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964章 百姓疯狂,赚认知内的钱

第1964章 百姓疯狂,赚认知内的钱

    “喊的什么?好像是海贸商队回来了?”

    “海贸回来了?真的假的?”

    “这都喊出来了,去坊市布告牌那边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众人议论着,朝着各个坊市、衙门冲去,形成了一道道的人流。

    只是半炷香的功夫,各个坊市和衙门门口的布告墙前全部都挤满了人群。

    “后面的不要往前挤!”

    “前面站着位置的大声念出来。”

    “真是无语,该刊印的不刊印,我是缺那三文钱的人吗?”

    “诸位,告示上说海贸商队已经于七月二十日返回月港了,此行共去了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八十九个港口城池,大明出口货物翻了近六倍,进口货物预计会翻三到四倍。”

    静!

    无比的安静!

    所有人都怔怔的盯着前方的出声学子,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知道海贸会有庞大的利润,但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利润,说是暴利都委屈了。

    “嘶……”

    “天啦,这是真的吗?”

    “妈的,你打老子作甚?”

    “我想看看是不是子啊做梦!”

    “滚蛋,你做梦了,这么多人都在做梦吗?这都他妈的贴告示了还能有假?”

    “呼……一来一回翻了十倍,简直太吓人了。”

    “还好你没有去经验,否则以你这算账水平能亏的裤子穿都没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大明购买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去了海外变成了六万两。

    再购买六万两银子的货物回来,在大明卖出二十四万两,这么算是翻了二十四倍,赚了二十三万两银子,即便是去掉运输、人力、损耗等等,赚个二十万两应该是有的。”

    “二十倍?这、这……走一趟就发了,这辈子、下下辈子就不用愁了吧!”

    “我只是举个例子,事实上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出口的货物中瓷器、漆器、丝绸等最值钱。

    以瓷器为例,一海运遮洋船最多装载五百到八百个瓷瓶、罐等,哪怕是民窑带有彩绘故事人物的精品也不过二三两银子,一船价值两千两白银。

    翻六倍就是一万两千两,回来后卖四万八千两,但回来这是坐商的价格,行商不可能这么高,各个缓解都要赚银子吧。

    所以一艘船除去各种成本,诸如购船、运输、人力等等,赚个两万两银子算是顶天了。

    这还是瓷器,那其余的大类呢?可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了。”

    “十倍还不够吗?在大明境内做什么生意能赚十倍?”

    “不行,得找商人们加工钱,要赚银子大家一起赚,要不然大家都不要赚了!”

    “我们起早贪黑的一个月才二三两工钱,他们随随便便的就赚到了我们百倍、千倍的银子,太不公平了,必须要加工钱。”

    “我们能不能从皇家银行借银子,购买商船,然后出海,赚到银子大家平分,一年走一趟就能赚到我们几辈子都赚不到的,可不可行?”

    “当然可以,前提是皇家银行愿意借给你,十八两的、五十两都不是大问题,因为你家的地和家产等等能够抵偿。

    可去年拍卖的商船最低都得三万多一两,现在海贸数据出来了,再翻一倍都行,按六万两算,你得找一千两百个人一起借贷,你能找到吗?

    即便是你能找到,那能买到商船吗?你们没有看见多少商人在户部和工部外面拿着大明汇票排队?

    等到你们的时候,早就有数千上万艘商船在海外航行了,利润肯定还有且比大明内还高,但平分到你们一千两百人还能有多少?

    按一趟一万两算,每人八两半,可一趟来回得三到四个月,平均一个月才二两一钱,和你们给商人们做活有什么区别?”

    “就是,经商哪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你们看看这个告示上面的内容,此次出海遭遇大风浪,受伤九十多人,失踪八人,茫茫大海落水八人,那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海上天气诡谲多变,前一天还是风和日丽,说不定明天就是狂风暴雨,你们没有去过海上,总体验过飓风吧。

    离着海边数百里都那么吓人,更何况海上,一旦遭遇那就是船毁人亡,沉入无边海底。

    即便是皇家银行不将你们的耕地和房屋收回去,但你们家至少数年的结余都得还给银行,妻儿父母过的有多苦,你自己想想吧!”

    “人要有自知之明,赚自己认知内的钱,有些东西你即便是眼红也只能看着,否则等待你的就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是呗,要是经商这么好赚银子,那大家都去经商好了。”

    “最重要的是等大量商船出海后,市场饱和,利润就会下降,所以不要只看眼前,要看的长远一些。”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观望,估摸着商人们会主动加工钱的,能加多少不好说,又不是没有赚到银子,合则两利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懂。”

    “对,同一个大类的商号不止一家,这一家被抵制了,就给了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机会,所以商人们只要不傻,而工匠们只要不贪心,涨工钱是肯定的。”

    “涨工钱可能性不大,现在利润大涨工钱,以后市场饱和了,利润直线下降,那工钱降不降?涨了简单降就难了,最大可能就是年底分红,商家是保本的。”

    ……

    百姓们围在告示墙前议论纷纷。

    惊叹、震惊、嫉妒、愤怒、不屑、羡慕等情绪在众人脸上转换着,那些愤愤不平和想着自己单干的人在周边人的一通怒怼之下变成了缩头乌龟。

    而这些怼人的人就是锦衣卫的暗线,就是为了给激情高涨而上头的百姓们泼凉水的。

    泼凉水归泼凉水,但百姓们情绪依旧高涨,因为只要海贸动起来,手工业就能发展起来,种地的空闲时间也能额外有些进项,日子肯定比之前好过。

    不少的人都在想着趁机做点事情,诸如二道贩子、弄个小工坊、搞个小车行、在孩子上学与学技术之间徘徊……

    就在大家伙儿热情高涨的时候,突然一句话,彻底的浇灭了这种激情,现场极度的冰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