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假皇孙 > 60 朱允炆观政第一天

60 朱允炆观政第一天

    又是一个清晨。

    三天时间转瞬即过,第一组的观政结束了。

    朱允炆吃过早膳,不急不忙地去上学。

    今天是第二组出发。

    因为要壮行,上课会比往常晚一刻钟。

    还没到大本堂,他已经看到,第二组开始出发了。

    为首是朱允炆,一身半旧的常服,

    白胖的小脸紧绷,眼神十分坚定,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概。

    同组的还有两位同学,都识相地站在了他身后。

    门前聚集了很多人,

    大本堂的官员都在,蒋庆白色的长须在寒风中飞舞。

    东宫的官员也来了几位。

    黄子澄也来了,一身官服,神情严肃,走在朱允炆的身侧。

    这声势远比朱权他们大的多。

    朱允熥径直去了送行队伍的队尾,他看到了朱权。

    朱权冲他挤挤眼,

    “你二哥又从哪弄一身旧衣服?”

    朱允熥挑挑眉毛,

    “谁知道呢。”

    他看看左右,没看到朱植、朱松。

    他知道朱松病了,观政第一天的夜里就高热,之后两天没去。

    朱植却活蹦乱跳的,和朱权坚持到最后,

    “卫王呢?”

    朱权神秘道:

    “大胃王病了。”

    朱允熥愣了,“昨晚不是还好好的吗?”

    昨晚他们两个还去小院子找他,庆祝脱离苦海的。

    朱权小声道,

    “和你哥有过节,不愿意来。”

    看朱允熥疑惑,朱权小声说了韩妃被吓得病重的事。

    朱允熥有些诧异,竟然还有这故事,

    太子妃凶猛啊!

    朱权下巴朝前努了努,

    “黄编撰这两天忙坏了,给你二哥又是传授经验,又是准备人手,他们准备大干一场呢。”

    朱允熥好奇地问道,

    “什么人手?”

    朱权摇摇头,

    “你二哥很神秘,和他关系好的几个也就知道这些。”

    朱允熥笑了笑,无所谓道:

    “随他折腾。”

    就黄子澄那个书袋子,朱允熥压根不信他们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他注意到,朱允炆身后站着一个中朱,名字有些陌生。

    是朱允炆的叔辈,不该是站在前面吗?

    “朱允炆背后的,是哪位王爷。”

    朱权明白他的意思,低声道:

    “他是谁不重要了,刚才蒋司业说了,第二组以你哥为主导。”

    队伍走远了,

    送行队伍顿作鸟兽散,外面寒风刺骨,早就冻的脸疼。

    上课的磐声响了,

    先生走了进来,是教《礼记》的阎王,阎思文。

    学生们急忙就坐,将朱允炆他们彻底抛在了脑后。

    ~

    出了皇宫,朱允炆上了轿子。

    其他人骑马的上马,坐轿子的钻进轿子,

    队伍浩浩荡荡,直奔江堤。

    灾民现在主要就是聚集在那里。

    天光放亮,离江堤还有三里多路,队伍停下了。

    应天府的府丞带人来迎接,

    前面就是一处临时公房,负责指挥江堤的赈济,隶属于应天府。

    赈济的粮食也大多集中在这里。

    双方见礼后,队伍在府丞的陪同下继续前行。

    公房前,

    户部尚书茹太素、应天府尹董长义、五城兵马司指挥,带领大小官员早已经在寒风中等候。

    朱允炆等人下了轿子,官员们迎上前见礼。

    双方一番寒暄后,簇拥着朱允炆他们进了大堂,屋内温暖如春。

    在座次上,朱允炆和同学客气了几句,两位同学纷纷谦让。

    黄子澄咳嗽一声,

    “殿下,请上座!”

    三个学生都可以称为“殿下”,但是几个人都明白他在叫谁。

    朱允炆不再争论,径直在首位坐下。

    茹太素在对面坐下作陪,拱手道:

    “殿下,不妨先休息片刻,再去江堤探望灾民。”

    朱权他们就是这个流程,

    在这里喝杯热茶,之后去江堤转悠一圈,再回这里等着回家。

    朱允炆点点头,

    “好啊。”

    官员们放心了,这也是好伺候的主子。

    茹太素急忙吩咐上茶点。

    大堂里一团和气。

    朱允炆抿了口茶,缓缓道:

    “茹大人,正好现在没事,本王想看看账本。”

    大堂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茹太素愣了,

    “殿下要看哪些账?”

    “本王要看所有粮食进出的账簿。”

    在场的官员的都吓了一跳。

    这是要查账?

    殿下,您的剧本不对啊!

    不该是您慰问我等辛苦了,我等说都是为了灾民,为了陛下。

    然后,您不畏严寒,去现场给灾民打碗粥。

    之后您来大堂烤火,吃酒,聊天打屁。

    午膳后,您小憩片刻,打道回府。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

    之后两天亦是如此。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你现在是做啥嘞?

    御史啊你?

    灾民都给您准备好了!

    殿下这样搞,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

    茹太素捻着胡子,一语不发。

    赈济是应天府在主持,查账与他无关。

    应天府的官员都眼巴巴地看向黄子澄,指望他能出来说几句话。

    黄子澄大声道:

    “殿下体恤灾民,关心陛下赏赐的粮食,灾民能否吃到嘴里,所以力主查账。”

    他又看向另外两名同学:

    “两位殿下,意下如何?”

    两名同学纷纷点头,含糊地应了一声,

    “善!”

    应天府的官员都绝望了。

    这也是个不好相与的。

    府尹董长义无奈,只好吩咐,

    “传账簿!”

    账簿一筐一筐抬进来,很快摆满了大堂。

    朱允炆沉声道:

    “让他们上来吧。”

    一群穿着布衣、捧着算盘的账房鱼贯而入。

    足有五十多位。

    众人这才明白,朱允炆是有备而来。

    有的官员脸色变得惨白。

    黄子澄大声张罗,

    “桌、凳,速速摆好!”

    一群东宫的侍卫搬来了桌子、凳子,在大堂开始摆放。

    官员们目瞪口呆,

    连桌子、凳子都是自带!

    董长义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黄子澄,

    黄贼!

    你们是精心谋划的!

    事先一点风声都不透!

    ~

    一起来的两个同学,

    一个中朱,

    一个小朱,

    两人坐在下首,都捧着茶杯,专心致志地喝茶。

    他们很清楚,自己就是点缀,是绿叶。

    朱允炆才是主角,是今天的红花。

    大堂摆了五十章桌子,加上账簿,已经变得十分拥挤。

    最后只留下茹太素几个重臣陪同,

    其他官员都被挤到了院子里,喝着直灌心脾的寒风。

    大堂内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犹如敲在他们的心上,

    寒风猛灌,

    众人的心比寒风还凉。

    看朱允炆的架势,今天不拿下几个官员,都对不起的他的这些准备。

    有胆子大的官员在嘀咕,

    “殿下要拿几颗脑袋,垫一垫自己的声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