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路过秋收渡
星耀乾坤
我们从家里出发,一直向南,走在村里的林荫道上,非常凉爽!我们的村庄座落在沿海,长期经受台风的骚扰,村民们为了防止风暴刮坏庄稼,都喜欢植树造林来挡风,特别是道路的两边都是成排的树木。太阳的光线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在我们的脸上,喜气洋洋。我们迎着朝霞向外婆家出发。我在最前面,秦芳在中间,我妈妈在最后面压阵。一路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路上遇到很多熟悉的老年人,我们就不停地问好,很快就来到了河湾村的最南边的著名渡口,我们称之为“秋收渡口”。
渡口边上已经有好多人了:老人较多,小孩子也不少,只有少数几个中年人,看上去像干部。小孩子不太安稳,(土话,就是好动)在水边转来转去。不远处有个打旋网的,站在小船上,一晃一晃的如出没在风波里。小孩子很急切地张望着打鱼人。
我放眼望去,渡口码头是用木桩打成的,再用木头拦着尿素口袋,口袋里装着是泥土或砖头,码头的地面上平铺着一些细小的石头,可以防滑。码头东边是个排涝用的闸塘,预防夏天雨水太多。闸塘里面停了五六条大小不一的船只,其中还有一只机动船。码头的西边是一望无际的蒲草,只是被收割了一次后又从新生长起来的,还正幼小得可爱!打鱼人就从那里向这边漂来。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打鱼人快的到来。
渡口这边是一个小闸口,对岸也是一个闸口,遥相呼应。奔腾的蟒河浊浪翻滚,非常怕人。闸塘中的一艘机动船非常醒目,是用来防止风雨天,在小船不好控制时用的。
渡口边上站着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都喜欢天南海北地唠叨,还有个别骑自行车的,像我妈妈背着东西不讲话的中年人不多。
“不死人就是不重视,想想今年七月那事情,心里就害怕,我都不想渡河了。”有个老头抽着旱烟说开来了。
“就你要命活过千岁?命大掉进火坑都能飞起来的。我的侄子不是游了上来吗?”一个老奶奶抢白他。
“真是命大啊!可惜还有十几个人,就白白地死了,而且的沉在河底的,真是不可思议!”有个中年人说着还提出疑问。
“那些死去的人是抱成一团的,后来打捞上来都是被硬性分开的,好多人费力才掰开的。就是水性再好,也救不了十几个人的。”
“更何况人都要活命,会拼命地往上面爬的,这样就会吧救他的人永远压在底下透不了气的,在上面的人有不会弄水,最后就全部淹死了。”
“人能像蚂蚁一样抱团在水上滚就好了,这样里面的人就不会死的。”
“如果我在里面活下来,我一定做死者的儿子孙子,养他们全家。”
“可惜啊!人比蚂蚁重,浮不起来的。蚂蚁轻啊,它们抱团后漂在水面上,风一吹就滚到了起来,当然只有少数牺牲了,绝大多数都活了下来。”
“只要机灵一点还是可以活命的。我侄子是船没有出事就跳水逃命的。他说:‘船头不正对浪头,肯定得翻船。’后来就出事了。我侄子对干部也是这样说的,后来就有了机动船。”老奶奶补充说了。
“主要是风太大了,还有就是人太多了。听说现在每次只放九个人,而且还由船工挑选,胖瘦轻重搭配?”
“安全第一,是有这么个规定。”
“上去了,还叫我下船不成?”
“你硬上去也叫你下来,不然船工不放渡。”
“不放就不放,大家都走不成!”
“船工上另一艘船上放渡,肯定有人拉住你,你就在那里哭求吧。”
“这年头连放渡的都牛了,不就是死了人嘛!”
“唉!我说你这位同志,俗话说:‘死者为大。’知道吗?”
“那么都用机动船放渡,不是要快得多,也不会集中起这么多人,真是多事。”
“机动船是快,而且很大,装的人也多,可是要花柴油的。叫你交双倍的过渡费你愿意吗?”
“我多交的钱人愿意!又不是我一个人。”
“对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的,因此只能用小船放渡。你说老人和孩子们哪里来钱?”
“恶劣天气就不两倍价钱了?”
“天气不好,外出的人就少了。没有重要的事情,人们都不出门的,有重要的事情,花钱也没有办法。更重要的是那时候老人孩子就少了。”
“这位干部说的对,上次淹死的都是中年人。想到上有老下有小,老天爷真是瞎了眼啊!”
虽然刚才七嘴八舌地说个没完,现在都心有悲戚了。
我们小孩子对这些老年人的讲话没有兴趣,“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他们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我们只顾在木桩边上看水中木桩上嬉戏的小米虾,还有像个鬼死的偷袭米虾的虎头鲨。许多小鱼在清澈透底的河边游来游去,调皮地招引着我们,更有个别还在水面上跳舞呢,画出几个美丽的同心圆。那个热闹的场面,就像我们学校下午二节课后上活动课的操场一样。
打鱼人把船栓进了闸塘,跨上码头。为了不浪费时间,他站在码头上继续打旋网。网拉上来了,还真有不少小鱼。其中有个我们手大的小鱼,一边叫着,肚子就慢慢地鼓起了。我们都叫它气鼓鱼,打鱼人说是河豚,我们也不知道。我对秦芳说气鼓鱼像我爸爸。秦芳就一直坚持要气鼓鱼玩。尽管打鱼人说有毒不能给。秦芳说我们又不吃。最后还是给了。我们就拿了两条,一人一个,放在手心里玩捏着。气鼓鱼也不停地叫唤着,一直玩到新丰镇上。最后还是还给了打鱼人了。
我妈妈在镇上买了打鱼人一条青鱼,是乌青,不是吃草长大的草青。说是带个外公下酒,问价钱。打鱼人说顺便给吧。我妈妈给了一张二元的纸币。顺便买了二斤猪肉。买肉的是个很肥胖的中年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