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91章 《世昭新书》,楚世昭的反向和亲!

第91章 《世昭新书》,楚世昭的反向和亲!

    而楚世昭下西洋的决策,别说是李凤宁摸不着缘由了,就连桓奕也是没有看懂。

    毕竟楚世昭做出的很多决策,比如说推出的【考成法】、【科举制度】、【内阁制】。

    这些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考成法】直接字面上就写明了,它可以提升官员的行政效率,而且桓奕看了以后,大概也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制度了。

    差不多就是优胜劣汰,谁干得好,谁就按照相应的政绩升官,谁干得不好,那就根据政绩被罢黜或者降职,这极大地去筛选了那些在位置上不干事的官员。

    再加上楚世昭在青州那一带地方的手段,专治各种不服气的声音,那些官员也知道楚世昭说一就是一,办不好就要被罢黜,于是各个都卖命地开始治理地方。

    【考成法】使得各地政治为之清明,行政效率大为提升,但弊端也是有的,桓奕是通过桓盛了解到了大周王朝的这些官吏,为了应对【考成法】,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铤而走险,道德不高的官吏为了政绩,快速解决案情,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以最快的速度结案,获取上升资本。

    桓奕对这种官员,那是很不爽的。

    毕竟她祖上,凉州三明的桓起,也能说是被官吏污蔑加罪,最终说也说不清,辩解也没辩解的余地,为了保证清白,在狱中自尽。

    而且,楚世昭是桓奕的丈夫,她很难不为楚世昭去考虑现有大周王朝所出现的问题。

    这最该死的.就是世家林立的问题,知识渠道、上升渠道完全是被这些人卡住了脖子,他们桓氏就是典型地被断住了上升渠道,在朝堂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和资源,还是靠兵权发家的。

    【科举制度】看下来,应该就是楚世昭拿出来不断弱化世家大族对朝廷影响力的策略,方便让朝堂不断加入新生力量,这是打开上升渠道,有良性的循环作用。

    【考成法】和【科举制度】,桓奕可以一眼想明白楚世昭这么做的原因。

    这两个政策实打实对国家有好处的。

    尤其是【考成法】推出的早期,对大周王朝的吏治有了极佳的成效。

    所以.下西洋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桓奕是凉州人,在北方很少接触到水战,尤其是下西洋这种接触到大海的情况,她就更难想到其中的意义了。

    但很快,画面上就出现了令她大吃一惊的内容。

    【晟武十九年,楚世昭设立了新的职务,名为巡洋总督,并授予汪池,而这支船队在航行的期间内,汪池可以在东南地区具备‘钦差大臣’的特权,被赋予调动东南地区军队的权力,航行所抵达的区域,无论是驻留还是继续航行,汪池所到地方的官员一定程度上要予以配合。】

    【但是,由于大运河的工程仍在继续。】

    【汪池率领的船队只能从福州府出发。】

    【而汪池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的时候,该国之中,东边和西边各有一个王,两军交战,西王误杀汪池船队的登岸人员,他误以为是东王的部队。】

    【楚世昭在送汪池离开大周王朝的时候,亲自在朝会上接见了位卑身微的汪池,在这次君臣奏对中,楚世昭要求汪池出海万不可堕了大周的威风,以至于国威受损,于是汪池船队上的水军被麻喏八歇国的西王误杀后,汪池立刻震怒,代表大周王朝前去问罪。】

    【西王立刻派使者谢罪,认为汪池能够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背后必然是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于是态度谦卑,对于汪池的要求莫敢不从。】

    【而汪池提出了相应的赔款,并要求西王交出地方的特产,以作为赔罪。】

    【在多次品尝当地的特产,汪池挑选了一些口味符合的东西带走。】

    【同时拿出了大周王朝的瓷器、丝绸,以极高的价格询问对方是否感兴趣。】

    【西王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瓷器和衣着舒适的绸缎,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他反而认为这是合理的,于是拿出黄金来兑换这样的商品。】

