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从指点李斯开始教导历代天才 > 第33章 秦王与长生

第33章 秦王与长生

    赵平安愣住了。

    他的眼睛垂了下来。

    问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赵平安,

    未来的秦国,应该是什么样的?

    从拿到这个游戏开始,他从未正式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一直把这当作是一场游戏。

    可直到现在,秦始皇恭敬地来问他,他才意识到:

    自己是历史的影响者,历史的亲历者,而不是历史的阅读者。

    自己这一次阅读的历史资料没有一手史料二手史料之分,而是史料应当记述自己。

    历史上的秦,是法治天下,最终二世而亡。

    可是,法治天下错了吗?

    当然没有!

    作为当年高考历史科目距离省状元只差一分的学生,看着这个问题,他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绝对没有错!

    法治天下肯定不是错误的!

    法治天下,理论上来说并没有错,甚至说到了后世,法治天下也依旧在实行。

    错的只是做法而已。

    秦国的法太严苛了。

    汉朝的《九章律》就是建立在《秦律》的基础上的,可为什么《九章律》会被推崇?

    儒家迂古道墨不争、兵名医农杂纵横阴阳不为王权。

    对于这个封建社会来讲,还真就是法家思想最为合适。

    【陛下心中难道没有答案吗?】

    赵平安看着手机屏幕,秦始皇很快回复了他:

    【朕想要请先生来说。】

    赵平安无奈说道:

    【以法治国,以道德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得以安邦而定天下。】

    【法,何也?】

    【韩非子曾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陛下想想,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法度的作用,在这里就被凸显了。】

    ……

    秦始皇看着符箓里的文字,猛锤桌子,眼中尽是激动:

    就是如此,该当如此!

    这就是他想说的!

    儒墨二家,作为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对战国时期人才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

    秦国尽管有意扶持法家,但广招天下人才,还是儒墨人居多:

    他们多多少少不认同法家。

    他继续问道:

    【先生认为,此应当是成文法,还是遵周旧制,行那不成文的法度?】

    在这个时代,成文法还只是少数诸侯使用的方法。

    秦国一直是成文法制,但毕竟天下大一统,需要重新裁定。

    “法不可知,则其威不可测。”仍旧是无数的诸子百家心中的标准。

    ……

    但是这对于来自两千年后的赵平安来说就显得非常抽象了:

    还能有不成文法度的?

    赵平安毫不犹豫回复:

    【必须使用成文法。】

    【我大秦乃是陛下之大秦,唯有法度成文,方显陛下庄严。】

    ……

    “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秦始皇看着符箓里的回复,非常满意:

    这就是他理想中的治国方式!

    等等,怎么还有?

    他看着手里的符箓,对面的昭子先生似乎话还没有说完:

    【虽然需要崇尚法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陛下仍然要学会爱民。】

    【切不可如同其他人所说,把天下民众当作仆役使用。】

    【敬民爱民,养民护民,与天下同。】

    【不可专,不可独。】

    【民为国之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治国,当以民心为重,民心安则国泰,民心乱则国危。】

    【法家之术,在于制,儒家之术,在于养。】

    【制以安邦,养以固本,二者不可偏废。】

    秦始皇看着符箓里的文字,眉头紧锁,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他一直以来都不太在乎“仁政”这方面,或者说,没有考虑过。

    他之前听了昭子先生的说法,的的确确是有考虑过仁政的。

    但是,他一直以来都觉得,现在的大秦不适合仁政。

    【昭子先生,儒术柔弱,岂能治国?】

    【法家之术,严明有力,方能定国安邦。】

    赵平安微微一笑,继续回复:

    【陛下此言差矣。法家之术,固然严明,但若无民心之支持,法虽严而民不从,又有何用?】

    【儒家之术,非但柔弱,更在于教化人心,使民自重,自爱,自守法度。】

    【法家以法治国,儒家以德治心,二者相辅相成,方能长治久安。】

    秦始皇沉默了,他细细咀嚼着昭子的话,心中渐渐有所明悟:

    这是昭子先生在点拨他!

    这是昭子先生在告诉他,想要大秦长治久安,仁政是必不可少的!

    【昭子先生之言,朕明白了。】

    【法家之术,确有其用,但若无民心,法亦难行。】

    【朕当深思,如何将法家与儒家相结合,以法治国,以德治心。】

    赵平安见秦始皇有所触动,便继续写道:

    【陛下英明。法家与儒家,非但不相悖,更能相得益彰。】

    【法家之严,可定秩序;儒家之仁,可安民心。】

    【陛下若能兼采两家之长,必能使大秦江山稳固,传之万世。】

    赵平安写到这里,关掉聊天板,撂下了最后一句话:

    【还望陛下深思啊。】

    他知道,自己已经在秦始皇的思想里,种下了仁政的种子。

    重要的地方并不在于要让秦始皇现在就施行仁政,但因为秦始皇身边,喜欢煽风点火的赵高之流实在太多了——

    要适时地矫正。

    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就不需要自己来引导了。

    这他妈可是秦始皇啊,千古一帝!

    跟这个人讲这些大道理,开玩笑呢?

    ……

    看着面前的消息,秦始皇整了整自己有些凌乱的衣衫,深吸了一口气。

    今天昭子讲的话,字字珠玑,让他感触良多。

    他对治国之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他坐直了身体,叫来了负责记录的官员。

    他现在的脑海中有思绪万千,那是大秦未来的蓝图。

    “统一,只是朕的第一步。”

    “朕的目标,是开创传承千秋万代的大一统王朝!”

    对了,好像忘了问昭子的年龄了。

    秦始皇还挺好奇的:

    昭子怎么,就不老呢?

    听语气,感觉昭子好像真的就一点变化都没有。

    “莫非,天命是可以长生的?”

    他顿时有了猜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