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假皇孙 > 57 卷宗里的疑点

57 卷宗里的疑点

    “这次观政,孩儿需要府里支援一些人手。”

    朱允熥说道。

    蓝老太君慈祥地笑了,“说吧,都需要什么样的?”

    “孩儿需要十个管事嬷嬷,十个账房,一百个护卫。”

    “还有呢?”

    “没了,这些就够了。”

    “不要钱粮吗?”

    “暂时用不上。”

    蓝老太君当即吩咐儿媳妇,

    “给熥儿挑选精明能干的。”

    开国公夫人点头应下,

    “熥儿需要的时候,直接来府上带人。”

    她们答应的十分爽快,根本不问要人手干什么。

    ~

    朱允熥用了午膳就告辞了。

    他还要去凉国公府。

    开国公夫人亲自送出内院,看着他离开,才回了观音堂。

    蓝老太君已经去了佛像前,烧香念经,

    感谢佛祖保佑让孙儿上进了,女儿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等她念了经,开国公夫人上前搀扶她起身,去西厢房坐下。

    开国公夫人有些疑惑,

    “熥儿要这么多人手,是要大干一场吗?”

    老太君摇摇头,

    “我也看不透,他还要找他舅姥爷的,让他们老爷们商量去吧。”

    老太君坐了下来,欣慰道:

    “这孩子变了,沉稳多了,还有志向了。”

    开国公夫人开心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熥儿是有福气的人呐!”

    老太太眉开眼笑,

    还有什么比儿孙有出息更让人开心的呢。

    ~

    朱允熥一行人去了凉国公府。

    蓝玉不在家,下朝后就吃酒去了。

    朱允熥先去拜见了凉国公夫人,说了会话,

    然后去了书房,和蓝玉的幕僚王行谈了大半个时辰就告辞了。

    朱允熥挑了一个嬷嬷,两个护卫,

    嬷嬷很像东宫的郑嬷嬷。

    王行一直将他送到大门,看着他上马才返回书房。

    朱允熥没有急着回宫,

    时候还早,他想看大明京城的景象。

    信马由缰,任由蓝九和带路,在城里乱逛。

    国内战火熄灭,百废俱兴。

    京城一片欣欣向荣。

    朱允熥却知道,大明的一些顽疾已经埋下了种子。

    老朱已经开始了海禁,闭关锁国,

    大明为此争论了两百多年,开海,还是禁海,国策不断反复。

    现在的藩王体制,日后庞大的皇族会成为朝廷的极大负担;

    还有卫所……

    一代雄主的时代局限,为大明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两百多年后,这里将成为一片废墟。

    甲申国难,

    大明亡了!

    之后就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明史》案、……《南山集》案、……

    如画江山沦为火海地狱。

    寒风透骨,

    朱允熥的血却已经沸腾。

    既然来了,那就全力以赴,夺取皇座,

    为大明逆天改命!

    ~

    路过一条街道,朱允熥勒住了马。

    这条街明显是统一规划的,

    青石板铺路,两边的铺面都是前店后院的格局,十分宽敞。

    这里靠近贵人区,远眺可以看到皇宫。

    街上人流如织,

    店家都在卖力吆喝,生意十分火爆,

    朱允熥有些羡慕,

    自己如果能有这样一条街,日子就舒坦了。

    夺嫡可是很花钱的。

    突然,他看到开国公府的一个管家,进了附近的一座气派的大宅子。

    “那座宅子,是我二舅家的?”

    蓝九和他们一阵大笑。

    朱允熥有些摸不着头脑。

    蓝九和笑道:

    “殿下,宅子是您的!”

    ?!

    “本王的?”

    蓝九和指着繁华的街道,

    “这条街,这宅子,都是殿下的。殿下十岁生辰,老公爷送的礼物。”

    朱允熥装模作样地点点头,

    “本王就记得街道了,忘记了这座宅子。”

    他再次看向街道,心里越发的喜欢。

    没想到,自己这么有钱。

    朱允熥一挥手,

    “走,回家喝杯水。”

    有的事,正好就近安排。

    有人去敲开了门,朱允熥他们跳下马,进了宅子。

    管家已经带着仆人列队迎接。

    管家是一个独臂的老人,看他锐利的眼神,朱允熥判断他是老兵。

    蓝九和一一介绍,原来这里的男家丁全是老兵退役的。

    不亏是凉国公送的宅子。

    开国公府的管家也上前见礼,他是来送田契和房契的,正是刚送的礼物。

    蓝九和问道:

    “殿下,要看看账本吗?”

