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才幼儿园,系统说我武道高考? > 第五十二章 易经

第五十二章 易经

    “还行吧,大概得粗浅意思应该已经理解了。”

    封明笑着说道,虽说他还要学习各种现代知识,但一个月的时间,也已经足以让他将《黄帝内经》上的大多内容理解。

    过目不忘,大脑进化的感觉,谁用谁知道,在学习知识上简直就像是开挂。

    若不是《黄帝内经》是古书典籍,其中有一些晦涩难懂,以及形而上的玩意儿,封明只需要一天便能够完全理解。

    正想要说“好难......”的李昌黎,在听到封明的话语后,硬生生的改变了她原本想说的话语,转而学着封明道:

    “还行吧,能够理解一点点了。”

    对于只是普通人类幼崽的李昌黎来说,在五岁这个年纪读《黄帝内经》无疑是相当于在读天经,不说是完全看不懂,但也是懂得不多。

    因此,她说的一点点,真的就只是一点点。

    听到两小只的话语,章杰点点头,虽然两小只都说的是“还行吧”,但他还是知道“还行吧”这个词儿的磅礴大意的。

    有的人说还行,是真的还行,有的人说还行,是真的不行,有的人说还行,是真的很行......

    显然,封明就是真的很行,而李昌黎......这丫头应该就是真的不行。

    毕竟之前一直将李昌黎这丫头放在京都那儿,以这丫头混世魔王的性子,京都哪有人能够管住她,估计自从他离去后,就再也没有碰过书了。

    现在应该已经荒废得差不多了。

    “师妹,你打完百脉桩后,就跟着我学习《黄帝内经》上的内容,你应该还有三分钟就能打完桩功了。”

    李昌黎的身体素质只是比同龄人高上一些,十五分钟的桩功时间,便算是她的极限。

    说完后,章杰转头看向封明:“师弟,你在家里面打完百脉桩了吗?”

    封明点了点头,由于在家中打百脉桩,能够服用灵液,提高武道真气壮大效率,

    而且百脉桩具有时间限制,就算是他,每日能打百脉桩,至多不过五个小时罢了。因此他在与楚天计和章杰说后,现在都是在家中打百脉桩。

    “好,既然你已经理解了《黄帝内经》,那就继续开始学习《易经》。”

    章杰走进卧室,从中拿出一本印刷体《易经》。

    “《易经》这玩意儿能够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这本《易经》还和外面的不一样,有我们这一脉师长注解。”

    “学会之后,体内劲儿能够预知危险,让灵觉变得更加灵敏,我学会之后,曾经避免了很多危险,就算在平时,也能当做天气预报用。”

    章杰将《易经》递交给封明道。

    封明看着手中崭新排版,就像是书店里畅销书的《易经》,总感觉这玩意儿有些不太正宗,至少不如之前那本《黄帝内经》正宗。

    毕竟之前那《黄帝内经》泛黄,破旧,满是岁月痕迹,一看就知道不简单,极其符合古老典籍的形象。

    但现在这《易经》,怎么看怎么不得劲,就是少了那味儿。

    “你是不是在想这本《易经》的外貌怎么和之前那本《黄帝内经》不一样?”章杰一眼看穿了封明此时心中所想。

    封明没有否认,点了点头。

    “其实之前那本《黄帝内经》也有一本这样的崭新雪白的,但有一天师父他老人家拿着书进了厕所,从此之后,那就再也没有看见过那本《黄帝内经》了。”

    封明:“......”

    好家伙,他不由之前那本《黄帝内经》泛黄的书页,

    应该不会吧,毕竟也没味儿啊!

    嗯,应该只是岁月的痕迹。

    封明心中坚定的想着。

    接下来,封明便一直看着手中的易经,不得不说,周易要比《黄帝内经》更加难以理解,里面运用了大量的廋辞隐语,比如用“履”来喻“礼”,用“輹”来喻“孚”,用“建”来喻“健”,用“明夷”来喻“鸣雉”......

    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通假字,让整个文章更加的晦涩难懂。

    实际上,前世的封明就十分怀疑“通假字”这玩意儿,这真的不是老祖先写错了字吗?

    古代是竹简,写错了字儿不像现在这样一划就行了,古人修改十分困难,于是便将错就错下去,之后估计是形成惯例了,然后才有了通假字。

    当然,这只是封明的猜测罢了,并不能当真。

    幸好,在《易经》上还有非常多师门前辈留下的注释,让封明能够勉强看懂,就算遇到真的看不懂的,也能询问章杰。

    只是有些注释让封明十分疑惑,

    “九月二十五,玩,不学!”

    “这狗屁玩意儿真的狗屁不通,学个蛋儿!”

    “沃日仙人板板,这东西是人学的吗?”

    “......”

    话说,这些注释应该要对应易经上的哪些内容?

    而且这种注释在师门版《易经》上并不少见,甚至可以开一个专栏,《那些年,长辈被易经支配的恐惧!》。

    仅仅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后,封明莫名感觉易经上的内容有些事模棱两可的,似乎是需要靠读者自行理解。

    就算是旁边的注释也是大多猜测。

    或许这就是名著典籍的高明之处,它们并不会将一件事情写得十分明确,但又具有普世的道理,能够让读者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进行不同的理解。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都是对的,

    让人不得不感慨著作者的高明之处。

    一旁的李昌黎此时也已经开始了《黄帝内经》的学习,在章杰的谆谆教诲下,李昌黎已经开始带上了痛苦面具。

    她趴在桌子上,双目无神,嘴中空洞的读着着: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

    “膻中是什么意思?”一旁的章杰严肃问道。

    “膻中......膻中.....这是啥啊?”

    听到李昌黎这话,一旁的章杰都被气笑了:“我问你,还是你问我?”

    李昌黎:“......”

    显然,《黄帝内经》的内容,对于一个五岁小女孩儿,属实有些超纲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