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九十五章 新房上梁

第九十五章 新房上梁

    “乔凤云,你是不是有病啊?”

    李天明准备去新房那边看看,这两天在夯地基,可不能马虎了。

    可还没等出去呢,就被乔凤云给缠上了。

    也不知道这人是真不要脸,还是怎么着?

    昨天刚闹过一场,现在居然异想天开的,让李天明帮着她大闺女安排工作。

    咋想的?

    用到脑细胞了吗?

    “你能给老三家的大莲安排工作,为啥不能给我闺女安排?”

    哈!

    李天明真是要被气笑了。

    “大莲是我妹子,一个爷的堂妹,你闺女是我啥?”

    李天明说着看向了正房那边,李淑珍就现在门口,看向他的目光带着狠。

    不是恨,是狠,狼崽子的那种狠。

    上辈子她不管李学成倒是情有可原,毕竟又不是亲爹,李学成对她也没多好。

    可是乔凤云是她亲妈,她竟然也能不管不问。

    乔凤云死的时候有多惨,李天明当时就在现场,整个下半身都快被屎给裹住了。

    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咽气的时候,眼睛都没闭上。

    按照农村的习俗,老人去世之后,都是长女给清洗身体。

    李淑珍却无动于衷,别人叫她,连理都不理。

    最后还是村里一个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实在看不下去,帮着清洗的。

    如果乔凤云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的养了一个狼崽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厚着脸皮,来找李天明要工作。

    “我跟了你爸,我闺女就是你妹子。”

    “你说这话害不害臊?滚蛋,真以为你挺着个肚子,我就不敢抽你了。”

    乔凤云挺着肚子,往李天明身边凑。

    “你打,有本事你就打。”

    真特么……

    “别叫板,我还真不敢。”

    可没等乔凤云得意,李天明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她的笑僵在了脸上。

    “你肚子里那玩意儿能揣一辈子吗?等他出来,老子一天抽你三顿,大力婶儿,我打我爸的后老婆,不算忤逆不孝吧?”

    一个正在看热闹的邻居,意外被点名。

    这难得的出场机会,必须得把握住了。

    “就冲乔凤云做的那些缺德事,打死都不用偿命。”

    李天明默默为这位群演点了个赞。

    “好嘞,听见没有?放心,我也不打死你,一天抽你一百个大嘴巴就够了。”

    对上李天明的眼神,乔凤云怕了。

    知道李天明不是在吓唬她,自己做的那些事,李天明再怎么报复都不过分。

    “我……我找你老子去。”

    “去吧,他要是能管的了我,我连你二闺女的工作也包了。”

    说完,李天明没再搭理乔凤云,溜溜哒哒的出门了。

    一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李学成都没露面,只听到乔凤云不住的哭嚎。

    接下来的几天,李天明忙得四脚朝天,根本没空搭理那女人。

    先是带着李学庆去县城,找农业局的局长谈猪崽和鸡苗的事。

    论辈分,李天明还要叫这位局长一声哥,李学庆这位叔叔辈驾到,再加上县革委的胡主任打了招呼,自然不会为难。

    双方很快就定下了2000头猪崽,和10000只鸡苗。

    “天明,会不会太多了?”

    “不多,也就是第一年养,先试一下,顺便给咱村几个饲养员练练手,今年要是成了,等明年还得继续扩大规模。”

    才这么点儿量,连个中型的养殖场都算不上。

    “可县里每年的任务猪也就1000头,咱们养这么多,最后只能卖给物资局,到时候肯定要压咱们的价。”

    “叔,不怕!”

    李天明接着就把和炼钢厂定下的事,和李学庆说了一遍。

    听到销路都找好了,而且还一点儿错误都不沾边,李学庆这下踏实了。

    猪崽和鸡苗都等到过了五一劳动节再送。

    那时候,倒春寒过去了,天也彻底暖和了,不用担心猪崽和鸡苗会因为换季染病。

    “叔,您现在要操心的是,这么多头猪吃什么。”

    光指望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打猪草,根本供应不上。

    “这还真是个大问题,天明,你给拿个主意。”

    “镇上粮站的副站长,是我婶儿的娘家侄子吧?”

