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十三章 好东西啊

第十三章 好东西啊

    当天大朱棣和朱云峰一直谈到深夜,谈论着政治制度设计。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朱棣受益匪浅。

    不仅对权力运行逻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理清楚了官僚组织的上下架构。

    古人在这方面不是没有研究,但没有进行系统性归类和分析。

    比如皇权和相权争端,对于皇帝来说,只会本能感觉到这是自己权力被冒犯,却不一定能察觉到为什么能冒犯到他。

    所以很多皇帝即便是处理了宰相,可集权也只是一时。

    一旦老皇帝死了,新皇登基,在原本的旧有规章制度下还是有相权侵蚀皇权,以至于出现权臣的情况。

    朱元璋就属于看问题比较深的皇帝,选择彻底终结丞相制度,但他却总结不出其中的原理,因为他是天生的政治家,不是理论分析家。

    朱棣同样也是天生的政治家,天生就知道该怎么做,可具体缘由以及深层次的分析却不太能体会得出来。

    恰巧朱云峰就有长达多年的键政理论知识,乱七八糟的专业术语懂得非常多。

    结果二人就相当于干柴遇烈火。

    理论与实际结合,一下子就让大朱棣原本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迅速得到了解释和明悟。

    深夜时分,朱云峰他们把探照灯和大量物资留下,就回去睡觉了。

    明天开始小朱棣会过来,进行农业方面指导。

    但没过多久,到翌日清晨卯时三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的样子,大朱棣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叫醒。

    倒不是要上朝,而是道衍到了。

    月初大朱棣在攻打淮南,遇到梅殷的阻击,迟迟不能攻克。

    此时道衍和尚向他建议,绕过淮安,率领大军强行渡过长江,先攻破南京城再说。

    然而绕城袭击是兵家大忌。

    先不提一旦绕过城池奇袭,一旦进攻失利,后续粮草很有可能被截断,从而兵败如山倒。

    单说如果在进攻的时候,后方城池的军队突然进攻,与正面敌人前后夹击,那么燕军极有可能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

    所以绕开归绕开,却不能不防。

    于是朱棣让自己两个儿子与道衍领一部分偏师留下来防备梅殷,自己则率领主力直取浦子口。

    之后在浦子口强渡长江的时候,朱棣一度陷入到苦战。

    又是道衍马上让朱高煦率领援军及时赶到,奋勇杀敌,将盛庸打败,这才有了朱棣成功篡位的事情。

    事情过后,道衍率领殿后的偏师前往南京。

    只是恰逢淮南突降暴雨,长江水量暴涨,耽误了行程,一直到十多天后的今日才抵达。

    朱棣早就说过,道衍如果到了的话,就立即让他来见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到。

    此刻得知道衍抵达,朱棣非常高兴,连忙令人点亮西宫蜡烛,叫道衍立即过来见他,自己则穿好衣服起来。

    过了约一刻钟,道衍就在西宫的书房见到了朱棣。

    “斯道,你总算来了。”

    朱棣看到道衍进来,面露喜色。

    道衍此时尚未恢复俗家姓名,因此还不是姚广孝,朱棣平时便称呼他的字。

    他身材很高大,剃光头有结疤,一个和尚形象,穿着一身教僧皂袍,也就是黑绦衣,外面披了一身浅红袈裟。

    这还是朱元璋赐给他的僧衣,一直穿到了今天。

    见到朱棣后,道衍双手合十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坐。”

    “谢陛下。”

    等道衍坐下后,便开口说道:“陛下,太祖的事情.”

    朱棣点点头:“是真的,我当时已经打到了乾清宫,眼看就要活捉允炆小皇帝,哪知道玉阶上站在一个人,回过头一看,差点没把我吓死。”

    “真有这等奇事吗?”

    道衍皱起眉头。

    他感觉已经有点被颠覆认知。

    在来的路上就不知道多少人告诉过他,太祖真的复生了。

    而对于道衍来说,他的第一反应是朱允炆造假。

    但随后就推翻了这个想法。

    原因很简单,如果朱允炆造假,那么假太祖就一定会帮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在那种大庭广众的情况下,连朱棣本人都承认那是太祖,多少人看到了,朱棣也灭不了上万人的口。

    即便朱棣下决心要杀了朱允炆和假太祖,消息传播出去,朱棣也将受到无数人指责。

    甚至其余各路边镇藩王都会以这个借口和理由造反。

    所以如果朱允炆真的弄了个假太祖,且这个假太祖受他操控的话,没道理在那个时候选择帮朱棣。

    何况朱允炆的反应也说明了一切。

    因而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太祖不受朱允炆控制,朱允炆甚至之前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这就意味着这个太祖,有真的可能!

