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名工匠的呼喊。
几名窑主都是一愣,钟友才放下碗抬头问道。
“二柱子,啥子成了?”
“泥砖!那个伯爷浇筑的泥砖!”
“成了,真的成了!”
听他这么一喊,吃饭的工匠们都连忙站起了身。
都往摆放着水泥砖的那处窑口赶去。
此时李原也刚吃完晚饭,听到了工匠的呼喊声也信步走了过去。
在窑口,十几名青窑村的工匠,围成了半弧,眼睛都在看着一块已经拆开了模具的水泥砖。
那名叫二柱子的工匠,将水泥砖搬起放到了一块木板上。
钟友才先俯下身用手仔细的摁压了一番。
经过了大半日时间的凝结,李原配制的土法水泥已经如石头般坚固了。
另一位不信邪的窑主走了过来,他抬起脚便站到了水泥砖上,想用自己的体重给水泥砖施压。
看看这砖是否真的能承重。
水泥砖不负众望,依旧结实如初。
即便是他用力的在砖上跳了几下,这块灰色的砖石也没有任何碎裂的迹象。
看到青原伯,用水泥浇筑的方砖居然真的坚固如石。
周围的工匠,无不是啧啧称奇。
这时,一旁传来了李原的声音。
“这些泥砖只凝结了半日,现在还不是最结实的时候。”
“之后不断的浇水养护,十几日后便可真的坚如磐石。”
此时众人对李原所说的水泥,已经是再无怀疑,连忙纷纷对着李原拱手见礼。
李原想对工匠们考较一番,便笑着对众人问道。
“你们说,这浇筑之法在营造中,用在哪里最合适。”
这个问题让众人一愣,都是互相望了一眼,面面相觑。
几位窑主虽然若有所思,却都没有急于回答。
这时,一个有些清冷的女声响起。
“这种灰浆,最厉害之处是可塑百形。”
“无论是梁柱砖石,还是什么古怪的形状。”
“只要有模具,都可半日筑成。”
众人回头望去,回答问题的,自然就是钟文秀钟姑娘了。
她又低头略微思量了一番,继续说道。
“如若在浇灌之前,提前加入些骨架。”
“或用竹木,或用铁线为骨。”
“那浇筑出来的东西,恐怕会更加坚固。”
“估计斧凿难破。”
李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没想到钟文秀这么快便看透了水泥的用法。
自己选钟姑娘为营造大使,真是太对了。
“钟姑娘说的不错,这却是水泥的正确用法。”
听闻此言,周围工匠们都是纷纷点头,心中赞叹钟姑娘的睿智。
可就在此时,钟文秀却是走到的李原面前,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她的举动,让李原和周围的工匠都是一愣。
李原有些疑惑的问道。
“钟姑娘,你这是为何?”
钟文秀却是粟声说道。
“伯爷的这种泥浆浇筑之法。”
“无论是营造屋舍,还是修城筑垒可称之为利器”
“定然也是伯爷的不传之秘。”
“我青窑村的工匠,今日见到了此法。”
“在此向伯爷保证,这浇筑之法我们绝不会外传。”
听到钟文秀的话,周围的工匠们恍然大悟,都是悚然一惊。
这浇筑之法,在筑城修寨上堪称军国利器。
即便是修造寻常屋舍也坚固无比。
作为工匠,他们是最明白这浇筑之法的价值。
如果哪个村子的工匠有了这种秘法,那定然会是当性命一般的保护。
说传男不传女都不为过。
所以,青原伯定然不会让这种秘法流传出去。
自己这些看过水泥配制的工匠,如果做事不够谨慎。
那这位伯爷为了保守秘密,说不得会对工匠们灭口。
想及此处,这些窑主和工匠们无不内心恐惧。
连忙纷纷跪地,对着李原磕头说道。
“青原伯,请放心。”
“我青窑村的工匠,必将保守这水泥的秘密。”
“绝不会将此法流传出去。”
李原看了眼一脸严肃的钟文秀。
他心中明白,钟姑娘这是在帮李原的同时,也在保护同村的工匠。
这种泥浆浇筑之法,配方并不算复杂。
只要是见过配制过程的,大体上都能复现出来。
所以这保密的事情必须要提前说好,免得伯爷与众位工匠心生隔阂。
李原对钟文秀的做法很是赞许。
这时,作为青窑村的村正。
钟友才也连忙起身,对着身后的工匠们很是激动的说道。
“伯爷是信任咱们青窑村。”
“这才向我们展示了浇筑之法。”
“我们也不能辜负了伯爷。”
“大家在此,都以祖师爷的名义起誓。”
“此秘法绝不可外传。”
“谁要是外传,以后便不要再吃这碗饭了。”
众位工匠都是纷纷点头起誓。
为了保证这泥浆浇筑的技术不外传。
钟友才安排青窑村中,最老实稳重的几名大匠负责调配水泥灰。
其他的力夫,只是做研磨的工作,接触不到配方。
为了让李原放心,钟友才更是让这些工匠签下了契书交给了青原伯。
一旦有人外泄机密,李原是可以直接追究到人的。
有了这水泥浇筑之法,工程进度肉眼可见的加快了。
外侧的围墙和一些关键建筑,都开始浇筑水泥加固。
比起忙碌的工匠。
李原这两天,却在寻找一些东西,那就是纯碱和芒硝。
因为这可是烧制玻璃的必要材料。
对于制取碱,李原一直的做法,就是用草木灰的过滤水提取碱溶液。
但纯度实在是不理想。
不过李原的运气不错,在青原县城买到了一些湖碱,也就是天然矿碱。
虽然买到的数量不多,不过烧制一些玻璃倒是应该够了。
吸取了配制水泥的教训。
李原这次,并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去烧制玻璃。
而是在东乡堡的工坊区中,找了一个空院子进行试制。
和他一起试制的,也只有钟文秀与钟友才等少数几人。
叫来钟友才过来,主要是烧制玻璃需要控制炉温以及退火,这位老窑工在控温方面可说是经验丰富。
烧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就是石英砂。
这种白色的细沙,李原也是寻找了很久,在青原县的一处河滩发现了少许。
又在北邙山中的一处溪流中,找到了纯度更高的石英砂。
此时,几十袋石英砂正堆放在工坊的角落里。
李原正在加热坩埚溶解石英砂。
第一批试制,说实话并不算成功。
也许是原料的纯度不高,或是温度控制的不到位。
烧制出来的凝结物,混浊乌黑并不像玻璃。
李原又试着调整了原料的投放比例,控制烧制的温度。
最终忙活了半日之后,终于烧制出了相对满意的玻璃溶液。
他将橘红色的溶液倒在提前备好的台板上降温。
过了一阵,一片不规则的透明物,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周围众人围拢过来观看,眼神中都是惊奇。
李原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看来烧制玻璃还算是顺利。
只是这时,咔吧一声响,台板上的玻璃周围开始迅速龟裂。
变成了一堆密布裂纹的透明残渣。
李原一捂额头,应该是自己忘记控制温度给玻璃退火了。
之后又试制了多次,在加入了石灰增加强度与芒硝提纯之后。
最终,李原终于烧制出了硬度与透明度都令他满意的成品。
众人看着李原手中这块,形状很丑的透明物体。
眼神中都是露出了震惊之色。
钟文秀暗自嘀咕道。
“这净琉璃,还真的给伯爷烧制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