    “对啊!”

    李学庆刚说完,就明白李天明的意思了。

    粮站有大量的麸糠,永河县又没有大型的养殖场。

    往常养任务猪的时候,打的猪草就够了,根本用不到这些麸糠。

    往外运的话,连油钱都不够,最后只能用来沤肥。

    要是有人愿意买,粮站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

    “我发现,你这脑子转的是真快。”

    “叔,这可不是脑子转的快,这叫走一步,看三步,所有的情况都得提前预料到了。”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李学庆大笑道。

    “不过光喂麸糠还不行,长膘太慢,还是得备下些精料。”

    李学庆这次的反应也够快。

    “你这是在打集体储备粮的主意吧?”

    李天明笑道:“叔,您圣明,我是想着借上一部分,拿去粮站换玉米,等年底赚了钱,咱再补上就行了。”

    各村的集体储备粮,县革委每年查一次账,进多少,出多少,有了亏空,及时补上。

    像李天明说的,借上一笔,问题倒是不大。

    就算是被人举报了也没事,没人敢因为这个触李老混子的眉头。

    自从拍了县革委胡主任的桌子,指着对方的名字骂大街,李学庆一战成名,混不吝的形象深入人心。

    “成,就按你说的办。”

    李学庆说着躺在了拖拉机后斗的草垫子上,美美的想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肥猪满圈的景象。

    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这件事刚办完,紧接着,李天明又要送大莲去棉纺厂报道。

    姑娘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石淑玲抱着闺女哭了半晌。

    最后还是李学工发了话,李天明才得以出发。

    到了海城,两人先去了大伯家。

    得知老三家的大闺女也进城当工人了,李学军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他比谁都盼着老家的子侄们能有出息。

    “大莲去棉纺厂,一个人在那边没人照顾能行吗?”

    高兴过后,李学军又开始担心。

    现在城里比乡下乱,各个厂里虽然基本都恢复生产了,但是仍旧运动不断,乱糟糟的不像样。

    把个如花似玉的大侄女放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棉纺厂。

    李学军还真不放心。

    “怎么没熟人啊?”

    严巧珍从厨房出来了。

    “你忘了,我姨家的表妹就在棉纺厂,干的也是挡车工,还是去年的市劳动模范呢,把大莲交给她,让她帮着带,你还有啥不放心的。”

    正好严巧珍今天休息,吃过午饭,便跟着一起去了棉纺厂。

    先去找了杨科长,接着又找到了严巧珍的表妹,李天明和大莲随着一起叫姨。

    顺顺当当的办了入职手续,严巧珍反复叮嘱了好几遍。

    努力工作,不该掺和的别掺和。

    把大莲留下,李天明送了严巧珍回家,接着还得紧赶慢赶的回村。

    随后的一段日子,李天明每天就泡在新房工地这边。

    按照他的设想,房子一点一点的有了模样。

    噼里啪啦……

    一阵鞭炮声响。

    今天是新房上梁的日子,这在农村可是大事。

    容不得一丁点儿马虎。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底下围观的人也都悬着心。

    此刻,有一个人的心在滴血。

    杜立德。

    李天明盖房子用的这几根木料,都是他精挑细选来的。

    原本不想来的,可脑子就是管不住一双腿。

    看着自己的木料,成了李天明新房的大梁,杜立德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这木料、这新房、这女婿,本来都应该是我杜家的啊!

    “老杜,这是咋了?”

    “晕了?”

    “气迷心了吧?”

    “赶紧给送家去。”

    正站在房顶上的李天明并没注意到这一幕,还在往下面撒着小糖馒头和一分两分的硬币。

    恰巧有一个小糖馒头掉在了杜立德的怀里,让他瞬间惊醒。

    手里拿着那个馒头,越想越憋屈,不由得悲从中来。

    可还没等他哭出来,就听到有人在喊。

    “放电影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