    那就荒谬了。

    人死能复生,简直是千古奇谈。

    “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即便是朱棣亲口承认了,道衍还是不能相信,不过却也慢慢平复了心情,说道:“若是能亲眼看看太祖就好。”

    朱棣笑道:“他们说父皇在仙界打仗,你说呢?”

    “听起来像是在愚弄三岁小儿。”

    “但我却信了。”

    “哦?”

    道衍细细思量,随后说道:“陛下确实该信。”

    “哈哈哈哈。”

    两人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既然是对自己有利,那又比去深究细思呢?

    别说太祖在仙界打仗,就算说太祖当上玉皇大帝了,那都无所谓。

    重要的是这极利于朱棣的统治就足够了。

    所以说,有时候人就得难得糊涂。

    别太好奇心过重了些。

    “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们送来了很多稻种,还有一些名叫尿素之类的东西。”

    朱棣说道:“他们说种此稻,再放入尿素,便能亩产九至十石。”

    “九至十石吗?那确实是仙家手段了。”

    “还有这个,你看看。”

    “哦?”

    道衍从朱棣手里拿来那本小册子。

    那纸张摸到手里的触感光滑如丝绸,就绝对不是凡间之物。

    翻开一页密密麻麻都是制度设计。

    其中的弊端,以及以后可能会产生的弊端也都一一说明。

    道衍看得很认真仔细。

    一直过了半个多小时之后,他才合上笔记本道:“这莫非是太祖定的制?”

    “是太祖身边护法,名为朱云峰。”

    “也姓朱,莫非?”

    “这倒是不得而知,不过太祖能把刚及冠的我带来这边,或许是我家宗族之人也说不定。”

    朱棣不太肯定。

    眉宇间朱云峰确实有那么点点与太祖相似,但也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已。

    “及冠时期的陛下?”

    道衍来了兴趣,说道:“在何处?”

    “今日午后他会过来,到时候一起见见也好。”

    “嗯。”

    “斯道,你觉得这份制度如何?”

    朱棣又问。

    道衍想了想道:“有太祖几分风范,但行事相对温和。”

    这里朱元璋的风范是指集权意识。

    而行事温和是指不再那么粗暴地实行种姓户籍、卫所制度、互相检举人人自危的制度。

    可以说朱云峰给出的策略在政治上极大加强君权。

    在民生上做了个相当宽松的社会环境。

    对于官员们来说有好处也有弊端,只是要看从哪方面来考虑。

    “你觉得可以实行吗?”

    朱棣又问。

    道衍沉吟许久才说道:“可以,太祖留下的许多定规确实已经过时了,何况此规并无对陛下有不利之处。”

    “好,那就从明天开始,先调整好满朝官员,随后再正式以此制施行。”

    朱棣不再迟疑。

    这恐怕也是宋神宗元丰改制的缘由。

    加强皇权才能够做更多的事。

    二人又继续聊了许久。

    到上午巳时初,朱棣见道衍满脸风霜,才让他先去休息,并赐予他宅邸。

    但道衍却辞谢,住在了宫外的清凉寺。

    下午时分,朱棣和道衍休息一阵,恰逢小朱棣过来,大朱棣让道衍跟在身边,和尚打量了一番小朱棣,暗暗心惊。

    这与年轻时候的陛下确实一模一样,只是胖了一点而已。

    要知道道衍是洪武十五年就跟了朱棣,也就意味着当时才22岁的朱棣跟现在20岁的朱棣长相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一个胖一个瘦。

    虽说最近朱棣已经在按朱标的意思开始减肥,但减肥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减下来,因此双方的体型差别还是一眼看得出来。

    然而身高、长相、神态,与记忆当中那个22岁的燕王又何曾相似?

    那一瞬间,道衍就觉得,或许这世上真有神仙。

    因为只有神仙手段,才能逆流时间长河,将20岁的燕王从历史中带过来。

    “臣,参见燕王.”

    迟疑过后,道衍还是双手合十行礼。

    小朱棣诧异地看着眼前的和尚,说道:“你是姚广孝吧?”

    “姚广孝?”

