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六十五章 我说完了,只能赞成,不能反对

第六十五章 我说完了,只能赞成,不能反对

    “全体社员注意了,全体社员注意了,各家来个能主事的,到村支部开会,全体社员注意了……”

    李天明正蹲在灶台前烧火,李蓉也在一旁跟着忙活,听到大喇叭里传出李学庆的声音,知道等会儿要说的是村办集体企业的事。

    此刻各家各户也都竖起了耳朵,昨天李天明和李学庆走家串户的说要集资办养猪场的事,虽然有的人家没去,可村民们之间来回串话,差不多整个村都知道了。

    “他爹,咱……真的要拿钱办那个养猪场,我总觉得这事不踏实。”

    石淑玲说着,把玉米饼子贴在了锅边,看上去忧心忡忡的。

    老百姓或许懂得不多,但是这乱糟糟的年头,谁也说不准政策又往哪边倒。

    就拿前年来说,村里组织垦荒,刚把地给平整出来,县里就来了人,说是李家台子私占集体土地,要把平整出来的自留地给毁了。

    荒地放在那里也没人用,咋就不能拿来种菜?

    眼见县里来的工作组真要动手,还是村里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躺在地里,才把来人给吓住了。

    现在要办养猪场,这么大的事,不和县里通个气,再犯了错误咋整?

    “怕啥?大不了就拿钱打水漂,这钱本来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丢了也不心疼。”

    李学工也担心,可这是侄子的注意,他这当叔的不支持,谁支持?

    “你不心疼我心疼,还天上掉下来的,真当我不知道,不就是天明……好,我不说,你……你打算拿多少,总不能都拿出去吧?”

    这下李学工也犹豫了。

    钱来的虽然容易,但毕竟是两千多块,让他一气儿都拿出去,他也舍不得。

    “那就……拿1000块,咋样?”

    1000块?

    石淑玲闻言瞪大了眼睛:“你……你疯啦?”

    “咋说话呢!这就心疼了?”

    “对,心疼,不光心疼,你……你就不想想,这钱一旦亮出来,村里人咋想,不得合计咱家这钱是咋来的?到时候,天明的事再给漏了,你就不怕给天明惹祸。”

    石淑玲到底比李学工心细。

    “你说的……也在理!那你说拿多少?”

    “五百!”

    李学工想了想:“行!”

    不单单李学工一家,这会儿家家户户都在议论。

    “他爹,你说这养猪场,能办起来吗?”

    “办不办得起来,反正我也没打算拿钱。”

    “可万一要是真能赚钱呢?我听学庆说的挺像那么回事,再说了,万一全村的人都拿钱,就咱不拿,得罪人咋办?你别忘了,你还跟着天明揽工呢,一分不拿,到时候学庆和天明再恨上咱,以后出去揽工不带你了,咋办?”

    男人闻言也犹豫了:“那就……看看再说,要是别人都拿,咱就拿。”

    吃过早饭,各家各户能当家做主的出了门,昨天又下了一夜的大雪,这会儿外面冷得邪乎。

    李天明裹紧了棉袄,离开钢厂的时候,他给几个弟妹都要了一身新的,就是李蓉和小五身量太小,穿上以后逛里逛荡的,有些滑稽。

    李学成也出了门,两父子见面,都觉得尴尬。

    “爸!”

    李天明招呼了一声,当先出了院子。

    面子上过得去也就行了。

    来到村支部,住得近的已经来了不少。

    基本上都是爷们儿,也有妇女跟着一起来的,毕竟要往外拿钱,女人们哪能放心的下,都怕自家爷们儿被人一扇呼,面子上下不来,把家底给掏干净了。

    “天明,过来坐!”

    李学庆大声招呼着。

    李天明虽然不是村支委,连村民代表都不是,可他如今在村里的地位,基本上已经能和李学庆旗鼓相当了。

    谁能带着乡亲们奔好光景,大家伙就服谁。

    绕过去坐在了李学庆的身边,乡亲们见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各大队都看看,谁家的代表没来?”

    五个队长连忙起身,挨家挨户的点名,全村一共324户,现在……

    到了323户。

    二狗子已经被李学庆赶出了村,自然没他的份,至于人到底走没走,那就得问问李学柏了。

    “行了,行了,都安静,别吵了巴火的,说你的,崔家老二的媳妇儿,咋就你能白话!”