    【汪池用近乎在大周王朝内有五倍差价的情况下,卖出了船队所携带的一批丝绸。】

    【很快,东王知道后,也向汪池发起了这样的交易,以此和西王攀比身份之贵重。】

    【在大周王朝里,一匹丝绸的价格大概为六两银子,而在这里,卖出了三十两一匹的高价。】

    【于是这一次远航,汪池带着三十六万两白银以及各类特产回到了大周王朝。】

    【不过因为航海技术的不成熟,船队修缮的高额银两,出海的各类成本,以及大运河仍然没有完成,综合国力薄弱,本次出海的净利润仅有十万两白银。】

    【汪池的本次出行,出现了近半的伤亡,他们都是在航海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

    【就连汪池都因此染疾,所幸途中凭借着意志得以痊愈,他更是借助毅力和日益积累的威望稳住了整个船队的军心。】

    【作为大周的开国君主,你极为勉强地完成了这次航行,随后拿出了五万两白银用以抚恤那些因航行而死去的兵士。】

    【汪池的能力在本次出海的情况下,有了充分的历练,他的各项能力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远航西洋·汪池。】

    画面上,本为蓝色品质将卡的汪池,如今已经变成了紫色品质的近臣卡。

    【近臣】不同于【文臣】和【将领】这两类臣卡的类型,相当于是【特殊人才】。

    医师、方士、匠师、航海家以及宦官,都属于【近臣】的类型。

    蓝色品质的汪池,仅仅只是一次航海就迎来了这种级别的蜕变,可见其中的艰险并没有字面上写的那么轻松。

    而楚世昭立刻停止了自己的航海事业。

    大周王朝如今的国力还是太虚弱了,各类基础条件都不完善,他不能硬着头皮航海。

    现在的汪池,已经是实打实的航海类型人才,再派遣出去航海,万一死了,反而是一种加大的损失,他航海的经验留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楚世昭这一代,做不到继续航海,可是在准确的方向治理了二十年后,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继续这样的事业,说不定就能迎来【航海】事业的巅峰期。

    说白了,还是大周王朝的底子太弱,弱到根本没办法做超出时代的事情。

    汪池能回来,估计都是很走运的事情。

    不过,楚世昭也是试一试的态度,这种尝试,对后来者是很有启示效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所统治的大周王朝,民心一直很稳定的高。

    永晋帝时期,总体民心只有30点,已经到了那种民怨沸腾,一旦激怒就会造反的程度。

    30点几乎可以说是君民离心了。

    而楚世昭一路走来,都是徙木立信的状态,在民间的声誉极佳,都是世家大族不太喜欢楚世昭的统治。

    他所建立的东周王朝,民心高达72点,别小看这个数值,要知道世家大族和豪强,严格来说也是大周王朝的子民,也是百姓的范畴。

    想到这里,楚世昭连忙看了一眼大运河的工程情况。

    【由于你开凿大运河,对于文俞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本来开凿大运河十五年的工期,按照如今的进程,已经缩减至十年。】

    【文俞不仅满足了民夫们一日三餐的需求,还提供了足够的工饷,这吸引了不少民夫主动过来从工,同时,在这些民工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文俞总是能成功地主持公道,凭借楚世昭的信用,文俞的公正,大运河的开凿竟然呈现出无比平和的顺利,即便偶尔出现争议,也能很快地解决。】

    而看到楚世昭所得到的成果,桓奕也很震惊。

    先不说汪池这次航海的收益。

    就是大运河开凿的这项工程来讲,桓奕从来就没遇到过百姓能够自发跑过来干活的情况。

    可看到了楚世昭给出来的待遇,她不得不释怀。

    桓奕的二兄桓节在凉州的建设和开发,那都是把羌人一顿胖揍以后,拿这些羌人当劳工,往死里让他们干活,不干活不给饭吃,干活了也给勉强能活下去的粮食,所以羌人动不动就会出现逃跑的情况。

    楚世昭这是真雇佣民夫来干活的,而不是把民工当成自己的免费劳动力和奴役。

    那确实对百姓来说,这是恒古未有之恩主。

    就简单地举个例子。

    楚世昭手里有五百万两银子,他要找人办事,于是就把五百万两全部给出来,说你们有没有能办事的人,能办事就拿钱,钱管够,整个流程透明干净。

    他是那种不藏私,一定要办事的。

    有多少出多少,只要你能办成事,他经济支持,权力支持,就连立场也支持你。

    而这也是汪池为什么航海能成功,这是人楚世昭信任对方,又是放权,又是相信汪池能办好事,给了太多太多的助力。

    相比起楚世昭那个父皇永晋帝,那是五百万两在手上,抠抠搜搜自己拿四百万大兴土木,修一修皇宫,再拿出一百万两,找人办点事,手下人拿到一百万两,层层剥削,小手一个接着一个,到百姓这里,只剩下了十万两,而这十万两,还不一定给百姓用上,可能买些掺了沙的稀饭,让那些民工吃这些东西,差不多就当成工钱,逼着人家干活。