    朱允熥摆摆手,

    “你先跟我来书房。”

    ~

    书房里堆满了各种玩具、玩偶,精致的虫罐、鸟笼。

    书房里唯独没有书。

    朱允熥在书案后坐下,先叫来嬷嬷和两个护卫,

    朱允熥对嬷嬷道:

    “现在,你叫‘郑嬷嬷’。”

    然后说出一个地址,嘱咐了一番。

    又让蓝九和派人去接应,三人领命走了。

    朱允熥拿出一叠薄薄的卷宗。

    这是从王行那要来的,是抄录的锦衣卫调查他坠崖的卷宗。

    他开始翻看起来。

    蓝九和侍立一旁。

    朱允熥看的很快。

    卷宗以意外坠崖结案,陛下也同意了这个结论。

    问题是,锦衣卫在崖下找到了一些尸骨,有新有旧;

    还有一些药农用的药篓、药锄。

    这些都由江宁县的仵作带走了,说是去寻找苦主。

    但是朱允熥相信,尸骨肯定还在江宁县衙门,药篓、药锄已经换了主人。

    他发现了问题所在。

    新的尸骨,仵作判断死亡时间就是近期,死者个子矮小,可能是个少年。

    拍拍卷宗,他对蓝九和道:

    “太子妃现在要整我,这里也是她着眼的地方。”

    蓝九和当即热血就上来了,

    那个妖妇,竟然要揭殿下的伤疤?

    “殿下,您说怎么办?要不要请老公爷出面?”

    朱允熥摆摆手,吩咐道:

    “你挑个机灵的,去江宁县,将这份新尸骨换成乳猪的。”

    蓝九和信心满满:

    “殿下,县衙的库房管理松懈,这事好办。”

    朱允熥点点头,

    “秘密去,秘密回,任何人都不要说。”

    蓝九和郑重地点头,拱手道:

    “殿下尽管放心,兄弟们都是嘴巴严的。”

    朱允熥点点头,

    “本王信你们。”

    这一个“信”字,更是让蓝九和热血上涌,当即拱手告退,出去安排了。

    朱允熥再次看了一遍卷宗。

    生活过的邓家庄也不会有问题。

    当时住的是村外的土地庙,庙祝高度近视,只能靠声音辨人。

    自己早出晚归,村民都很面生。

    唯独村长熟悉,

    村长是个老滑头,他很懂如何趋利避害的。

    也就尸骨这一点,因为坠崖时间太过巧合。

    朱允熥合上卷宗,交给了管家,

    “派人还给凉国公府的王行先生。”

    又叮嘱道:

    “把书房清理一下,摆上文房四宝,经史子集。”

    “请账房来。”

    得详细了解一下,自己的钱袋子。

    ~

    景阳宫。

    吕氏也在看卷宗。

    郑嬷嬷被抬回来,人已经昏迷不醒。

    吕氏问了几句,罕见地没有发怒,平静地打发太监去请太医。

    又改派钱嬷嬷去了锦衣卫,带回了抄录的卷宗。

    整个下午,吕氏都在看卷宗。

    来回翻看,

    一字一句,

    一遍又一遍。

    她几乎要背了下来。

    锦衣卫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坠崖现场调查。

    最后判断,战马受惊坠崖,不幸将朱允熥带落,途中撞伤了脑袋,

    侥幸被悬崖的树木挂住,被侍卫救了上去。

    峭壁上还找到了锦袍的碎片,和朱允熥身上的完全吻合。

    最后还附了陈御医的诊断,他是第一个接诊的,也认为是坠崖造成的伤。

    卷宗很薄。

    以意外事故结案。

    吕氏叫来钱嬷嬷,

    “这些卷宗,你也仔细看看。”

    之后她捧着手炉坐了下来。

    一旁,宫女、嬷嬷在逗她的两个小儿子玩耍。

    在孩子咯咯的笑声中,吕氏陷入了沉思。

    她发现了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