    会议室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天冷,我长话短说,我说话的时候,谁也别搭茬儿,等我说完了,有意见的,一个一个来。”

    李学庆说着清了清嗓子。

    “我先说说各大队工分的事,昨天五个大队长都来找我对账,往年也不是没说过,咋就不长记性呢,工分账本是要交到镇上的,最后统计到县里,你们一个个的记花账,到时候出了事,是你们兜着,还是我兜着?”

    一边说,一边拍着桌子,有人想说话,眼见李学庆真急了,也乖乖的闭了嘴。

    “最晚明天,把工分给我报上来,心里都有点儿数,别让我再说出难听的来。”

    说完点了根烟,这会儿会议室里都快看不清人了。

    “还有个事,串串的差不多也都该知道了。”

    李学庆看着众的反应,接着说道。

    “头几个月往钢厂卖鱼,村里的账上存了一笔钱。”

    闻言,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村支委开了几次会,研究这笔钱该咋处理。”

    “还能咋处理,分呗!”

    啪!

    李学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指着说话的李学伟。

    “我刚才说啥了?到你说话的时候了吗?再张嘴就给我滚回去。”

    李学伟和李学庆是一个爷的哥们儿,挨了骂也只能悻悻地缩了缩脖子。

    “一个个的不用拿眼珠子瞄着我,这钱肯定分,但咋分得有个章程。”

    “前些日子县里的物资局来人,大家伙不是不知道,县里一直惦记着咱们村这笔钱,我去开会,县革委那个胡主任几次拿话点我。”

    “这钱要是都分下去,到时候,一旦追究下来,还得是我去挡灾,所以,我这边定下了,扣下6000块钱,剩下的按户分。”

    李学庆的话刚说完,底下就乱套了。

    “咋能按户分呢,我家九口人,二河家才3口,我们家不是亏大了嘛!”

    “就是,这么分不合理,应该按人头分。”

    “对,按人头分。”

    “张四宝,说啥呢,你媳妇儿刚生了个闺女,照你这么说,没过月的娃娃,也算一口人。”

    “我闺女来得巧,凭啥不算,有能耐让你媳妇儿也生。”

    啪!

    “有完没完?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干脆不分了,一毛钱也没有,老子把钱交上去,还能得表扬,一个个看把你们能的,咋了?我家人口少,是不是还有人要说我是故意这么定的?”

    该咋分钱,李学庆也琢磨了好长时间。

    按人口分?

    刚出生的娃娃怎么算,只算壮劳力的话,有的人肯定不服。

    思来想去的,还是决定按户分,这样最简单。

    “分法就这么定了,谁不服,当面也行,背后也行,都来骂我。”

    李学庆做了好几年的村主任,在村里还是很有威信的,他说定下了,纵然有人不服,也不敢当面说。

    本来就是白得的,要是没有这门路,哪来的这笔钱。

    扣下6000,每户还能分150多块钱呢。

    “为啥要扣6000,大概其的也都知道了,村里呢,准备弄个养殖场,养些猪啊,鸡啊,给咱村找个赚钱的路子,这是好事,具体的……天明,你来和大伙说说。”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李天明的身上。

    李天明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个事,是我给学庆叔出的主意,这次往钢厂卖鱼,动静太大,上面一直盯着咱们呢,也惦记着咱们村账上的钱,全都分下去的话,上面肯定得要个说法,所以我就想着,不如拿出一笔钱来,咱们做点儿什么,一来是为了堵上面的嘴,二来就像学庆叔说的那样,给村里找个来钱的路子。”

    接着,李天明便把昨天和李学庆说的,又重复了一遍,着重讲了政策上的问题。

    “话说得已经够明白了,咱们要办的这个养殖场,属于村办集体企业,不违反政策,集中起来干大事,赚了钱,大家一起分。”

    李天明在介绍的时候,不时有村民插话,提问,他也一一做了解答。

    “行了,行了,天明这话已经说透了,那6000块钱,就是各家各户的……投……投资,对,投资,投的多,将来分的就多,谁家想多投,就找马长山登记,等分了红,把钱送到支部就行。”

    李学庆说完,见没人动弹。

    “我先打个样,1000块,算我投的,将来养殖场赚了钱,我家分得多,你们别眼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