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帅府邸出来。胡俞回家,他满脸笑容,还未进门便高声叫道:“娘子!娘子!”
他的夫人王氏应声而出,笑道:“夫君回来了?”她细心地帮胡俞解下外套,又为他整理衣衫,见胡俞满脸喜色。她柔声道:“夫君有何喜事,说与奴家听听?”
胡俞握住她粗糙的双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声音似乎都有些颤抖:“娘子,你知道吗?今日元帅大人接见我了!”
王氏又惊又喜,道:“真的吗?这,这真是太好了!”
她听完胡俞的讲述,不由哽咽:“夫君,你多年的心愿,总算是得偿了。”
胡俞也是满足地叹息,他环顾自己简陋破旧的小院,叹道:“娘子,这些年委屈你了,等以后有了出息我定要为你购置一所大宅院。”
王氏低声道:“只要能与你在一起,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王氏与胡俞之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她是童养媳出身,自小与胡俞一起长大。成年后,二人圆房成亲。王氏长得虽然不漂亮,毫不起眼,但是为人贤惠,夫妻二人感情甚笃。
胡俞貌不惊人,只有一把好力气,两人成亲十来年,如今已有两子两女,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和美。
如今胡俞总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上了许元帅的车,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二人就这么相拥着静静而立,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忽然,胡俞说道:“娘子,我想起一事,明日你上街时,为我带几本书回来吧!”
王氏有些奇怪,他夫君平日间最爱舞刀弄剑,对于书本什么的,完全无爱,不知为何忽然想买书。
这个时代书籍甚贵,如果买了书,这个月家里面又要节衣缩食了。可王氏是个贤惠的妻子,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胡俞脑海中则浮现出今日许元帅接见自己的情形,他老人家神情温和亲切,问了自己很多事情,最后还问了一句:“胡俞,你可曾读过书。”
当时他尴尬地回答没有,许元帅脸上明显有了遗憾的表情。胡俞虽然不明元帅为何问自己这个问题,在他印象中,只要武艺高强,杀敌勇猛就可以做将军了。
但是许元帅这么问,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他决定从明天开始,就要好好读书。
……………………………………
隆庆九年三月十五日,刚刚解决了滁州城耕牛不足问题的许行坤正在观看郭善弄来的战报。
濠州政变后,郭善愈发不喜说话了,除了向许行坤汇报问题时,平日间一句话也不多说。
许行坤接过郭善手中拿的战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战报上显示,三天前,蒙元纠结了十万大军,由太子齐拖率领,增援了六合战场。本来六合那边的义军还是占着上风的,可这支由蒙古太子亲自率领的精锐加入战场后,六合那边的形势急转直下,几乎告破。
因此六合那边的义军一时间向周围的大小几股义军统统发出了求救信,许行坤倒还没收到这份信,但想必也快了。
许行坤必须好好思考,到底该不该去救。他虽然知道,在虎狼的窥伺下,想要好好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是应该将那些还没练好的军士拉出来和元军精锐打一场硬仗,这件事令他很犹豫。
这不是玩过家家,以百破千,军士用命,猛将在先,可能。以千破万,纪律严明,诡计设伏,可能。但以万破十万,这简直就是在扯淡,数万人,怎么设伏?更别说这是元军的精锐了。
但如果不去救,六合义军必亡,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刚刚打下滁州的自己,而之于现在的自己而言,想要守住,肯定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啊!
救还是不救?
带着这个问题,三月十六日这天,许行坤来到了滁州军营。
随行的,只有唐达一人。李大勇在校场等他们。
许行坤看了正在操练的军士,与当初在滁州一样,训练科目未变,而且同样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军户营房,街巷用山石铺就,留有排水沟,颇为整洁。
除此之外,伙食方面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减少了一点肉食的补给,这也是没办法的,手头实在太紧张。
最大的变化其实是人数,与当初不同,如今在校场上,杀声震天,万人同时操练,其震撼程度当然非同凡响。
同时许行坤还向唐达下达了最新的指令,他要在军户当中实行新制度。
编组以旗为单位,设小旗,十旗为总,设总旗,十总为百户,设百户长。这种制度建立后,以联保连坐,一家通贼买,九家举,若不举,十家连坐罪。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清除隐藏在人群中的各种奸细。
这其实就是军户的编制制度,但是自起义以来,各种军制层出不穷,颇为混乱,经过许行坤再三考虑,最后还是决定采用这种军户制度。
随后许行坤又去看了看滁州城正在设立的几个工厂,特别是火药厂,这是许行坤现阶段最为关注的。
自三月起,滁州城逐步建立起各种工厂,如铁厂、被服厂、木厂。这些工厂都位于滁州城的郊外,东南几个方向。
这些作坊大多是一个雏形,如今由吴大维主理,但为防止他一人坐大,许行坤经过挑拣,还从原先的匠户中提拔了两个副手。他们分别是老匠吴茂森与中年人李良恒。这两人有经验,有才能,吴茂森经验丰富,做事稳重,李良恒手艺精湛,还时不时有很多奇思妙想,两人正好互补。
再加上吴大维,工厂的设立情况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只是各厂新设,人手不足,劳力缺乏,工匠分工不易,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特别是工匠,滁州城颇为不足。滁州城原有工匠七百来人,有打制军器的,也有打制民器的。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工人。
这些工人本来也是是够需求的,但是许行坤在滁州城附近开矿,带走了三百人,如此一来,加之修路又带走了一大半的铁厂技师,还有两百来个工人,如此一来,铁厂人手便不足了。
还有分工问题,这个想到铁厂,那个想到木厂,更不用说,吴大维三个各管一摊,吴大维地位最高,其余二人不是很敢与他抢人。但那二人,可就是明争暗抢了,个个都在大力拉拢那些技艺娴熟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