    道衍纳闷道:“臣俗家名确实姓姚,但名叫姚天禧。”

    “那就没错了,你明年会被我赐名为广孝。”

    小朱棣双手叉腰道:“本来我还想让你还俗来着,但你又不肯,给你金银美女宅邸也不要,一直住在寺庙里,白天上朝就穿朝服,下朝就穿僧袍,那就只能给你赐姓了。”

    “额”

    道衍和大朱棣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满脸震惊。

    大朱棣是震惊于自己赏赐的方式还挺特别,道衍则是震惊这个燕王居然如此了解自己的秉性。

    莫非太祖皇帝真就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

    “多谢殿下赐名。”

    道衍是个聪明的人,没有追问,而是借坡下驴,顺势再弯腰行礼。

    “小事,今天是过来告诉你们怎么种稻子的。”

    小朱棣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道:“种植方法记录在这里面了,你们过来看看。”

    说着招呼他们进了乾清宫。

    大朱棣和道衍充满好奇地跟进去,他们倒想看看那小小的一个方块是怎么记录种植方法的。

    到了书房内,小朱棣拿起平板,调出他们之前拍摄剪辑的种植方式视频说道:“你们先看看,下午找块地,我们实践一下。”

    说罢把视频打开。

    便在大朱棣和道衍震惊的目光当中,平板屏幕开始播放种植水稻的方法。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这再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这是.”

    大朱棣惊愕道:“怎么里面有人,还会说话?”

    “仙器,你们不懂,好好看,别乱碰啊。”

    小朱棣把平台用平板套支起来,懒洋洋地坐在旁边椅子上,掏出手机道:“等看完了我们就下地,告诉你们怎么种,之后你们再选好皇庄,立即行动起来。现在马上就要七月了,种植季节就快要过去了。”

    “好好好。”

    大朱棣和道衍便认真看起了视频。

    小朱棣则在一旁玩手机。

    他现在人变得是真懒散了起来,人生没有动力,又碰到一个便捷的新世界之后,强如永乐大帝,也被摧毁道心,愈发颓废。

    没办法。

    在洪武朝他想造反当皇帝是没戏了,以后打仗估计也马上进入热武器时代,更没他的戏。

    可能中年以后分封去海外是最好的选择。

    那也得玩够再说。

    所以现在小朱棣已经无欲无求,除了回洪武朝找老婆以外,基本上就只剩下打游戏看电影刷短视频,也没别的爱好了。

    过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视频才总算是结束。

    大朱棣意犹未尽,抬起头去找小朱棣,这才发现小朱棣人不见了。

    “他人呢?”

    “出恭去了。”

    “哦。”

    大朱棣忍不住碰了碰平板道:“这东西真神奇。”

    他碰到屏幕,居然发现视频关闭了,接着出现了很多小图标。

    而且上面的字他们都认识。

    虽说是简体字,可要知道简体字本身就是古代文字,所以没有一个他们不知道。

    “开心消消乐,贪吃蛇大战,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五子棋.”

    这都啥啊。

    大朱棣和道衍两脸懵逼,全都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好奇心下,他们一个个点开看了看。

    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出现又让他们手忙脚乱想关上,但又不会操作。

    好一会儿道衍才发现用手指头往上拉能关,这才慢慢摸索出平台怎么用。

    “咦,这个人与自然看看。”

    大朱棣点开。

    顷刻间两人眼珠子都快瞪下来。

    “这”

    道衍一个和尚,差点道心崩坏,连忙闭上眼睛心中默念阿弥陀佛。

    “看完了没?”

    就在这个时候,小朱棣回来了,看二人脸色不对劲,连忙走过去,看到了里面的封面。

    幸好大朱棣没有点开里面的事情。

    不过见到事情败露,小朱棣却是脸色平常道:“这仙器平时都是交由季胖子保管,没想到他居然背着父亲弄了这么多肮脏的东西,我回去之后马上禀报给父亲,让他狠狠地惩罚那胖子。”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道衍面红耳赤,站起身道:“陛下,殿下,请容许臣出去走走,定定心神。”

    “你先去吧。”

    大朱棣摆摆手道。

    道衍虽足智多谋,但他其实佛心还是非常坚定,确实不近女色,因而便苦笑着走了出去。

    等他走后,小朱棣平静地要把平板收起来道:“好了,我们去做正事吧。”

    “你装什么正人君子呢。”

    大朱棣鄙夷道:“你是我,我是你,我还不知道你?快让我看看。”

    说着抢先一步把平板拿走。

    那封面上的黑丝虽是惊鸿一瞥,可极大地让大朱棣很感兴趣。

    “我焯,永乐,阿乐,乐哥。”

    小朱棣大惊失色,连忙也想抢过来。

    但奈何他胖了后怎么比得上壮年的朱棣强悍?

    根本抢不到。

    大朱棣将平板护至身前,随便点开一个视频,顿时眼珠子都快瞪下来。

    ‘好东西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