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人家都是燕京本地临时工,是政策把他们送进了北大,魏明则是靠关系。
留给魏明的铺位是乔枫的上铺,这样挺好,上铺私密性好,写作可以免于打扰。
魏明笑着向两位同事问好,并询问他们是在哪儿插队的。
赵德彪去的是东北,梅文化则是在河南。
“那你是在哪儿插队的啊?”梅文化问,他完全听不出魏明有外地口音,以为跟他们俩是一样的。
魏明回道:“我没有插过队,我就是队里的。”
乔枫:“小魏来自河北,他们那地方盛产白酒。”
赵德彪眼前一亮,忙问:“那带了吗?”
魏明笑道:“来的匆忙,下次从老家回来一定带。”
赵德彪搓着手:“那可说好了!”
梅文化比赵德彪想得多,一个外地农村人,能进北大工作,这肯定是背后有人啊。
不过自己背后也不是没人,倒不怵他,于是梅文化坐下继续看书。
感觉他这气质应该住学生宿舍。
魏明瞄了一眼,是一本叫《今天》的杂志,好像是北岛等人弄的诗刊吧。
就那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等魏明收拾好了床铺,准备再写点什么的时候,乔枫热切问道:“小魏,北乔峰南慕容的故事你给讲讲呗。”
“哦,行啊,这个故事叫《天龙八部》,话说在云南无量山一带……”
无论原版小说,还是电视剧改编,通常都是从段誉的故事开始切入,魏明也是如此。
虽然他的记忆力有所增强,不过并没有讲的太细,真要是事无巨细,怕是要讲好几天才能讲完,自己哪有那个功夫啊。
然而他刚讲一段,梅文化就打断了他。
“你这是香港人写的武侠小说吧?”
“对啊,你也知道?”
“你从哪买的小说啊?”梅文化非常好奇,他下乡的时候听一个大哥讲过一段。
“没有买小说,我有个高中同学原籍在广东,他接触的多,我也是听他讲的。”他真有这么一个同学,叫柳如龙,也在燕京上大学。
赵德彪急吼吼打断梅文化:“我说你插什么嘴啊,正听的过瘾呢,接着讲段誉和神仙姐姐啊!”
没想到这三个人里面听得最入迷的是赵德彪,乔枫虽然也很喜欢,但有点不满段誉喧宾夺主,不是乔峰和慕容的爱情故事吗,这个姓段的真碍眼。
结果很快北乔峰南慕容作为背景板出现了。
“啊,南慕容是男的啊!?”他大失所望。
“对啊,慕容复,也是江湖数得着的年轻俊杰,剧透一下,所谓的神仙姐姐跟他也有关系哟。”
赵德彪立即催促,他就喜欢神仙姐姐。
虽然跟乔枫预想的不太一样,但他也被这个精彩的武侠故事吸引住了,毕竟是金庸的集大成之作。
即便是一开始不屑一顾的梅文化也已经放下了手上的杂志,假装漫不经心,但耳朵却是一个字都舍不得错过。
这一晚上魏明算是白瞎了,一个字都没写,但赢得了赵德彪一个“明哥”的称呼。
两人同岁,赵德彪生日大一些,但没魏明高,他甘心做小,两人快速熟悉了起来。
梅文化要虚伪一些,明明很羡慕段誉先后跟几个美女牵扯的女人缘,但嘴里却说着:“都是些资本主义社会用来消磨时间的毒瘤,不登大雅之堂。”
赵德彪呵呵一声:“那明天明哥还讲,你还听不?”
梅文化撇撇嘴:“讲就讲呗,我不嫌你们打扰我看书。”
枫哥道:“好了,熄灯睡觉,明天还要跑操呢。”
~
第二天六点多,除了需要站岗的保卫员,其他人都被乔枫拉到了五四运动场跑圈。
魏明挺想运动的,虽然他一米八三的大个子,颜值也高,但太瘦了,跟豆芽菜似的。
别说跟乔枫、赵德彪这种壮汉比了,感觉梅文化这个四眼仔都比他瓷实。
主要还是常年缺吃短喝,没有油水造成的。
所以吃早饭的时候魏明除了三个油饼,还买了两个煮鸡蛋,可惜没有牛奶。
油饼三分钱一个,主要鸡蛋贵,一毛二一个,虽然这么吃,每月18块5毛可能不太够,但他相信稿费迟早会来的。
果不其然~
经过一上午的政治思想培训后,魏明、赵德彪、梅文化三人一起去教职工食堂吃饭。
然后远远就看到乔枫和吕晓燕站在门口。
“嫂子,人来了。”乔枫伸手一指。
“婶子!”魏明赶紧小跑过去。
吕晓燕眼里掩饰不住的欣赏:“小明,咱们聊聊吧。”
“好。”魏明把餐具交给枫哥,让他代打。
乔枫给魏明打了锅塌豆腐和馒头,一顿午饭才相当于一个鸡蛋,因为农民养鸡超过三只就是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所以鸡蛋贵是必然的。
“队长,这里!”赵德彪喊道。
乔枫落座后,梅文化忙问:“队长,那个女同志是谁啊?找魏明啥事呀?”
赵德彪:“你没听到吗,明哥叫她婶子,那就是亲戚呗。”
梅文化:“但是我听队长还叫她嫂子,难道魏明也是队长的亲戚?”
乔枫熊了梅文化一句:“少打听,吃你的吧。”
不过他也好奇,因为晓燕嫂子说找魏明有公事。
公事?
~
这会儿两人正在外面溜达,吕晓燕已经告诉他过稿的消息,而魏明显得很平静,颇有大将之风。
“你真是一晚上写完的啊?”吕晓燕又问。
“当然了,要不我再一晚上给您写一篇。”
“好啊,像《没牙的老虎》这种水平的童话,你有多少我们社收多少!”吕晓燕豪爽道。
“谢谢婶子!”魏明算是找到长期饭票了,然后他扭捏地问:“那稿费啥时候能给啊?”
“你急着用钱啊?要不我先……”
“不不不,钱倒是不那么缺,主要是想用自己的稿费补贴一下家里,让爸妈以我为荣。”
吕晓燕没体验过农民的苦,但也听丈夫讲过他小时候那些艰苦岁月,肯定是魏明家人在村里的日子不好过。
她道:“你放心吧,我给你加了塞,安排在这个月发表,出刊那天就可以拿到稿费单,大概两周后吧。”
半个月,对于杂志刊物投稿算是快的了,有时候从今天拖到明年都不稀奇。
“那我能拿到多少稿费啊?”魏明不耻于谈钱。
吕晓燕给他讲了一下现行的稿费规则。
“从77年开始,国家恢复了稿费制度,根据作品质量,原创作品按照每千字2元到7元的价格一次性支付,你那篇稿子5000字,最少也有十块钱。”
还有就是,这时候印刷成书作者是没有稿费的,印数稿费要等到明年稿费调整的时候才会加上。
“就只考虑质量吗?”魏明又问。
吕晓燕笑了:“当然,杂志社自己的财力,还有作者的名气也会有一定影响,不过你放心吧,有婶子在,肯定不会让你拿最低的稿酬。”
最少10块变成了最少15块,魏明再次感谢,并表示:“我会尽快拿出新作品的。”
“嗯,不过新作最快也要下个月发表了,同一期内我们通常不会发表一个作者的两部作品。”
其中的考量魏明当然明白,不过这样的赚钱速度也太慢了。
他开始考虑在满足《儿童文学》每月一篇的情况下,要不要同时投一些别的刊物,写一些长点的故事~
(ps:求月票追读啊,早点登上新书榜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啊!还可以投资一下,首订钱不就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