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假皇孙 > 31 要花瓶,给吗?

31 要花瓶,给吗?

    朱允熥走出教室。

    日上中天,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他忍不住舒了一个懒腰。

    身后有人叫:

    “熥侄儿!”

    是朱植,正在不远处招呼。

    这家伙已经没事人一般了。

    朱允熥走过去,笑道:

    “十五叔!”

    朱植指着身边的两个人道:

    “这两个人,你也想不起来了吧?”

    朱允熥点点头。

    “失忆”了嘛,

    事实上,他大概知道是两个小只的中朱。

    朱植指着一个黑瘦的少年道:

    “来,叔给你介绍,这是你十七叔,宁王朱权。”

    朱允熥拱手施礼,

    “见过十七叔,请多关照。”

    他不由地多看了两眼,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宁王。

    小伙子,你命运多舛啊!

    后来你四哥小棣子抢皇位,用诡计夺走了你全部的兵马,还猜忌了你一辈子。

    朱权高冷地点点头,

    “好!”

    朱植又指着一个白净腼腆的少年道:

    “这个是你二十叔,韩王朱松,以前他是背书的状元,现在是你了。”

    朱允熥拱手道:

    “见过二十叔,请二十叔多赐教。”

    朱松急忙还礼,

    “自家人,不客气!”

    朱允熥看看两个中朱,人名和人对上了,

    朱权和他同岁,朱植比他还小两岁。

    朱允熥不禁感慨老朱真能生。

    不容他多想,朱植拍拍他的肩膀,问道:

    “下午我们相约去打马球,你去吗?”

    朱允熥苦笑道:

    “母妃下了禁令,一个月不许骑马。”

    吕氏从他落崖,就下了这道懿旨,算起还有十六天不能骑马。

    朱植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

    “你是要小心一点!”

    朱松有点遗憾,

    “看你身手挺敏捷的,还想拉你一起的。”

    朱权不耐烦地催促道:

    “快走吧!大家都等着呢!”

    不远处,几个中朱、小朱正冲他们招手。

    双方就此告别。

    看着朱植欢快的背影,朱允熥笑了。

    不记隔夜仇,这个“十五叔”能处!

    ~

    景阳宫。

    吕氏带着两个儿子晒太阳,一个半岁,一个六岁。

    嬷嬷、宫女都在一旁小心地伺候着。

    钱嬷嬷来了,走到近前请安。

    吕氏点点头,

    “说吧。”

    每天这个时辰,钱嬷嬷会来禀报小院子的事情。

    按照时间顺序,钱嬷嬷从朱允熥起床说起:

    “今天要习武,起的较早,先去了书房。”

    “谁叫的早起?”吕氏问道。

    “是自己起来的。”

    “哦?”

    “他自己穿了衣服,伺候在外的宫女才察觉。”

    吕氏微微蹙眉。

    孽障怎么这么勤奋了?

    过去每天都要人叫,还赖床不起的。

    钱嬷嬷继续道:

    “在书房,他突然要摆花瓶。”

    郑嬷嬷冷哼一声,

    “娘娘早就不许了,你不知道吗?为什么不反驳他?”

    钱嬷嬷瞥了她一眼,老脸已经消肿了,像瘪了的紫茄子。

    “钱氏!”郑嬷嬷炸毛了,你什么眼神?!

    吕氏咳嗽一声,打断了郑嬷嬷的怒火,问道:

    “他还说了什么?”

    钱嬷嬷没有隐瞒,回道:

    “奴婢解释了事情的原委,他说了一句气话。”

    “他说,他当时是用手拿的花瓶,娘娘没给砍去,很好了。”

    郑嬷嬷连声冷笑,

    “娘娘,你听听,这种白眼狼,完全辜负了娘娘的一片好心。”

    吕氏点点头,恨恨地说道:

    “是该剁去他的爪子!”

    钱嬷嬷请示道:

    “娘娘,给吗?”

    “他做梦!”吕氏冷冷地说道。

    郑嬷嬷直翻白眼,钱氏为何总问一些愚蠢的问题。

    钱嬷嬷继续道,

    “读书后,周云海师父来传授武艺。”

    “都传授了什么?”吕氏问道。

    “周师父不许围观,所以奴婢们不清楚。”

    “臭毛病真多!”吕氏不满地抱怨。

    可是周云海是乾清宫的侍卫,是陛下的人,又是太子请来的师父,她也只能发发牢骚。

    钱嬷嬷说到了早膳:

    “早晨一海碗羊奶,两个花卷,一海碗炖羊肉,一碟烫白菜心,一块桂花腐乳。”

    “饭桶!这都要抵炆儿一天的量了。”吕氏酸了,要是炆儿这么能吃就好了。

    钱嬷嬷说到朱允熥去上学,今天的禀报就结束了。

    ~

    吕氏在琢磨,

    要花瓶?

    砍手?

    既然孽障自己跳了出来,要不要借机敲打一次。

    自己可是他的“母妃”,有管教责任的!

    自己撞过来,就别怪本宫手辣了。

    吕氏狞笑道:

    “钱氏,放学后,让孽……”

    她突然停住了,看着远方来的肩舆,站起身来,

    “炆儿怎么回来了?”

