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不卑不亢,拱手答道:“回禀陛下,正是奴才所作。”
宣帝点了点头,又问道:“策中所言,分化草原部落,以夷制夷之策,你且详细道来。”
叶云朗声说道:“回禀陛下,草原各部,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内部矛盾重重。”
“各部族为了争夺草场、水源、牛羊,时常发生冲突……”
他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利用草原部落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
如何扶持亲近大宁的部落,打击敌对势力。
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叶云的声音抑扬顿挫,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听得宣帝频频点头,眼中精光闪烁。
宣帝又陆续问了几个关于《平虏策》中的细节问题,叶云都一一作答,对答如流,毫无滞涩。
听完叶云的回答,宣帝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案叫好。
“好!此策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实乃平虏安邦之上上策!”
大皇子李源闻言,喜形于色,激动地说道:“父皇,叶云乃当世奇才,此人能为我大宁所用,实乃朝廷之福啊!”
二皇子李泽的脸色,则更加阴沉了。
什么朝廷之福?
我看是你李源之福吧?
周鼎的脸色也十分难看,他原本以为,凭借二皇子的《靖边策》,必定能够获得宣帝的青睐。
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叶云,将他们的计划彻底打乱。
武牧则是满脸兴奋,大声说道:“皇上,叶公公此策,若是能够实施,我大宁边疆,百年无忧矣!”
其余文武重臣,也都纷纷附和,对叶云的《平虏策》赞不绝口。
御书房外,安宁公主听到里面的动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哼,这个坏家伙,还好没让自己失望。”
“按照那些大人的想法,本公主作为叶云这小子的伯乐,岂不是大宁平定边患的第一功臣?”
想到这里,安宁公主美眸弯成月牙,心里美滋滋的。
宣帝的目光在叶云身上停留良久,眼中赞赏之意愈发浓郁。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叶云,你献策有功,朕心甚慰。”
“即日起,擢升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协理奏章,参赞机务。”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司礼监秉笔太监,那可是内廷之中,仅次于掌印太监的要职!
负责批阅奏章,草拟圣旨,权力之大,足以影响朝政!
叶云才入宫多久?
竟然连升数级,一跃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等恩宠,简直前所未有!
众人看向叶云的目光,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有羡慕,有嫉妒,有震惊,有不甘……
叶云也是微微一愣,随即心中狂喜。
他连忙跪倒在地,叩首谢恩:“奴才谢主隆恩!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宣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另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十匹,以彰其功。”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这赏赐也太丰厚了吧?
站在宣帝身旁的掌印太监刘喜,脸色微微一变。
他原本以为,叶云虽然昨天得到宣帝圣宠,最多也就是个五品宫中行走,没想到,竟然一跃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岂不是说,叶云日后,将成为他在内廷中的最大对手?
刘喜心中暗自警惕。
看向叶云的眼神中,多了一丝阴鸷神色。
大皇子李源则是喜形于色,激动不已。
叶云高升,对他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他仿佛已经看到,太子之位在向自己招手。
二皇子李泽的脸色,则是一片惨白。
他身后的周鼎,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叶云。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叶云竟然能够得到如此圣眷!
如此一来,二皇子想要争夺皇位,平添助力,难上加难!
其余文武重臣,也都心思各异,暗流涌动。
叶云的崛起,彻底打破了宫中平衡。
夺嫡之争,以后恐怕会愈发激烈。
……
御书房朝会散了。
大臣们三三两两地退了出去,各自揣摩着今日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叶云被大皇子李源和安宁公主李乐薇围在了中间,两人热情向他道贺。
李源拍着叶云的肩膀,满脸兴奋,仿佛是他自己升官了一般。
安宁公主则叽叽喳喳地好奇询问有关《平虏策》的细节,想知道叶云写文章的水平到底有多厉害。
就在叶云应付着两位贵人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喜,笑容满面地走了过来。
他先是向大皇子和安宁公主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才转向叶云,态度无比热情。
“叶公公,恭喜贺喜!”
“咱家奉皇上口谕,特来助你乔迁上任。”
刘喜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叶云心中一凛,明白这位掌印太监,号称内廷九千岁,绝非表面上看起来这般和善。
他连忙躬身行礼,谦逊地说道:“小的多谢老祖宗费心。”
刘喜亲切地扶起叶云,拉近乎般地说道:“哎,叶公公如今可是正四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了,只比咱家低一级,不必如此客气。”
“以后大家在宫里同殿为臣,要紧密合作,共同伺候好皇上才是。”
“什么老祖宗的称呼,以后可不许再叫了,显得生分。”
“叫一声刘公公,或者刘伴伴,都使得。”
叶云心中暗笑,这刘喜变脸之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面上却恭敬地应道:“是,刘公公。”
刘喜满意点头。
带着叶云来到他之前刚搬进去的屋子。
一挥手,跟随他来的几个小太监麻利上前,帮叶云收拾行李。
说是行李,其实叶云在宫中也没什么私人物品,不过是几件换洗的衣物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
很快收拾妥当,刘喜便亲自引着叶云,离开了原本居住的偏僻院落,往内廷核心区域而去。
“叶公公,这里便是你日后办公和居住之所了。”
“内廷十二监,各有自己的院落,秉笔太监位高权重,自然要住得舒适体面。”
叶云抬眼望去,只见院落宽敞,青砖铺地,院中栽种着几株翠竹,更显清幽雅致。
院落分为正房、厢房、耳房等几部分。
正房高大气派,雕花门窗,朱红立柱,一看便是主人起居会客之所。
厢房则相对朴素一些,但窗明几净,显然是办公之用,想必是用来处理奏章,存放文书的地方。
耳房则位于院落两侧,较为狭小。
刘喜介绍说是供伺候叶云的六名杂役太监居住和储物之用。
这里与之前叶云居住的拥挤不堪的通铺耳房,以及宫中行走那个大单间相比。
简直是天壤之别!
犹如从后世城中村老破小,直接搬到了核心区豪华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