘建伟是夏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2003年提出量子通讯卫星计划, 2011年,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启动,成为国家的重点项目之一,由提出潘建伟主持推进。

    田启隆笑着,从文件包里掏出一份项目申请报告,递给季云石。

    季云石望着项目成果那一栏,整个人都惊呆了,“预计2篇sci,还有1篇1区?”

    “难以置信吧?”

    田启隆轻轻笑着,“我们已经看过了,这个课题的三篇论文,的确都是一流sci的水平。”

    季云石深吸了口气,翻看着结题申请上的报告,每一项都清晰明了,逻辑顺畅,写得非常专业。

    “老季,你不是量子领域的。潘建伟教授,杨钟瑞教授他们已经联名向上面写了建议书,希望能加强量子通信方面的建设。并且,已经受到重视。”

    “很有可能,明年的十三五规划,就会强调这方面的内容。”

    田启隆缓缓说道:“在量子通信中,高压缩度的QFC(量子光频梳)可以提高量子比特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而在量子计算中,高压缩度的QFC可以作为重要的量子资源用于构建更高效的量子算法和量子电路。”

    “所以说,许青舟同学这份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季云石陷入沉默,心情相当复杂,表示这消息来得有点突然。

    当然他还在感慨数院走了狗屎运,许青舟今天又是这个猜想,明天又是那个猜想,又是得什么奖,连带着数院天天出现在大家的话题里。

    物院这边也就能跟着蹭个热度。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物院了!

    季云石眉头微皱,说:“但是.潘教授那边怎么知道许青舟的论文?”

    “这点道德操守我们还是有的。常次元教授昨天看到许青舟的论文,就打电话征询了许青舟同学的意见,他同意过后,才递交到研究所。”

    田启隆说:“潘教授对论文内容赞不绝口,希望许青舟同学能够过去帮忙。”

    “他现在才大一,这个身份.”季云石停下。

    “咱们搞科研的,用实力说话嘛,那边的意思,许青舟同学可以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项目。我觉得这对于许青舟同学来讲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季云石点点头:“是啊,这是国家级项目,就算参与不了核心研发,但只要参与了,总归是能学到不少东西。”

    田启隆抿了口茶,“我们京大物院就靠这些年轻人喽。”

    季云石也是一阵感慨。

    水木大学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的中微子振荡,中科大的量子通信,甚至连南开大学都有凝聚态物理。

    说到京大最近些年好像还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

    京大物理一直都是貌性排第一,可之前就有人吐槽过,堂堂的京大物院,居然没有一个和潘建伟、薛其坤这些人一样级别的大佬,或者拿出他们级别的成果。

    这也没办法,京大物院对量子材料的研究启动太慢,前些年才筹备好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当时的大佬就一个王恩哥院士加王健老师,其余一众老师都是新招来的,而同期清华薛组的QAHE已经出来了。

    虽说最近这些年来说量材所的进步也挺快,但想诞生那种重量级的成果就不知道还要多久了。

    季云石有些兴奋,京大后继有人了。

    其实,学科是有周期的,就比如南大,物理辉煌了30年,那批老将一直干到八十岁,然后突然发现后继无人,研究方向高度同质化。

    南大将原先的物院拆分成物理学院+现工+电子,导致学校内部分化.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京大物院尽管好些,可地位同样岌岌可危,这些年不少人已经把中科大放在第一了。

    季云石点头,眯眼说道:“这件事我来沟通。”

    “嗯,我还有事得忙,走了。”

    说完事情,田启隆没多留,起身离开。

    办公室里,季云石将茶杯中茶水喝完,起身朝院长办公室走去。

    京大图书馆。

    项目结题申请通过,许青舟终于有时间把上次从赵教授他们那边拿到的锂离子材料方面的资料找出来细读。

    至于论文,早在三天前就完成投稿。

    他两篇投的是《物理学报告》,已经过稿了。

    这速度让许青舟咂舌,才提交三天时间,就收到编辑邮件,表示将在6月份发表,过稿时间要是再缩短上五分之四,就可以抵得上他上辈子的速度了。

    其实也有迹可循。

    他以前就投过一篇,算是老熟人,更何况还有最近的数学光环挂在脑阔上。

    并且,这两篇论文不像证明猜想的论文一样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论证。

    这就是挂逼的人生吗,比以前顺利太多,甚至可以说一路走来都是平坦大道。

    感慨了一会儿,许青舟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前的资料上。

    赵教授他们这次主要研究的是负极材料,选取的是新型硅基负极材料。

    上次见到的时候,实验似乎不怎么顺利,其中的析锂太多。

    这的确是现下电池的发展遇到障碍性问题,关系到行车安全和人们最关注的续航里程。

    硅的嵌锂电位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锂枝晶的形成,因为锂在负极侧出现时,其形态可能因电位差异而有所不同。

    不过,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甚至可达300%,这种体积变化又可能导致硅颗粒内部应力堆积,使硅材料粉化,进而可能加剧锂枝晶的形成。

    赵教授他们应该就是没毁在这上面。

    许青舟眉头微皱,在考虑应该怎么解决,纳米化?复合化?或者对核壳结构改性设计?

    想着,他已经掏出稿纸,打算从这三个方向写一份改进方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