    她的心吊了起来。

    不会是又闯祸了吧?

    今天上午又是阎王的课。

    难道这老贼不打人了,改为赶人了?

    等肩舆靠近,不等朱允炆下来,吕氏就扑了过去,

    “炆儿,怎么回来这么早?”

    “明天陛下召见。”朱允炆回道。

    吕氏松了口气,拍拍胸脯,“都召见谁?”

    “大本堂的所有学生,明天巳时,在谨身殿。”

    “给殿下准备午膳。炆儿快进屋,外面冷。”吕氏急忙吩咐。

    吕氏忙了起来:

    “把殿下的礼服找出来,是那件旧一点的。”

    “对,就是之前改大的那件。”

    “明天带的点心,让膳坊早做准备。”

    “明天带的配饰,下午让本宫过目。”

    “还有,靴子也要旧的。”

    “从现在开始,殿下的书房要绝对的安静!”

    “明天跟着去的人,下午来见本宫。”

    “下午,……”

    吕氏发布一个又一个命令。

    景阳宫忙了起来。

    陛下肩负大明天下,日理万机,除了重大日子或者节气,儿孙要见他一面也是很难的。

    可是不常见面,怎么简在帝心?

    不在帝王的心里,别说继位,封国都别想有好的。

    难得一次见面,自然每一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

    尤其是吕氏这种,心里火炭一般,一心想让儿子坐上储位的。

    ~

    钱嬷嬷被晾在了一旁。

    这些事她都插不上手,看着郑嬷嬷忙的飞起,扑棱蛾子一般,她有些羡慕。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在景阳宫,而不是去监视那个小屁孩。

    忙碌了大半个时辰,吕氏终于坐了下来,捧起茶杯,

    叫的口干舌燥,喝一口香茗润润。

    看到钱嬷嬷,吕氏突然想到明天面圣朱允熥也有份,心里有些不痛快。

    他怎么痊愈的这么快?

    朱允炆无意中看到了钱嬷嬷,脸当即沉了下来,大步走了过来。

    “钱氏!”

    钱嬷嬷吓了一跳,急忙躬身道:

    “殿下!”

    “你说朱允熥是这两天才开始学习的?”朱允炆嚷了起来。

    吕氏也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了?

    “是的,殿下。”

    “呸!你个骗子!你和朱三傻是一伙的!”

    朱允炆有些气急败坏,手臂挥舞,嘎嘎一顿乱骂。

    钱嬷嬷吓的脸色苍白,这个帽子要被扣实了,今天自己就没命了。

    噗通!

    钱嬷嬷当即跪了下来。

    “殿下,奴婢冤枉啊!”

    郑嬷嬷走了过来,随时准备落井下石。

    吕氏疑惑地看看儿子,

    “炆儿,怎么了?”

    朱允炆愤愤不平地说道:

    “今天朱允熥背书,一口气背了《礼记》的前八章,十分流利,一点错也没有。”

    “这怎么可能?”吕氏、钱嬷嬷齐声惊呼。

    “本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你们还不相信!”

    朱允炆既愤怒又委屈,眼圈红了。

    “相信!我们相信!”吕氏急忙安慰儿子。

    钱嬷嬷也委屈地说道:

    “奴婢也是亲眼见的,伤好之后三殿下才开始学习。”

    吕氏沉吟片刻,对朱允炆道:

    “你去学习吧。”

    朱允炆狠狠地瞪了钱嬷嬷一眼,转身走了。

    钱嬷嬷心里苦,这冤屈不好洗啊。

    “娘娘,奴婢一向兢兢业业,什么也没有隐瞒啊!请娘娘信我!”

    钱嬷嬷吓得哭起来。

    郑嬷嬷呵呵笑了,满脸嘲讽,

    “姓钱的,……”

    她刚开口,吕氏就瞪了她一眼,她只好将话咽了回去。

    钱嬷嬷哭的很伤心。

    吕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安慰道:

    “行了,本宫当然是信你的。炆儿在气头上,你别理会。”

    ~

    钱嬷嬷擦着眼泪,哽咽道:

    “娘娘,他真的就学两个晚上,宫人都看着呢,奴婢哪敢乱说。”

    吕氏柔声安慰:

    “快别哭了!本宫不信你,能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吗?交给别人,本宫也不放心啊!”

    钱嬷嬷慢慢止住了哭,有了主子的这句话她的心里好受多了。

    吕氏捧着茶杯,心思电转,

    要个花瓶,说句气话,不过是罚跪、罚抄书,

    这些太轻了。

    吕氏有了新的想法:

    “他要花瓶是吧?给他!”

    钱嬷嬷愣了,

    “娘娘,真的要给?”

    这才多大会儿,娘娘就回心转意了?

    “他要几个就给几个,要什么款给什么款。”吕氏很干脆地回道。

    不了解前情的,她就像一个宠溺孩子的慈母。

    “是!奴婢等会去库房取。”

    吕氏又淡然道:

    “钱氏,明天孩子们都要去面圣,你们要小心地伺候了,不要误了大事。”

    钱嬷嬷心领神会,躬身回道:

    “娘娘放心,奴婢记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