    苦一苦百姓,骂名大家分着担。

    这样一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皇帝之间,的确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让桓奕锐评吧。

    她那个阿公永晋帝,要是当不好皇帝,不如趁早退位,到时候大家提着刀让你下去,扶持楚世昭继位,你一个做皇帝的,面子也不好看,昭哥的面子也不好看。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

    跑晟武一朝当狗,都比在永晋一朝当人要来得强。

    狗都能在晟武一朝吃饱,而普通的老百姓在永晋一朝都快要饿死了好吗?!

    想到这里。

    画面再度一滞。

    【晟武二十年,楚世昭在宫中开始著书,他决定将自己治国的方略,今后数十余年的发展要纲和基本思路全部安排在他所著的书籍之上。】

    【对此,他将这套治国之法,称之为——《世昭新书》。】

    【《世昭新书》是楚世昭结合了其前半生军事生涯、在自我总结并创新了他的军事理论后的成果。】

    【而《世昭新书》前半部是兵书,后半部则是政略治国之策,甚至还有很多稀奇古怪,未有人知的各类杂论。】

    【经过判定,根据楚世昭现有的文成韬略、军事才能、治国理念、远胜时代的眼光,《世昭新书》将成为‘东周’时代最为知名的兵书,为后人所熟知。】

    【该兵书的品质最终鉴定为——名垂青史。】

    只见一本金光璀璨的兵书出现在了楚世昭的视野之中。

    紧紧盯着画面的李凤宁,她的目光逐渐陷入了呆滞。

    她做梦都想自己弄一本流传千古的兵书,以此来证明她在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

    而楚世昭一下子就铸就了一本可以名垂青史的兵书。

    【你一时好奇,决定观摩楚世昭所写的兵书,当你看完了开头的几段话后,你不由惊叹——“观诸兵书,无出此书左右。”】

    【你的统率能力,在查阅了这本《世昭新书》的开头篇目后,得以提升3点。】

    不是。

    你大周王朝的祖坟冒青烟了是吧?

    李凤宁想过楚世昭很厉害,因为先前李氏倾力帮助楚世昭,他们一起也取得过天下,可是李凤宁没有想到楚世昭这一次能厉害到这种程度啊。

    这次楚世昭的发家史,在史书上都不知道可以能开多少页,在李凤宁看来,至少三四页都写不完楚世昭的文成武功。

    【晟武二十一年,草原上的匈奴人互相征战,终于在一位可汗的率领下,统一了十余年的纷争。】

    【看到了日益强盛的大周王朝,匈奴人为了表示自己态度的友好,希望能够和大周王朝恢复和亲的制度,以此保全两家之好。】

    【楚世昭同意了此事,并催促匈奴一方的新任可汗尽快将自己的女儿送入长安,方便两家达成同盟的关系。】

    ?

    ???

    李凤宁多看了一眼,以保证自己没有看错上面的文字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画面内容。

    前周王朝的和亲,难道不是大周皇室把自己的公主给嫁给匈奴人吗?怎么到楚世昭这边,直接是反过来了,和李凤宁想象中的和亲画面不太一样。

    为什么是匈奴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长安来?

    你这是几个意思啊?

    翻天了还?!

    但是李凤宁看到这里,身为主战派的她还是挺爽的,前周王朝天天和匈奴人搞什么和亲和亲,把自己公主嫁过去,面子丢完了快,问题是和亲也没效果,匈奴人该打大周王朝还是要打的,完全没有把和亲当回事,一点都没有契约的精神。

    如今,我大周王朝兵强马壮,这规矩啊,是要变一变。

    岂有我大周王朝嫁公主,没有你们匈奴人嫁公主的道理?!

    干得好!

    不对!

    等一下。

    那他娘的匈奴人嫁公主,嫁给谁啊?

    李凤宁的脸色忽然之间彻底涨红了。

    这不能还是嫁给楚世昭的吧?

    你楚世昭都几房了?

    怎么还嫌不够啊?!

    第二更晚了。

    这是11号的更新。

    上一章补了些设定说明,所以有点水,见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